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利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对褚村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空间句法的四种主要变量集成度、控制值、深度值和可理解度,来解析褚村街巷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
街巷是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对象.通过对辛庄村的村落概况、街巷格局和街巷空间的类型、界面组成以及空间尺度进行分析,寻找辛庄传统街巷空间构成的规律,对其他古村落的街巷空间研究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也为村庄的风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分析街巷肌理是保护传统村落街巷历史风貌,进而传承传统村落原生性景观特质的重要前提。而量化街巷肌理形态是难点。本文从人在街巷中的步行体验、视觉感受与街巷形态之间密切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入界面密度、贴线率,并创新提出正面率,作为量化街巷肌理形态的指标。以太湖西山多个典型传统村落的主要街巷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指标对其进行肌理形态定量分析。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客观反映了传统村落街巷在空间形态上的丰富程度,从而为保护和传承街巷传统风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里坊制的形成及发展,分析了里坊制在唐宋时期的瓦解与改革,并研究了街巷制进入历史潮流的成因,指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进步是促使里坊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街巷制取代里坊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传统街巷作为支撑村落形态"骨架",既是遗产的物质载体,又是一种文化空间.文章以太行山区平定州的上董寨村、宋家庄村、下马郡头村和西锁簧村四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分析、空间尺度量化等方法,对街巷的生成原因、平面形态、比例尺度、界面特征等进行分析,揭示了太行山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内在的地域性特征,以期有效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生性特色,使地域性空间特色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6.
叶云 《华中建筑》2014,(1):177-180
在对鄂州市花湖工贸新城L村的街巷及交叉口的空间形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村落的现状公共空间往往只有交通功能;L村主街巷多是由村落原来的主道路或边界道路演化而来;次街巷的形成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它是满足私宅纯粹的交通功能;交叉口空间形式也由规整型向异型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由村民之间的交往和关系因环境的变化和利益的驱使造成很多隔阂。造成上述空间演变的原因包括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和集体生产方式的土崩瓦解以及村民的权利表达机制缺失。  相似文献   

7.
唐长安坊里内部形态解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晖  梁江 《城市规划》2003,27(10):66-71
对唐长安坊里内部街区形态进行了考证和推断 ,并对古代街区结构的典型布局和模式进行了城市形态学方面的比较分析 ,揭示了中西不同文明下街区街廓尺度的巨大差异 ,以及唐长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城市街区规划的肌理特征和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的聚落形态演进看里坊的产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目前的考古及文献资料 ,对内聚平等和等级分化的聚落形态及其演进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并以聚落形态的演进为基本脉络对里坊的起源进行了逻辑上的分析。并指出 ,里坊是在特定的社会进程中由“附城邑寨”衍变而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运动得到了全国性的响应,并由此蓬勃发展;但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乡村原有的自然特色,滥用景观元素,导致了乡土文化的破坏与丧失。本文通过对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调查研究,从村落外部空间的山水选址、村落内部的空间格局、院落空间与建筑类型四方面挖掘村落的空间特色与村落空间所承载的乡土文化。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在传承、延续乡土文脉的问题上做出创新性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晶晶  胡思润 《新建筑》2021,(4):139-143
从聚落和建筑单体两个尺度对湖北省大冶市上冯村传统村落街巷空间风环境进行CFD模拟.聚落尺度上,建立1:1模型,对冬夏两种不同风向下的村落风环境进行模拟,对比后定性归纳出村落街巷布局与聚落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单体尺度上,以现存两处传统建筑内部冷巷为原型,选取与巷道几何形态密切相关的长宽比、高宽比两个参数作为控制变量,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介绍古村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村落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从保护要素、保护层次、街巷空间和古村环境整治等几个方面对龙溪古村的保护规划进行探析,认为古村的保护应与开发并重,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载 体,在我国星罗云布的乡村聚落中无疑是最 耀眼的,过往的保护研究与工作多集中在它 们身上,而忽略了数量更多的非传统村落。 本文聚焦于非典型传统村落,以咸阳市泾阳 县岳家坡村为例,采用轴线和线段的句法模 型定量分析岳家坡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深 度解析岳家坡村“一大三小”的空间结构,并 将规划前后的空间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以此 得出岳家坡村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路:保护方 面,应保留村落原有的空间结构,继承原有 的空间序列和生活秩序;利用层面,应依托 现有的空间结构进行适应性开发,而非为了 旅游发展去改变村落格局。  相似文献   

13.
李玲 《华中建筑》2007,25(10):28-29
以2006'桂林乡村住宅设计竞赛方案为例,从空间构成、设计语素等方面探讨了传统民居文化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谢晓玲  李亚红 《华中建筑》2022,40(4):160-165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盲目收缩现象开始凸显,乡村固有的特征急剧弱化,传统村落的文脉信息逐渐模糊.该文基于文化生态学,以甘肃省天水市街亭村为例,探讨村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等要素的相互演进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整体保护研究、规划发展及文脉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既要保存其地域性又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以嘉溪村保护改造项目为例,提出将古典叙事学的叙述方法转译为空间情节编排手法。以古村落的“民俗生态化保存”为切入点,重塑群体性活动、生产互动等场景空间,继而重塑村落肌理。此保护改造方式不仅可以重拾地域民俗传统、满足村民精神需求,还能够从体验的视角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以古典的方式展现村落的历史沿革、风俗人情,为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6.
车震宇  赵树强 《华中建筑》2009,27(3):229-233
该文以大理市环洱海区域为例,通过对参与旅游方式不同的村落的对比研究,认为在我国旅游对村落形态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利弊并存”来概括,而是“利大于弊”的.指出如果没有旅游,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风貌的建设性破坏会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桂北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利用——以桂林龙胜县平安寨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景文  余建林 《规划师》2006,22(1):33-36
当前传统聚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聚落的整体风貌与文化特质面临着变异的威胁.从桂林龙胜县平安寨的保护与利用实例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应重点保护聚落的内部空间形态;聚落的外部空间形态,应采取集聚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整体保护;应对聚落资源进行整合和综合利用,并建立健全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黎逸科 《规划师》2006,22(8):25-28
传统广府村落的布局规整,前后有田野和鱼塘,东、西、北三面围有树林,建筑平面为三合院式,呈梳式布局,建筑群前有广场.平地村是传统广府村落,其规划更新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尽量保留传统村落聚居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抽签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夏?勇 《室内设计》2012,93(2):61-64
本文介绍了马头寨村寨聚落格局形成的原因,并通过详细的实地考查及对村寨内院落的分析,阐述了马头寨院落以堂屋为中心的平面布局,分析了村寨内的重点建筑。  相似文献   

20.
白洁  阎涵  胡晓海 《室内设计》2020,(4):117-124
呼伦贝尔草原地区草畜双承包责任 制 ① 实施以后形成了定居定牧的居住生活 ② 方 式,由于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被动改变,传统 草原社区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继而引发牧 民居住生活、传统文化、草原生态环境等各 个层面的变化。本研究将共生理论引入到草 原社区的研究中,从居住生活、文化传统以 及草原环境三个方面对传统草原社区和当前 草原社区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对典型草 原社区滚诺尔嘎查 ③ 的田野调查,依据共生 三要素,建立草原社区中“居住生活共生、文 化共生、环境共生”的共生关系,提出具体共 生措施,构建共生型草原社区,旨在为草原地 区社区建设提供借鉴,从草原社区建设的角 度探寻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传承草原传统文 化以及草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