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东 《山西建筑》2008,34(17):17-18
探讨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法,总结了岩溶地质雷达图像的特征,并对岩溶地质雷达在勘探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地质雷达的优点及适用范围,以期对公路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马口排岩溶隧道岩溶水的形成机理与分布情况,为马口排隧道的合理开挖提供理论支撑。根据工程研究区域地质,从含水岩组及富水性、地下水的集聚以及隧道区域水质类型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马口排隧道岩溶水形成机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马口排隧道岩溶水的基本分布情况,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市政技术》2015,(3):163-165
采用地质雷达勘探是浅层地质勘探的有效方法,其对断层破碎带、裂隙带、富水带、岩溶洞穴等岩溶不良地质灾害有明显的异常反映。因此,总结了岩溶地质下的几种典型不良地质现象,并通过用地质雷达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工程勘查,从地质雷达图像的波形、频率、振幅、相位及电磁波能量吸收情况(或自动增益梯度)等细节特征的变化规律出发,建立了典型地质现象与地质雷达特征图像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地质雷达图像解释的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4.
西康线鱼洞峡隧道岩溶形成机理及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发育在西康线鱼洞峡隧道岩溶地质现象 ,从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控制该岩溶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 ,并以隧道出口处大厅状溶洞为例 ,结合现场地质资料反演了溶洞的发育形成过程 ,总结了该隧道岩溶地质现象的成因、规模及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昆明某机场试验区的地质勘察,围绕场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从岩溶发育的地质背景、形成条件、分布特点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场地内的岩溶发育特征,最后对修建机场的岩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地质雷达-GPR技术在岩溶、岩溶裂隙发育地区进行物探工作时,通过计算、分析、反演地质雷达图像,对岩溶发育地区的各种地质雷达反射波异常进行归纳识别和总结。通过施工开挖验证异常类别,综合判定岩溶的发育情况,为有针对性的指导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评估治理等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滩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形成与灰岩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对松散盖层中土洞的形成、规模、形态等起着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滩地区隐伏灰岩区地质结构、覆盖层岩性组成、性状及岩溶发育程度的进行分析研究,以地质环境条件这个相对不变因素为依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该区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8.
西康线鱼洞峡隧道岩溶形成机理及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发育在西康线鱼洞峡隧道岩溶地质现象,从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控制该岩溶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并以隧道出口处大厅状溶洞为例,结合现场地质资料反演了溶洞的发育形成过程,总结了该隧道岩溶地质现象的成因、规模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隐伏岩溶特性的地球物理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库区隐伏岩溶问题是近期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利用电法EH 4、地震面波、浅震、地震CT等方法对隐伏岩溶进行探测 ,得出隐伏岩溶在中三叠统巴东组 (T2 b)泥灰岩中普遍存在 ,具有由浅至深由强变弱的分层性和局部不均匀性 ,并与地貌和地下水具有密切关系。文章还提出了物探方法在隐伏岩溶勘探中的优化组合及布线和解译要领  相似文献   

10.
