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林绍葵  崔松阳  饶欠平 《市政技术》2007,25(4):279-280,333
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措施进行优化、调整,在污水中添加适当比例的垃圾渗滤液合并处理的介绍,总结了在运行过程中的工艺优化摸索、调整实施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垃圾渗虑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是简单、经济合理,处理效果较好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有机废水的处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7)
福岛核事故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废水,也导致大量的放射性废水排入海洋,大量的囤积在容器中的放射性废水如何处理,如何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核电站正常运行中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废物主要是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废水的最小化及其安全处置既涉及环境安全也与电厂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受到管理部门、运营公司以及公众的高度关注。本文以650MW压水堆秦山第二核电厂为参考,主要阐述工艺废水的运行处理方式,以及自机组投产以来工艺废水处理单元所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对核电厂废液处理最小化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能产生长远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应。也是核安全文化追求卓越、持续改进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目前PCB板废水多采用物理加传统生化工艺法来处理生产废水,由于老工艺处理废水效果差,出水不稳定,因此,利用MBR膜技术处理此类废水的方法应运而生。通过模拟实际的PCB板废水物化处理工艺和MBR系统,深入分析了MBR对于此类废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渗析工艺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嵩  张佳发  姚远 《山西建筑》2008,34(18):189-190
对电渗析工艺去除废水中的氨氮进行了试验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电渗析工艺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时,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指出采用电渗析工艺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是可行的,是一项值得期待的、全新的除氨氮技术。  相似文献   

5.
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氧化沟工艺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氧化沟工艺处理某造纸厂废水,介绍了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参数、运行参数及经济技术指标。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造纸废水,出水水质达到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1)中麦草制浆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畜禽养殖业的过程中,规模化的畜禽养殖业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废水,这些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人们的生存环境,会导致水体生物的大量死亡。为此,我们需要研究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工艺,采用改良型的SBR工艺实现对养殖废水的处理,从而实现环境治理目标。论文简单介绍了SBR工艺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流程及工艺参数设置,为养殖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邵自江  曹令通  李光 《城市建筑》2013,(12):273-274
采用气浮、水解酸化及生物接触氧化相结合的工艺处理水洗羽绒废水,处理规模2000m3/d,工程设计考虑了对羽绒的回收,生物处理后的废水经过滤后回用于水洗羽绒工艺的前段,投入运行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9)
屠宰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是一种难处理的有机废水,由于不同屠宰场釆用不同的处理工艺,使得此类废水的水质不尽相同,增大了日常的处理难度。本文以开封市丰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年屠宰100万头生猪项目为例,浅析屠宰废水的处理方式,实现屠宰废水的有效治理对人类健康和保护水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絮凝/管式微滤膜(TMF)技术与BAF的组合工艺处理电镀废水,实现电镀废水的达标排放与循环回用。采用电絮凝与TMF组合工艺,以分质分流的方式,分别对含氰、含镍、含铬废水进行处理,确保重金属达标排放。再结合RO工艺,实现废水回用60%。RO浓水及车间其他废水通过芬顿氧化及BAF工艺处理后,各项水质指标均可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的表3标准。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占地少,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深圳某金属表面废水处理工程设计采用分质分流处理方式,主体采用芬顿氧化+生化+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工艺。经半年的调试运行,出水达标排放。采用芬顿氧化处理高浓度废水,COD去除率最高可达41.32%;芬顿氧化处理含磷废水,总磷去除率最高可达98.33%。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对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8.92%,总磷最高可达94.44%,SS最高可达93.62%。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东莞市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根据东莞市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运行的实际情况,测算污水处理厂提标到准Ⅳ类水和完善截污管网两种情形下的污染物削减量提升潜力,并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若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提标到准Ⅳ类,新增COD、氨氮削减量可分别达到1715.05、125.73 t/a,若推动东莞市污水管网全覆盖以及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修复改善,则新增COD、氨氮削减量分别为56570.99、11056.60 t/a。因此,提升污水管网收集处理能力比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的效果更显著,同时提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中“厂网并重”“厂网一体”和“智慧厂网”三方面建议,以科学持续地提升东莞市污水处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研究了病毒在水体中的赋存状态,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污水处理中病毒的相关研究,认为污水处理厂只要保持正常稳定运行,就能够有效降低污水中病毒的浓度,可阻断肠道病毒和呼吸道病毒通过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传播。对比分析了污水处理消毒过程中的臭氧消毒、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工艺,现有研究表明再生水处理过程的多级屏障作用可以有效去除病毒,结合工艺控制可以保障出水安全。此外,指出了污水处理工艺中可能产生气溶胶风险的位置,给出了相应的防护建议。