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文化景观列为世界遗产的新类型,它代表了"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以"九华山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总结九华山的风景资源要素特征,并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对比,对比分析出九华山的文化景观价值,论证其具有的世界遗产的价值禀赋。  相似文献   

2.
韩锋 《中国园林》2019,35(4):47
从最近ICOMOS大会世界遗产热点"文化自然之旅"着眼,回溯世界遗产的文化与自然保护发展历程的主要节点,厘清自然文化之旅的历史脉络,助益遗产保护者透彻理解今天国际文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指出文化与自然的融合是国际社会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景观,尤其是中国风景名胜区对世界遗产自然和文化的融合具有重大的价值,应该成为国际"文化自然之旅"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是中国重要的道教圣地,园林营建活动历史悠久、空间广袤、建造技术精湛,达到了皇家所要求的宏伟、威严和道教所追求的玄妙、超然,是人文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本文通过对世界遗产武当山文化景观的概述,认为武当山是人类文化的见证和古代科学技术的典范,也是我们建设山地人居环境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视角下的长屿硐天石文化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化景观是现有世界遗产较少涉及的文化景观类型,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文化意义。长屿硐天石文化景观以1500年历史的采石场遗址和石板屋民居村落以及蕴含其中的民俗文化为主体,以独特的地质构造、特殊的采石方式、悠久的采石历史、和谐的乡风民俗、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相处模式为特征,展示了人地和谐的特色石文化景观。通过将长屿硐天与同类世界遗产和国内著名采石场进行类比,探讨其可能符合的世界遗产标准,并在探索长屿硐天世界遗产潜力的同时,对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议文化景观遗产及其景观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单位2套遗产保护体系中,许多遗产的文化景规价值日渐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但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远未形成体系.简要追溯了文化景脱遗产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研究进展,提出景观文化是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保护的突破口,并在分析中国文化景观保护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对景观文化要素及其载体的分析,结合跨学科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对有物质载体的文化、非物质的文化以及自然三者进行综合的保护、修复和展示.  相似文献   

6.
徐青  韩锋 《中国园林》2016,(12):68-75
自"文化景观"定义在英语世界里出现迄今的90年里,西方文化景观理论发展延伸到多学科领域,出现了竞争重叠、交错演进的多种理论。目前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对这个源自西方概念的理论和实践,认识上与西方有一定差距,无论是为了正确理解,还是为了批判发展,都有必要立足对理论渊源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基于丰富庞杂的理论文献和聚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核心议题,运用谱系学方法,溯源"文化景观"词义及演变;以哲学立场与思想、观念、流派及代表人物的关联为线索,全面综述、梳理了西方文化景观研究的7个不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世界遗产公约》对于人类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所取得的成就,简要回顾了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概念的发展过程、分类。根据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在国际地区分布、种类的不同,指出国际上对于文化景观概念由于文化背景而导致的理解上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在遗产实践领域的困难,解释了文化景观清查卡的设想和内容以及对于全球文化景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申报,是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作为中国第一个成功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案例,五台山的申报过程为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申报与研究提供了很多线索,尤其在突出普遍价值的认识及其保护管理方面,更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经过申报前后对遗产价值标准的对比研究及对保护管理的重新思考,认识到文化景观必须将自然、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和保护,尤其要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作用机制,重视其中活态遗产的保护和展示。  相似文献   

