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lanning》2016,(4)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系统观点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行机械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计存在相互独立的弊端。机械专业基础系列课程应进行一体化、连贯性、递进式的课程设计。以注塑机为选题实例,阐述了机械专业基础系列课程的课程设计一体化、连贯性、递进式的实施方法。这种改革,必将对机械专业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其工程观、系统观和创新能力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钢结构课程教学包括基本原理、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等环节,其中每个环节对学生理解、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钢结构课程特点及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本科教学的特点,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改进课程设计内容和规范质量评价标准等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5)
本文通过对应用型院校工程类专业理论课程和课程设计的教学现象进行分析,利用现代化信息的优势,提出融合微课、翻转课堂、体验式和混合式教学特点的圆桌式教学形式;根据市场情况及工程实际要求,提出将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设计融入到毕业设计中的课程设计形式,提高应用型工程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知识网络系统性的掌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本文提出的观点为培养出具有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和较强综合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提供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6)
文章针对"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中存在的学生热情不高、利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缺、课程考试成绩与实际水平不符等诸多问题,在程序设计竞赛受到高度重视的背景下,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和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以赛励教、以赛督学"的教学模式,激励教师提升自身知识和教学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利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1)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内容为主线,以项目实施为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将项目驱动教学应用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利用环境微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自觉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文章分析了应用土力学课程的特点,以及传统"教师-书本-课堂"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为导向,通过选取课程设计所需知识点录制微课、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单、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按照学分绩点的高低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分析表明:翻转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参与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土力学课程部分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组织教学更适合当今学生差异化大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员"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次的培养要求,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知识体系相对应地划分为"教材知识、拓展知识、科学知识"三个层次。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核四个阶段的课程设计,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现学员获得学习、实践和创新等方面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7)
经过《民族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的初步探索,提出课程改革具体方案,制定课程设计成果多元评价考核标准,组建高效教学团队,注重过程管理,完善小组分工,增强团队合。实践证明,该方案解决了课程设计中指导教师工作"过饱和"、学生工作"不饱和"问题,提高了民族学生课程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6)
本文通过分析"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的特点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指导学生课程设计的亲身体会,提出了几条课程设计改革措施,以期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2)
"农产品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教学中,这门课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实践技能方面培养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对"农产品网络营销"课程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基于项目的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采用专题模块化教学,明确各模块的学习主题,对不同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精细化讲解,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快速高质量吸收。教学中借助现代新型教学手段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并与其他专业课内容相互渗透,与最新规范相结合。同时,融合工程案例,在案例中让学生体会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经典案例,对其进行研究,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发散学生思维。运用BIM仿真教学,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知识视野。通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实现与抗震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抗震行业的最新前沿技术及相关理论。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回答问题和互动讨论积极,进而熟练掌握各章知识点,教学效果良好,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引入科研成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钢结构设计原理是高等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依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特点,结合笔者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选择有关钢结构稳定的教学内容作为具体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科研成果以体现教学的学术性质和艺术功能。结合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从熟悉教学内容、切入点选择、课外的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具体阐述如何将科研融入教学,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艺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深基坑支护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深基坑支护课程教学,并把探讨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实践证明,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该课程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地质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复杂的工程问题与地质问题交织,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水利工程地质,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觉得课程内容繁杂、枯燥,概念抽象,只有死记硬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愿望难以实现。同伴教学(Peer-Instruction,简称PI)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果表明,PI教学理念下的水利工程地质教学改革初见成效,使学生获得地质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5.
钢结构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钢结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校期间在钢结构设计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为毕业后从事钢结构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针对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钢结构课程设计的改革设想,钢结构课程设计应从选题、教学方法、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此研究为提高钢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开展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是建筑学科的要求。实践性教学实际上是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空间"是无法回避的主题。只有进行理性的思辨,确立以空间、建造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7.
建筑结构选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内容广泛,知识点多的特点。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课程讲授中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并据此编排讲授的内容和形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数学类课程由于存在概念抽象、逻辑性强、学习难度大等特征,导致学生课程补考率和重修率较高。学生在重修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受传统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无法完全满足课程重修学习需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兼容性较高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参与度更高。为探讨翻转课堂具体实践效果,提升大学数学公共基础重修课程教学质量,基于相关文献和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课程重修学生、重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特点,探讨和设计了相对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共基础重修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以大学线性代数重修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此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学生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本科生专业必修课,也是他们未来从事设计、施工的重要理论基础。实际建筑工程中由于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原因、施工原因、设计原因会引发各种工程事故。从结构角度分析,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承重构件的破坏及变形是造成这些事故的主因。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各章节的教学重点,有选择地对不同工程事故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安全生产的意识,同时要求他们应用所学知识,对事故提出整改及预防措施。这种来源于工程、应用于工程的模式,培养了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习的兴趣,为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奠定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研究思考城市问题的能力,但因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该课程教学一向是一大难点。文章通过剖析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建筑学专业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探析建筑学专业学生课程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参与互动型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认知城市、分析城市的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