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依托江苏省江都至广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基于我国研究现状,从设计角度对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基和传统复合地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方面比选,并对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基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的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成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采用现浇泡沫轻质土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泡沫轻质土处治桥头跳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天津大道的工程特点,经过对路桥过渡段台背路基处理设计方案的分析比选,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效益及工期的要求,决定采用现浇泡沫轻质土。工程实践表明,现浇泡沫轻质土在天津大道的成功应用,较好地解决了造价与工期的问题,有效地缓解路桥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3.
结合上海中环线浦东段东段高架工程的施工实际,介绍在规划地铁位置上方进行桥后回填及道路抬高的方案选择,经计算比较,选择了轻质泡沫土作为回填材料,满足了轨道交通的荷载要求。通过对现浇轻质泡沫土的质量控制,大大减少了荷载,控制了沉降量,有效地推进了相关管线及后续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泡沫轻质土是一种新型路基填筑材料。不过目前与泡沫轻质土有关的规范和标准较少,泡沫轻质土施工经验尚不足,加上其他不可控因素,都影响到泡沫轻质土施工质量稳定性。以上海S26公路入城段新建工程为例,对泡沫轻质土施工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对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及反复试验,掌握了泡沫轻质土的特性和适用于该工程的施工工艺,为泡沫轻质土在上海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泡沫轻质土的特性,分析了泡沫轻质土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并阐述了泡沫轻质土控制沉降的原理,指出使用泡沫轻质土可以很好地降低道桥工程施工成本,减少污染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宗信 《建筑知识》2014,(2):299-299,301
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泡沫轻质土制作工艺、泡沫生成、水泥浆制备、轻质土生成、泡沫轻质土的输送、泡沫轻质土的浇注、成品保护等方面具体探讨了泡沫轻质土的施工工艺;并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低温建筑技术》2016,(8):123-125
结合杭州东站软土路基地基处理及轻质土回填置换工程,选取某试验段,根据现场监测方案,来进行现场土压力和沉降变形监测,绘制了土压力和沉降变化曲线,分析得出现浇泡沫轻质土应用在铁路路基的土压力和沉降分布变化规律,同时,测定了其作为铁路路基基层材料在不同龄期的填料压实指标,为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泡沫轻质土的概念,叙述了泡沫轻质土的特点及应用范围,阐述了泡沫轻质土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工艺流程,最后对泡沫混凝土施工中的养护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盐城文化艺术中心屋面工程保温层和找坡层采用现浇轻质泡沫混凝土.针对工程特点,详细介绍了现浇轻质泡沫混凝土主要技术特点及施工、验收流程和注意事项.从使用效果看,轻质泡沫混凝土应用于屋面工程保温层和找坡层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屋面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配合比情况下泡沫轻质土的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及疲劳特性,并对影响泡沫轻质土力学强度及疲劳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试验数据,给出了泡沫轻质土的疲劳方程。并结合实际路面结构的受力情况,分析了泡沫轻质土用于公路路基填筑的使用寿命满足情况,为泡沫轻质土的推广应用大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坑围护结构侧向变形引起的土体侧移和沉降,会对坑外桩基的水平和竖向承载性状造成影响。基于影像源法,在综合考虑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以及围护结构变形方向对坑外土体位移影响的基础上,对基坑围护结构侧向变形引起的坑外土体侧移和沉降计算方法展开了研究。首先,采用分段法,分别研究了围护结构变形和地表沉降作用下坑外土体侧移及深层沉降;然后,基于叠加原理,针对坑外任意点位置土体侧移和沉降,推导出了适用于不同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模式的相关计算公式;最后,将采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坑外土体侧移及沉降计算结果同实测结果及现有理论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坑外土体侧移及深层沉降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度更高,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结合加筋土挡墙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和验证了软土地基条件下加筋土挡墙的力学特性 ,并将加筋土挡墙与重力式挡墙的造价进行了对照 ,认为在软土地基条件下 ,加筋土挡墙可充分发挥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是一种既合理又经济的支挡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数值模拟及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一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建立二维数值模型,模拟其在分级堆载情况下挡墙和地基内的沉降、水平位移、土压力,以及土工格栅轴向应变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的挡墙稳定性和滑裂面位置与实测情况一致,表现为深层滑动失稳。