9.
文化景观与亚洲价值:寻求从国际经验到亚洲框架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历史景观及其遗产价值,即现在所指的文化景观,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的核心。国际社会对文化景观的认知,尤其在1992年的世界遗产中,发展出3类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景观。虽然"景观"这个词来自古老日耳曼—盎格鲁语系,由于其起源的不同而在亚洲遭遇困难,但文化景观在国际上依然发展迅速。和日耳曼—盎格鲁文化不同的是,亚洲的文化景观随时间演进,反映了完美的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它们不仅是有形的文化作品,也是联想性无形价值观的文化作用的结果。在这点上,与西方的文化景观不同,亚洲文化景观是"形成身份标识的动态过程"中的一个部分[1]。这些文化景观浸染着价值体系、传统知识体系以及其他抽象体系的有组织的哲学和文化观①。期望能及时地引起对亚洲地区价值的关注,这种价值与创造景观持续性过程密切相关。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迫切性是如何将文化景观作为有持续生命力的历史,把古迹历史作为人类整体文化发展和成就的杰出代表来进行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在持续上升,保护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这为风景园林师提供了许多研究和实践的机会;同时,这一领域也尤其需要风景园林行业的介入,因为它是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的融合.从美国历史景观保护的演变、人类学景观保护、乡土景观保护、景观保护中的遗产和自然系统以及与景观保护与现实经济发展的关联等方面阐述了这一道理,并介绍了乔治亚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做的相关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1.
王绍增 《中国园林》2007,23(11):16-17
通过划分风景园林学的领域,以及分析该领域中各个时段和各个区域的人为和自然因素的比例变化,有助于理清当前人们对于culturallandscapes的理解中存在的一些混乱。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气候变化已被看作一种新兴的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气候变化也成为文化景观研究领域的新兴发展方向。本文记叙了3个仍在进行中的美国国家公园的研究案例。这3个案例显示了当气候变量改变文化景观时不同的预期影响,景观反映,及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去保护文化景观。气候的长期变化和大型气候事件之间的差异表明必须监控气候。同时,在面对动态的气候系统时,研究还应当采用多样的方法并且接受未知的变量。  相似文献   

13.
景观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现代景观意味着反思我们当代社会的景观。景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商业往来,水流、能源和通讯设施。现代景观与基础设施建设密不可分,因为现代景观是由网络、节点、线路、设计、规划和路牌标识等领土边界的可见参数构成。从工业建筑到工程师的角度,展示了过去10年有关景观现代性的部分研究领域成果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景观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矼  曹札昆  陈阳 《中国园林》2004,20(1):22-26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代表地球演化史和重要地质过程的杰出和关键地区.除独有的"三江并流"世界奇观外,集雪山峡谷、高山湖泊、冰川草甸、珍稀动植物、丹霞泉华等自然景观于一体,雄、险、秀、奇、幽、奥等各类景观齐备.可以说是北半球除沙漠、海洋景观外各类自然景观的大观园.有13个原生状态的世居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服饰、节日和习俗,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15.
《欧洲风景公约》:关于"文化景观"的一场思想革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麦琪·罗  韩锋  徐青 《中国园林》2007,23(11):10-15
《欧洲风景公约》对欧洲的景观有了一个较之从前更为全面的理解。这个公约所包含的思想已开始反映在欧洲各国政府、环境机构以及欧洲大多数对景观感兴趣的相关团体的工作中。景观没有必要划分为"自然的"或"文化的"2类,因为欧洲所有的景观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受到人类的影响。因而",文化景观"的术语显得过于累赘,所有欧洲景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文化性。然而,对景观进行分类仍然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个人、组织和文化往往依据自身对自然长期的、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联想发展出自身的价值。《欧洲风景公约》不期望一种景观价值凌驾于另一种之上,事实上《,欧洲风景公约》认识到,与那些通常被标识为具有全球重要性的景观一样,地方的和退化的景观对于社区或文化、社区居民或外来的造访者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这个公约在全欧洲的政府中将"普通"景观与"特殊"景观同等对待,这是具有革命性的创举。  相似文献   

16.
杨晨  陈徵羽 《风景园林》2023,30(10):96-102
【目的】在《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1周年之际,识别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点议题,梳理自然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脉络,分析数字化保护的国际动向,解读数字化转型为世界遗产体系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方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图书馆和世界遗产咨询机构数字档案等资源进行系统解析和知识图谱构建。【结果】识别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发展阶段和重点议题,归纳总结了以世界遗产记录与档案、监测与管理、阐释与展示、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等四大技术主题、12类技术方法和62个技术工具为核心的数字化保护技术体系。【结论】提出景观遗产数字技术集成与创新、遗产保护数据标准、数字行动规范、数字化可持续能力建设等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为中国深入开展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水下文化遗产的相关国际法及其具体实践的框架下,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保护遗产的建议,最终达到更好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挖掘水下文化遗产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