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数据分析以其客观性、动态性、全面性等优势,为城市设计的转型发展助力,大数据赋能城市设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往反馈意见显示,大数据运用介入现有建筑类研究生城市设计课程后,存在着因学生对大数据认识不足造成教学开展困难、城市设计授课内容被迫压缩、学生刻意逃避大数据运用操作、教师仍选择传统授课方式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此,从教学目标、课前前期准备、阶段操作内容与教学设定、课程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调整,以作为大数据运用介入课程的实现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将大数据赋能城市与设计课程从前期准备、调研、分析、方案、成果等阶段进行整合,从而奠定学生的大数据基础能力,培养学生数据收集与挖掘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创新设计能力、方案的可视化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城市设计的大数据运用能力。最后指出,大数据运用的介入已促使学生学习城市设计的方式产生转变,同时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城市设计创作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传统产业业态和城市空间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继而对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国家对城市设计的日益重视,其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如何将大数据应用到城市设计中成为规划设计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文章以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北区为例,探讨将大数据分析方法与传统规划设计经验研判方法相融合,提出基于大数据精细刻画现状的人口、设施和交通流基础分析,大数据辅助下的方案推演以及大数据支撑下的方案布局的规划路径,以期为今后城市设计工作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从最初的追求发展速度改变为追求发展质量,城市建设逐步由城市蔓延式扩张演变成旧城更新的内涵发展。城市设计不再是仅仅关注城市空间和城市风貌的简单规划手法,而更加注重解决复杂多变的城市问题。由于日常城市的信息量逐渐加大,基于定性描述的传统城市分析方法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大数据的出现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加全面、科学、新颖的研究视角。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和完善目前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包括土地利用与城市空间等在内的城市特征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变发生调整,全球范围内传统制造业工业园区都面临着转型的契机与挑战,如何在新型经济发展趋势下进行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整,成为地方政府和规划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采取对比研究方法,借鉴美国北卡烟草园转型的案例,探讨现代创意文化产业如何带动传统规划园区转型发展。在新经济发展趋势下寻找带动地方发展的增长点。同时,将其与北京798园区的案例进行对比,从空间布局、产业形态、规划政策方面探讨中国大城市产业转型背景下的传统工业园区如何通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产业政策手段实现转型和再生,着重探讨如何通过城市规划的空间政策促进传统工业园区的产业转变和发展,并对城市经济和空间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将中美案例进行对比,探讨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和背景下的传统工业园区转型之路。对比中美工业园区再生案例,将对中国城市中大量的传统工业园区转型  相似文献   

5.
面对快速城镇化转型,传统粗放的城市设计思路与方法已经跟不上我国城镇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设计水平是现阶段我国城镇建设的重要工作。英国动态规划的思想在我国已有探索,而动态城市设计的思想还未获得共识。基于此,以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笔者首先提出将城市设计看作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次,通过分析基于城市设计的价值逻辑行为向度,提出一个双向契合的动态逻辑框架;第三,转变范式思维,从整体思维、运筹思维和设计思维构建城市设计的动态思维模式,明确了动态城市设计的整体思路,动态城市设计的组织流程、输出流程和动态城市设计的迭代循优过程。希望通过由浅入深地论述动态城市设计的思维路径和思维方法研究,对后续的城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核心是基于"一书两证"的制度,将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用途与形态进行"蓝图式"锁定。当城市建设从增量空间扩张阶段走向存量提升优化阶段,传统城市规划与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各种产权、制度、税收等问题。现有制度给土地用途转变与房屋产权更迭过程带来了较高的交易费用,造成土地功能用途长期低效益、土地产权锁定在低效率使用者手中。在分析梳理了存量规划的核心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重新探索城市存量规划与管理的新思路,促进城市经营模式由土地财政转向税收财政。