这对新冠肺炎期间指导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运行,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进一步传播扩散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详细说明了仪表、控制和自动化(Instrumentation,Control and Automation,ICA)技术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应用的限制性因素和发展动力,介绍了ICA技术在国内和欧洲部分国家的应用现状,给出了污水处理厂常用的实时控制方法,强调传感器已不是污水处理系统在线控制的主要瓶颈,指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缺乏灵活性以及管理人员水平较低是难以实现在线控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过程和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某毛纺厂的染缸废水,选择钛涂钌网作为催化阳极对电化学氧化过程中废水水质的变化及其对电化学氧化效能的影响等进行了试验,分析和探讨了印染废水电化学氧化的过程和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在贵阳市南明河流域综合治理中,结合城市河流生态补水需求以及城市建设用地条件限制,采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与河流治理统筹、污水厂分散布局和地下污水厂的建设模式,实现了污水收集系统一体化、污水处理的协同化、污水的资源化、污水厂建设生态化以及用地集约化、污水厂地上地下土地资源的最大化综合利用,同时实现了污水厂与城市的和谐共生,达到了污水与河流同治的效果,创造了城市流域治理典范。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某制革公司废水处理工程中,针对制革废水含有铬鞣工艺废水的特点,将铬鞣废水单独分流预处理,实现铬泥的回收利用。综合废水采用初沉和气浮二道物化处理单元强化预处理,从而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兼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实现了制革废水的达标排放。介绍了废水处理改造工程的组成、各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及运行操作方式,可为制革废水的达标排放和提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造纸中段废水深度处理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造纸中段废水的处理现状出发,对其深度处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讨论,并以广泛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为基础,对其应用于中段废水深度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于造纸中段废水的深度处理,单一的处理方法均存在其应用局限性,其中物化法有成本高、吸附剂再生困难、污泥量大等缺点,生物法则难以进一步降低废水的COD,生态法易受土地资源及气候等条件的制约。分析表明,只有通过不同方法的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做到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污水处理厂AB法工艺改造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污水处理厂AB法工艺改造的目标,分析了AB法工艺的局限性,结合该污水处理厂AB法工程的现有设施,从技术上探讨了4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工艺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并得到了适合于该污水处理厂AB法工艺改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坂雪岗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华为科技城,设计规模为12×10^4 m^3/d。工程用地紧张,出水水质标准高,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很难稳定达标,故生化处理采用A^2/O+MBR膜工艺。全厂污水处理构筑物区域采用半地下式组合式布置,顶部加盖覆土建设市政公园,综合了传统地面式污水厂及全地下式污水厂的优点,环境优美,运行管理方便。生产运行以来,出水水质稳定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总氮≤10 mg/L)。  相似文献   

20.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the water cycle in Berlin, a number of persistent wastewater residues are present in the surface water and may potentially reach the groundwater via bank filtration and artificial recharge. The occurrence and behaviour of the wastewater residues para-toluenesulphonamide (p-TSA), ortho-toluenesulphonamide (o-TSA) and benzenesulphonamide (BSA) through wastewater treatment, surface water, bank filtration and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was studied. In addition, groundwater below a former sewage farm was investigated. All three compounds are ubiquitou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of Berlin. p-TSA concentration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o-TSA and BSA. p-TSA was found in high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stewater influent (2 to 15microg/L), in the wastewater effluent (<0.15 to 2.34microg/L) and in sewage farm groundwater (<0.05 to 20microg/L) and in low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surface water (<0.05 to 1.15microg/L), bank filtrate (<0.05 to 0.30microg/L) and drinking water (<0.05 to 0.54microg/L). p-TSA is considerably depleted during waste- and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 approximately 90% reduction each). The concentration ranges for o-TSA and BSA in wastewater influents were 0.11 to 8microg/L and <0.05 to 0.64microg/L, respectively, while the values for wastewater effluents were 0.14 to 4microg/L for o-TSA and 0.25 to 0.49microg/L for BSA.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do not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s of o-TSA and BSA. The behaviour of o-TSA d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varies largely between differ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here concentrations increase, remain constant or decrease. BSA forms during treatment. The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in surface water, sewage farm groundwater, bank filtrate and drinking water were <0.05 to 1.74microg/L for o-TSA and <0.05 to 0.53microg/L for B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