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工基础》2020,(3):308-312
椭圆形内支撑环梁以受压为主,可以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高的材料特性,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不均匀荷载下椭圆形支撑容易产生较大弯矩和变形,存在严格的使用限制条件,在填海区复杂地质条件下超过20 m深基坑的应用案例很少。结合深圳填海区27.0 m深基坑椭圆形内支撑工程实例,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模拟不同长短轴比的椭圆环支撑支护方案,分析椭圆形内支撑结构中围护结构和支撑环梁受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均匀荷载条件下,随着长短轴差值的不断增加,围护体和支撑环梁受力变形有较大变化甚至存在突变,而短轴增加对撑,可有效降低弯矩和变形。  相似文献   

2.
上海北外滩景观桥在梁、板浇筑完毕后需拆除临时的满堂支架,并置换为9组永久性钢柱支撑。在换撑过程中,需将所有脚手管支撑上的力逐步转换到永久的钢柱支撑上。采用模拟施工阶段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换撑方案换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局部加密,拆换结合”的换撑方案并优化置换顺序,对轴力进行现场监测。施工实践及监测结果表明,该换撑方案简单可行,确保了换撑过程中局部钢管脚手支架受压安全、防止桥面发生较大变形而引起桥面裂缝。  相似文献   

3.
侯胜男    岳建勇    周延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1,(6):119-127
为减小大范围土体卸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周边复杂环境的保护,对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项目深大基坑进行了合理设计。在充分考虑基坑邻近地铁、高架、管线以及基坑内部和周边建筑物环境复杂等特点的基础上,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采用“分区顺作+板式支护+多道支撑+合理换撑”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基坑工程整体分区、支撑及栈桥布置、临时隔断换撑等设计思路和具体实践,并通过现场分区变形监测分析基坑分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底板完成后东亚大厦最大沉降变形约为6 mm,差异沉降约为1 mm; 上海体育馆最大沉降约为8 mm,最大差异沉降约为2 mm; 上体馆主变站沉降增加约4 mm,差异沉降小于1 mm; 施工期间上体馆主变站和电缆隧道虽发生一定沉降变形,但变形均处在可控范围内,远小于上海申通地铁对沉降控制的要求,确保了整个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营; 合理的基坑分区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可以确保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可为相关工程设计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隧道传统临时支撑的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全装配式竖直临时支撑结构,该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模块+现场拼装的方式进行施工。分别对该支护结构的横向支撑杆件及连接方式、挡土板及连接方式和顶部连接方式做了4种不同方案进行比选,最终分别采用水平板状横向支撑+插销式连接、挡板+T形插销式连接和顶部的螺栓连接。以桑园子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GTS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分部开挖施工中采用传统弧形支撑和新型竖直临时支撑的隧道围岩位移及支护结构力学特征,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最终位移可以看出,两种临时支撑结构下拱顶和左、右边墙处围岩的变形近似相同,竖直临时支撑隧道围岩的拱顶以及左、右拱腰处的沉降相对弧形临时支撑较均匀,对隧道拱底变形的控制效果也更明显,且弧形临时支撑结构总变形量比竖直临时支撑大2.17倍; 对比力学特征可知,竖直临时支撑参与的受力效果较好,其最大压应力为弧形支撑的29.88倍,从而减少了隧道拱顶和拱底的应力; 对临时支撑24步开挖的变形进行分析得到,前20步开挖竖直临时支撑变形略大于弧形临时支撑,21步开始时弧形临时支撑变形迅速增大,导致施工段21~24步弧形临时支撑变形量均大于竖直临时支撑,说明竖直临时支撑结构自稳性更好,装配式临时支撑结构采用竖直形状更优,能满足隧道侧壁导坑法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长江中心深基坑工程为依托,介绍了主体结构进行拆换撑的方式,利用楼板直接换撑和利用钢管传递侧向围压到楼板进行换撑,可以有效控制支护结构侧向变形。分析了该支护体系的变形特征,发现拆撑过程中支护结构变形相较于基坑开挖阶段位移变化更大,开挖时地连墙最大位移出现在开挖面以上2m左右,拆撑阶段地连墙最大位移出现在拆撑面附近。分析了主体结构跨数与侧向变形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区流水施工条件下,优先施工临地连墙5跨主体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基坑侧向变形。  相似文献   

6.
采用"荷载-结构"模式,建立拆撑影响分析的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拆撑引起的初期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增量研究。计算结果显示临时支撑轴力与拆撑引起的初支结构受力变形增量成正比关系,但当左右临时支撑不对称受力时,将大大恶化拆撑影响。上述结论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天津软土地区的地铁车站都在基坑最下部撑下设计一道换撑。文章通过三维模型计算,进行了增加换撑和未增加换撑车站水平位移、围护结构水平弯矩、竖向弯矩的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取消换撑仍可以满足车站基坑变形和内力要求。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例,对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复合围护体系底板换撑方案作了研究,提出了下翻牛腿方案和临时型钢换撑方案,通过比选,在施工中采用了临时型钢换撑方案,指出该方案施工周期短,难度小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介绍“换撑板+斜抛撑”临时换撑体系新技术。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际监测数据相对比,对考虑临近建筑物的新技术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验证了“换撑板+斜抛撑”临时换撑体系新技术对基坑支护稳定具有良好控制作用,能够保证基坑侧壁及临近建筑物安全稳定,满足施工安全要求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经验,叙述了基坑支护采用内撑式围护结构中换撑技术的应用要求,其机理是让支撑拆除所产生的支撑力转移至换撑构件和地下室结构;根据地下室不同标高、不同部位,采用因地制宜的不同换撑传力构件的构造:以及支撑拆除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