在规划编制上,也应改变传统的规划编制方法与程序,主要通过划定政策区、制度设计的方式来实现城市存量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近年来,以移动定位大数据为代表的时空大数据已从高校实验室逐步走入城乡规划实践。时空大数据为全面认知城市活动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和方法。传统数据认知的城市是静态的,传统手段难以有效测度城市功能的流动。随着ICT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时空大数据使得我们能量化认知城市、区域、乡村动态活动。尤其移动定位大数据能从个体行为出发,通过对个体移动轨迹时空特征测算,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数字社会发展促使我们开始关注更加高频的城市现象,并可以寻找这些现象的空间逻辑以提高未来规划设计的动态效应。空间句法是城市设计过程中一种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认知方法,在过去20年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城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作为一种经典的描述性模型,传统的空间句法模型很难应对规划设计实践中面临的动态性社会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在新的数据条件下研究城市空间组构动态效应的方法框架。通过将轨迹数据与传统组构分析的方法框架相结合,提出新的组构中心性概念——时空共现强度,并介绍了相关的指标来量化人们时空行为在不同时段的几何属性及其模式,以探索动态的城市组构分析理论与方法。本文所提出的动态的空间句法框架暗示着从一种静态的、只关注物理空间的城市组构研究向一种动态的、更关注人的行为空间的城市组构研究转变的趋势,揭示了充分利用当前数据环境并将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动态城市空间功能性提升的有效手段在未来城市设计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郇 《规划师》2012,28(7):22-27
面对目前珠三角社会转型过程中一系列的社会、环境及民生问题,把握珠三角社会与城市发展转型趋势,未来珠三角的发展应坚持从半城市化走向完全城市化、从宏观尺度回归人的尺度、从城市化的数量走向质量、从工业城市转向创新城市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合理规划城市地下空间是确保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城市地下空间正在走向“智慧化”,但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的研究还较少。文献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领域起步晚、发展慢,亟需进一步研究。笔者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内容,将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所需的技术分为基础技术和智慧规划技术。基础技术包括辅助规划系统架构、数据管理、建模仿真、资源评价、规模预测、协同规划技术,智慧规划技术包括动态模拟、智能交互、CIM平台技术,分别梳理了各类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该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各社会群体间利益格局不断分化,公共事务不断增加,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面临着转型与变革。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采集、整合城市各类要素运行数据,动态监测城市发展现状,为城市治理过程中决策制定与部门协作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本文在梳理我国当前城市治理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选取了芝加哥、新加坡与纽约这三个大数据应用的代表性城市作为借鉴案例,重点从城市运行动态监测、城市发展情景预测以及城市多主体协同共治三个核心方面分析其实际应用模式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国外成熟的经验模式与我国自身发展现状相结合,重点提出了大数据支撑下智慧化城市治理的创新模式与具体应用架构,并深入阐述了大数据在掌握城市运行现状、辅助城市治理决策、监督城市治理过程以及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四个方面的结合应用思路,以期为我国智慧化城市治理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献计量学是以期刊论文为数据分析学科发展趋势的技术,选取五本建筑学期刊作为样本,从"问题域跃迁"的视角解读2000年—2017年建筑学学科动态演进特征。2000年以来,建筑学表现出地域性、绿色节能、城市与理论偏向三次大的转型,但问题域内研究主题的变迁依赖于研究对象的转变而非理论视角的拓展。建筑学研究需要培育建筑的"社会责任化",以实现建筑学理论研究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徐佳慧  于涛方 《规划师》2021,37(20):5-12