地质雷达点测法在桥梁桩基岩溶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岩溶发育诱发的地质灾害对于桥梁桩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运行所造成的危害,通过介绍地质雷达检测的原理、方法及检测过程中相关参数的选择,并结合实际工程,利用地质雷达点测法,研究了桥梁桩基下岩溶发育引起的溶洞的位置及规模,对所测地质雷达图像进行了分析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查明桥梁桩基底部岩溶发育的位置及规模,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原冰川地区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难以满足工作需求。本文以四川康定机场为例,运用多源遥感数据(ETM和QuickBird),在3S(RS,GIS,GPS)技术支持下,采用遥感图像数字处理、虚拟现实等方法,结合相关地学知识和野外考察资料,对研究区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相关地质信息进行了特征信息提取和综合评价,为工程技术人员从宏观上把握冰川地区机场工程地质概况提供了最直接的资料,同时为宏观决策者(各级领导、工程负责人等)根据地质情况进一步设计施工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付垒  洪增林 《矿产勘查》2020,11(6):1255-1262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新理论、新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本文结合《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调查》项目,通过采用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像数据进行遥感解译,全方位展示了工作区内岩溶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及外部形态,在汉中南部发现了88处重要的岩溶地质遗迹资源。结果表明:遥感技术方法的应用创新了汉中岩溶区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提高了调查精度,为分析汉中南部天坑形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开展类似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宋明辉 《山西建筑》2010,36(16):97-98
采用SPOT 10 m,4(R)1(G)2(B)彩色合成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在宝鸡—兰州客运专线元龙—郭家镇段进行了不良地质(滑坡、泥石流)遥感快速解译,为本区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急需的资料,证明利用SPOT 10 m遥感影像解译黄土地区不良地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选择新疆阿尔金成矿带的祥云金矿床,采用地面和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高光谱蚀变矿物识别和提取,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提出了基于典型矿床的地质—高光谱遥感找矿标志建立思路,即地质方面主要针对大地构造位置、赋矿地层和岩性、控矿和赋矿构造、含矿岩体、矿区和近矿围岩蚀变等方面,地面高光谱主要针对矿区、矿体、矿化体、矿化蚀变带、近矿围岩、正常围岩的蚀变矿物分布等方面,航空高光谱遥感主要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近矿和外围地段高光谱蚀变矿物等方面开展矿床地质、地面高光谱和航空高光谱遥感找矿标志综合剖析。运用金矿床地质—高光谱遥感综合找矿标志,圈定了金及多金属找矿靶区,开展找矿应用,新发现了多条金铜矿化蚀变带,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此研究和工作思路表明:地质与高光谱遥感相结合,能为找矿提供准确且可靠的找矿标志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团队在以往的高(多)光谱遥感地质应用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全岩地质信息提取和智能化地质填图的技术思路,同时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新的技术方法,如基于波段序列直方图的图像特征分析、基于波段序结构分析的蚀变矿物光谱检测、用于多目标遥感地质信息提取的最优动态聚类以及分类信息的图谱一体化识别等,该项研究拓展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地质应用方向,并促进了遥感地质应用的智能化和工程化。本文主要介绍这些高光谱数据处理、分析和信息提取技术方法及其在航空高光谱岩相、矿物填图中的应用效果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区地处西南三江成矿带南段,是寻找铜多金属矿产的潜力地区。为在大平掌铜矿区外围寻找具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的远景区域,从遥感地质的角度上,利用ASD Field Spec 3便携式光谱辐射计对区内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等蚀变信息进行波谱信息采集,基于实测波谱反射曲线采用光谱角分类法对ASTER数据提取各类遥感矿化蚀变信息。结合遥感地质解译成果和地质矿产资料进行找矿信息分析,为该区矿产勘查提供遥感支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工程建设的开展以及城市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在工程地质中进行长期有效的结构稳定性监测显得十分重要。光纤传感作为一种新型监测技术,具有高精度、远程实时、长距离、耐久性长及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能够弥补传统监测技术工程监测中的不足,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相关研究工作,概括出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在隧道结构健康监测、地面变形监测、基坑监测和边坡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得出几点结论和思考:(1)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符合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战略;(2)光纤监测应该要与多学科进行有机、深度地结合;(3)分布式(准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在工程地质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8.
孟轲荆  何旭  邹林  张建国 《矿产勘查》2020,11(9):2008-2016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是青藏高原上几条主要的NW走向缝合带之一,对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选择结合带中段的西藏那曲地区,利用ETM遥感数据,结合重点地段的雷达影像资料及野外调查结果,解译确定了各次级构造单元的分界深大断裂,并将该区划分为5个次级构造单元,较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各次级构造单元的遥感地质特征、成矿地质环境和找矿有利条件,为该区基础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查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星月 《山西建筑》2011,37(27):69-70
针对铁路沿线复杂的环境条件,地形、地质条件,提出了综合应用遥感技术进行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信息提取和多源数据管理的技术方案,为铁路工程勘察和选线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