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特色小城镇建设是云南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环节和突破点。建设有特色的小城镇,就必须以山水空间为脉络,以民族文化为灵魂。使居民亲近自然山水,感受民族文化,这样小城镇的特色才能彰显,发展才能做到真正可持续。以宁洱县勐先镇特色小镇规划为例,探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山水特色与民族文化融合创新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每个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均应充分利用自身及周边有利条件,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合理定位,才能使其真正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特色小城镇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小城镇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科学合理评价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水平既有益于剖析现状中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发展建设又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特定理论相结合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视角,构建出一套特色小城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城镇为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这些特色小城镇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水平特征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应针对其发展特色做出差异化对策建议以推进其健康稳定发展。该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可为我国其他省份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连接大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纽带,大力发展小城镇对我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以空间优先和经济增长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劳动力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和培育成为关键。本文通过梳理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总结"浙江模式"下特色小(城)镇规划思路的转变,并以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特色小城镇规划为例,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因素——产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的选择定位和具体策划实施,以及创新驱动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价值区段的提升。高塍特色小城镇规划在浙江省发展经验引导下,对产业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与选择,确定以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逐渐弱化目前以电线电缆加工生产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进而通过产业策略实施和具体要素落实,确定了最终的空间规划方案,其产业转型思路与规划研究方法对于其他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小城镇建设以及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在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同时,还可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丰富地区经济类型,增强城市经济的抗冲击能力.文章通过分析苏州地区小城镇及特色田园乡村成功的经验,总结出小城镇及乡村的发展对于优化城乡统筹、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以及其对城市与区域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镇特色是指一城镇在内容和形式上明显不同于其它城镇的内在和外部特征,主要有自然、经济、建筑、文化、环境等个性特征。城镇特色是城镇的灵魂,它可以树立城镇的良好形象,提高城镇的知名度,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应注意塑造小城镇的特色。 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成绩,受到社会好评。但相当一部分小城镇特色不鲜明,个性不突出,趋同化倾向比较突出,城镇与城镇之间没有什么区别。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对构成小城镇特色的基本要素及如何运用这些要素去塑造城镇特色试作粗浅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应尊重自身规律,合理定位,强化特色,才能加快自身的发展。总体规划对小城镇的特色塑造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从苍南县马站镇总体规划实践阐述体现小城镇特色的规划思路。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全国建制镇数量多、密度大的浙江省,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化正处于起飞阶段,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规模效应,难免急功近利,导致小城镇建设无序扩张,难以打造良好的形象。笔者认为,小城镇建设必须加强理论指导和科学规划,营造出高品位、富有特色形象的小城镇。 怎样塑造小城镇形象,才能使人能够“乐在其中”又能“过目不忘”?利用产业特色营造小城镇形象 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以某种特色产业或区位优势为依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人口的积聚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日趋繁荣兴旺。 特色产业小城镇此类小城镇有相当比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他们往往依托某种特有…  相似文献   

9.
沭阳是江苏首屈一指的土地和人口大县,过去小城镇发展慢、水平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城镇人口总量小,城镇化率低。在县委“富民、壮村、兴乡、强县”的总体战略方针指引下,找准了小城镇建设这个突破口,形成了全县大建小城镇,开拓各类招商引资市场,大量吸纳农村人口,扩大小城镇建设规模,出现了百万人民共建小城镇的新局面。通过新型城镇的建设,大家一致认为,沭阳要打好经济翻身仗,必须走“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镇兴县”之路,实施“群镇带动”战略。只有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才能迅速形成农村一定区域的经济中心和经济结点,只有形成“群马拉车”的局面,才能发挥大县变富的优势,从而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功能,带动农村经济,尽快走上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建设川东城乡一体化的小城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静 《小城镇建设》2009,(12):32-33,81
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具有服务大中城市和辐射农村经济的综合功能,是大中城市繁荣配套发展的基础和后盾,是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教、商贸和信息中心。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村经济结构的关键环节。区域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是立足本区域特色,发展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职能互补,特色各异的小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