模拟和实测的各层筋材最大应变出现在距墙面4~6 m的位置,与目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挡墙设计理论的朗肯破坏面位置不同,其原因是目前的挡墙设计理论基于刚性地基假定,未考虑地基变形对筋材应变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该数值模型探讨加长挡墙底部筋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得出挡墙稳定性与底部筋材加长长度和层数关系密切。得到的挡墙稳定性与筋材加长长度和层数的关系曲线,对于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比较条带式和包裹式加筋土挡墙的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开展了两种加筋土挡墙模型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结合震害调查的结果,发现砌块式加筋土挡墙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局部砌块的松动变形,很少会出现整体垮塌的情况.相比条带式加筋土挡墙,包裹式加筋土挡墙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量要小.在相同地震量级作用下,包裹式加筋土挡墙相应部位的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要小于条带式加筋土挡墙,但峰值动土压力却要比条带式加筋土挡墙大,这是因为包裹式加筋土挡墙面板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量小,对土体的约束能力强所致.因此,在抗震设防区,特别是是高地震烈度区进行加筋土挡墙的选型时,包裹式加筋土挡墙应作为一种优选结构.分析认为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设计除了要进行整体稳定性的验算外,还应注重墙体变形量的控制,加筋土挡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变形量应小于允许的变形量.为维持线路的正常使用,加筋土挡墙的变形指数应控制在4%以内.若验算得到的变形量超出允许值,可采取增大墙后填土的压实度和增加拉筋长度,以及加厚墙体和降低墙体坡率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圆形基坑土钉墙支护结构强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晓  王帅 《山西建筑》2007,33(18):92-93
从桩锚等圆筒式支护结构的内力分析和土钉支护制约机制的工作机理出发,将土钉墙视为重力式挡土墙,探讨了圆形基坑土钉支护结构的强度分析方法,提出了圆形基坑不同支护形式和支护结构制约机制的强度分析模型,得出了圆形基坑土钉支护形式优于矩形基坑土钉支护形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加筋土挡土墙水平位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视加筋土挡土墙为一粘结重力式挡土墙来考虑,受到墙后土压力作用时会产生水平位移,其大小是加筋土挡土墙墙面水平位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加筋土挡土墙墙体等效成各向异性的弹性体,视为L宽度的悬臂梁,当受到墙背水平土压力三角形荷载作用时,分别计算纯弯曲和纯剪切两种情况下的水平位移。通过理论计算与工程实例测试结果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加筋土挡墙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玲 《山西建筑》2009,35(6):288-290
研究了加筋土挡墙的力学原理,从内部稳定计算和外部稳定计算两方面分析了加筋土挡墙的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并给出一设计实例,得出加筋土挡墙具有施工方便、节省材料、价格经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福建典型的一个软土基坑中水泥搅拌桩与土钉墙组合支护的成功案例,探讨水泥搅拌桩与土钉墙组合支护在软土基坑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与土钉墙组合支护技术可充分发挥基本型土钉墙以及水泥土搅拌桩的优点,克服单一使用的不足,结果可为类似软土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差异沉降现象下,现阶段关于加筋土挡墙面板与筋材连接处的结点应力及筋材的变形情况的研究尚少。例如软土地区地基较软处加筋土挡墙易发生差异沉降,其相关理论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加筋土挡墙的区域适用性降低。为完善加筋土挡墙的设计理论,运用弹性索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加筋土挡墙面板与筋材的连接处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的加筋土挡墙变形及其土压力计算理论,提出了一套差异沉降下加筋土挡墙筋材应力分布及其变形曲线的计算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室内模型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适用广泛等特点,能够较好地解释面板与筋材连接处的破坏形式,对完善加筋土挡墙的设计理论,特别是沉降控制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气泡轻质土是一种水泥混合轻质材料,具有轻质、强度可调、自立及良好的施工性等特点,有较强的适用性。阆中嘉陵江四桥及新区滨江路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用气泡轻质土替代常规路基填筑及设计的桩基承台挡土墙结构,解决了天燃气管道影响路基的问题,天燃管道在未迁移的情况下,得到了保护,道路建设顺利实施。在地下管线众多的城市道路建设中,气泡轻质土这一新型材料会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