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及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下,巨型城市工业空间成为转型矛盾及未来发展机遇的关键所在.通过多方面概念的比较,文章分析了在新时期对工业及工业空间进行重新认知的原因和必要性,总结梳理了北京这一巨型城市逐渐搬迁疏解传统制造业空间并发展新型产业空间的过程,并通过多源数据分析进一步展现了巨型城市传统工业空间与新型产业空间的交替,即在以生产制造为主导功能的传统工业空间逐渐郊区化的同时,新型产业空间向开发区集中,中心城区吸引工业企业以更加清洁、更加高效的形式回归.工业部门是我国巨型城市发挥其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优势的重点领域,巨型城市从传统工业空间向广义产业空间的转型应该得到国土空间规划的关注,并对相关空间需求给出政策和管理层面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传统城市空间规划研究范式面临转型。本文在梳理传统城市空间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方法论和编制方法两个层面对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方法进行探讨,并强调了大数据应用在规划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智慧城市空间规划应该以满足政府、企业及居民需求和解决城市问题为导向,更加关注城市空间的流动、土地混合利用、微观个体分析及空间相关研究,并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设备及传感器等大数据采集和挖掘分析技术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质量评价、规模预测及用地布局等方面的革新作用,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6年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衡复项目专业组一等奖获奖方案,从设计理念、技术路线、规划策略等方面说明大数据支持城市设计的途径.首先,分析衡复地区现状特征,提出庭院街区的概念.使用大数据分析居民活动的时空特征,为五个庭院街区划分提供了直接依据.然后,依据共享的规划理念,在大数据和传统定量分析方法结合下进行了慢行系统规划,包括日常步行线路规划、特色旅游步行线路规划及自行车骑行线路规划.最后,将慢行系统与地区内公共资源进行叠加,将公共空间与人的活动紧密结合,完成公共活动空间网络规划.方案探索了以规划设计理念先行、大数据分析验证;大数据与传统定量分析方法支持方案生成和复核的两种大数据支持城市设计实践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建筑》2016,(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研究对象逐渐细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经历了从观察者评价到使用者评价,从定性到定量评价的发展过程。其发展方向为提高质化研究的品质、拓展量化研究的方法与范围,质化与量化相结合,主客观评价相结合,进而走向建立设计前、中、后评价一体化研究体系的趋势。而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引入,将促进使用后评价研究之广度与深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目标与城市设计的学科主旨不谋而合,城市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观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城市设计应展开基于公众视角的设计调查与评估,获取精准可靠的公众需求与偏好;目前的大数据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评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但传统的抽样调查无法取代。另一方面,我国城市设计面正临着从外显的数量规模扩张走向内敛的质量提升,小规模项目逐渐成为设计的主要类型,公众参与将成为左右项目推进与实施的重要环节。目前城市设计在我国尚没有法定地位,主体环境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以人为本的主旨实施将是一个漫长却又不容置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传统城市设计方法对城市大数据的应用仍停留在初级的数据翻译层面,难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动态特性将人群对城市空间的需求及时转换为相对应的城市服务。在2016年"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中,以复兴张江高科技园区西北片区城市活力为目标,笔者通过选取三种城市大数据对园区内人群特征、出行方式、行为习惯进行分析,提出以"活力方"系统概念为基础的复合功能载体,并结合数据观测对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活力方"载体进行功能模块定制并投放服务街区,从而形成探索复兴城市空间活力的动态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2020,(2):20-26
文章从二元思辨的视角探讨了新时期我国城市设计运作的转型趋势。伴随存量规划与精细化治理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设计发展需要不断强化运作模式的"规范化"与"个性化"建设,并由此表现出二元转型的多重工作特点。城市设计在方式演进上逐渐从"设计控制"迈向"设计治理"、在作用途径上从倡导"公共政策"走向重视"产品设计"、在行动转换上从"设计活动"转向"社会动员"、在机制建设上需要"顶层设计"结合"基层创建"的力量推动。基于这4种二维观,文章从"适变"和"应变"两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展望,以及如何更好地动态适应或主动应对变革趋势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20.
谢燕红  李晴 《城市住宅》2021,28(7):177-178
信息时代的城市设计关注对象从空间组织走向复杂.从新马克思主义视角,借鉴"时间-空间修复"理论构建"资本循环回路阻断-城市设计转型"框架,探究资本循环过程中城市设计转型机制.国内资本运动下,城市建设由增量转存量,资本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存量建设用地的获利能力,城市设计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城市问题.发现资本循环影响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同样符合信息技术对城市设计范型转变的规律.今后应更加关注智慧技术对城市设计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