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国土面积广阔,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大部分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属于典型的严寒地区,这些地区内的城市都是较为典型的寒地城市,其共同特点是拥有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和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地域气候特征对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更对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充分考虑气候环境特点,深入分析和研究寒地城市空间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是促进严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寒地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环境的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南通地区某小区为例,重点就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夏季热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以图在进行环境设计时明确热环境对它的影响,创造出宜人的城市住区空间。  相似文献   

3.
湿热地区气候适应性城市空间形态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变暖,资源紧缺,国际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气候对城市能源消耗和环境舒适性的影响逐渐成为城市设计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气候是城市空间形态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以湿热地区城市设计为例,通过传统经验总结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探索一种与气候相适应的节能舒适型的城市空间形态与模式,并以此引导城市设计自觉遵循与表达气候诉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对气候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对舒适度要求特别高的绿地空间愈加重视。该文从兰州的气候条件出发,结合兰州寒旱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以城关区城区空间特征和人群需求为基础,合理地布局绿地空间和植物景观元素组合,以营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根据其绿地空间现状,对兰州城关区绿地空间提出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以期为寒旱地区气候条件下的绿地空间设计研究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空间危机与适应性设计概念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方  徐宁 《规划师》2008,24(10):77-80
在当前社会环境加速变动条件下,城市公共空间供需关系失衡引发的适应性危机普遍存在于许多地区,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应对这一危机,设计师需要遵循循环、共生、机巧原则,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适应性设计,如通过旧建筑(环境)的永续利用、新建建筑(环境)的“简单”设计和注重项目实施的灵活性等方式,提高公共空间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6.
在追溯生物气候建筑及其设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目前在国外应用广泛的一种建筑气候分析方法--生物气候图法,并以北京地区气候资料为例,介绍了利用生物气候图获得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7,(1)
文章将气候适应性理论引入城市设计中,提出山地城市设计应突出地方特点和环境特征,不仅要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还要厘清山地地形与气候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攀枝花市民商务办公区的实践,文章从城市选址、城市空间布局、街道和开敞空间营造以及建筑设计、材料处理和色彩选择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干热气候与山地地形两个要素相互作用下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7,(8)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相对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教学空间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尤其在城市用地较为紧张的总体规划格局的大环境下,城市中小学建筑教学空间的适应性设计成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通过背景及问题分析,提出城市中小学建筑教学空间适应性设计的原则及策略,最后希望通过对现有中小学教学空间的适应性设计进行优化性和拓展性的思考,实现学校教学空间在其全生命周期中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9.
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对住宅小区设计进行分析,从对生态的关注为出发点,对住宅小区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进行研究。联系气候条件,从风、光、热环境对住宅小区总体规划、建筑单体的影响等方面做出论述,希望得出促进住宅小区营建可操作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气候适应性对于寒地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以充分利用有利气候元素、规避不利气候元素从而实现建筑、环境与人的平衡关系为出发点,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探讨寒地建筑中庭空间形态设计中布局趋光、体形控温、空间紧凑和热稳阻尼的适寒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颀  徐虹  黄琼  刘刚 《新建筑》2015,(3):110-115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通过对北方地区典型古代大空间建筑的现场调查测试,在掌握其室内外热环境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梳理和数据分析,挖掘其气候适应性措施;并将北方地区古代大空间建筑与同地区古代民居建筑、南方地区古代大空间建筑进行比较,进一步揭示其气候适应性特征,以期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喀什老城区传统民居聚落空间层面,研究分析冷巷空间的气候适应性。并在街巷遮阳、主导风向的利用、高墙窄巷的组织、夜间通风、巷道绿化以及以土木为主的建筑材料,六个方面论述喀什老城区传统民居聚落冷巷气候适应性技术营建方法。以此探讨在这种非职业建筑体系下的传统民居营造经验对现代民居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从气候的差异性和相对性认知出发,基于建筑、气候、能耗的辨证关系,提出绿色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4个层级,进而从微气候调节的场地总体形态、气候和能量管理的空间类型与形态组织、单一空间的气候针对性设计和性能导向的外围护结构与空间分隔4个层级分别探讨了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主要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5)
现今我国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和居住模式的改变,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居住行为特点,解读城市住宅空间的适应性设计与居民居住行为的关系,从而对城市住宅空间的适应性设计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和平  章征涛  杨宁 《规划师》2017,(1):99-104
文章将气候适应性理论引入城市设计中,提出山地城市设计应突出地方特点和环境特征,不仅要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还要厘清山地地形与气候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攀枝花市民商务办公区的实践,文章从城市选址、城市空间布局、街道和开敞空间营造以及建筑设计、材料处理和色彩选择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干热气候与山地地形两个要素相互作用下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建筑的营造往往采取因地制宜设置缓冲空间的方式来达到适应气候的目的。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胜利街代表性的缓冲空间——天井和檐下空间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沙市的气候特征,分析研究传统民居缓冲空间的气候适应性原理,进而探寻此区域内传统民居的生态性优势,为传统生态思想和策略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更多启示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重庆民居聚落布局,建筑空间形态及构造措施三个方面分析民居建筑如何适应自然气候问题,民居中蕴含的“因候制宜”的观念与方法仍可为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不仅标志着一座城市的发达程度,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与居住空间的越来越看重,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处理好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与规划理念往往能够打造出更和谐的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应当有的努力方向。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