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营造琐记     
"营造"而不"建筑"从事建筑活动,在我看来,以什么态度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重要得多。有两种建筑师,第一种在做建筑时,只想做重要的事情;第二种建筑师,在做事之前并不在意这个建筑是否重要,只是看这件事情是否有趣。至少,建筑于我,只是有闲情时,快乐地为自己安排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王澍 《住宅产业》2012,(3):39-41
从事建筑活动,在我看来,以什么态度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重要的多。有两种建筑师,第一种在做建筑时,只想做重要的事情;第二种建筑师,在做事之前并不在意这个建筑是否重要,只是看这件事情是否有趣。  相似文献   

3.
《中州建设》2012,(13):56-57
从事建筑活动,在我看来,以什么态度去做永远比用什么方法去做重要得多。至少,建筑于我,只是有闲情时,快乐地为自己安排的事情。我甚至一直回避“建筑”这个词,因为它前提在先地把“造房子”这件事搞得太重要了:多种综合的理解,需要“创造力”,更多地表达建筑师的“自我”,与时代同步,继承传统与历史,等等。  相似文献   

4.
AW:从受父亲的影响接触建筑,到放弃它,再到重新对建筑充满激情,您自身的经历转变之间对于建筑的理解有怎样的变化?奥雷·舍人:我父亲对我有两个影响:一个就是让我不成为一个建筑师,另一方面让我想成为一个建筑师。有一个建筑师的父亲,从小就跟建筑有接触,这样的环境影响使我很小就知道建筑是怎么回事。大体上可以把事情分为两种:有一些事情我特别喜欢去做,但是我似乎并不擅长;有些事情不太愿意做,但是特长可能又在这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我常常开着自己的一辆小车环着欧洲去看建筑。在1980年那个时候,网络还不是很发达,获取资讯的方  相似文献   

5.
正MODELO首席执行官建筑师这个话题的第一个词我想先谈谈建筑师。首先,我自己暂时来看已经逐渐远离了建筑师这个行业,虽然仍然属于更宏观的设计圈,但基本跟传统的建筑设计、建造没有很直接关系,所以可尝试谈谈这个"附属的"建筑设计与整个设计行业的相同与不同。建筑师是一群非常奇特的群体,这一行业由来已久,尤其如果我们去掉"师"字,建筑这个行为的历史基本快等同于人类历史了。但正是这个"师"字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乐趣与痛苦。建筑师们悲催的职业境遇是大家有所公知,但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多的新的建筑力量义无反顾得跳入这个怪圈?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时长是其他同等教育背景但不同行业的人的数倍但薪资却是他们的一半甚至更少?我很少听到有人去过问这个事情,而大家更多忙于如何削尖了头挤进这个"师"的行列,但之后呢?做的只不过是继续压低后辈的工资罢了。这是一件极度不健康的事情,也就导致了我们这个扭曲的行业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建筑师,日常以做建筑设计为主。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在不同地方做了一些城市设计、城市研究的工作。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拿什么与城市分享",有点儿像一句歌词"拿什么与你分享"。城市是庞大而复杂的,但对建筑师来讲,城市又是非常具体的。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中,都会有一定的城市思考,不管是做建筑、景观,还是做城市设计。我认为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出于社会公平的善意,也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法,从更大的范围思考建筑。另外我们这两年在办一个暑期培训班,让建筑师带领学生结合项目去研究城市的课题,这就是我这次演讲题目的来历。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曾有位男士与我搭讪,他说:"你是建筑师呀,真棒!希望有一天,能住上你设计的房子。"而我认真地解释道:"抱歉,最好还是别,我是医疗建筑师,只设计医院。"同样,总有人在不断问我,医疗建筑师是不是以诊治建筑的问题为生啊?因此,每次在自我介绍时,都需要迎接对方如同遇见一个活体geek(发烧友/怪杰)的眼神。不过,身为医疗建筑师,我倒是梦想能住上自己设计的房子,亲身体验一下设计的效果,这个想法确实很geek(发烧)!  相似文献   

8.
一、这次世博会中国馆在华人建筑师范围招标,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多年来,国内一大批重要性建筑设计招标,要么完全拒绝国内建筑师参加,要么采取中外联合体(当然是国外建筑师为主)的方式邀标,对此,我一直是反对的。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些同志认为要承认我们和国外建筑师的差距,但我想,如果不给中国建筑师以充分锻炼的机会,这"差距"如何弥补?改革开放三十年了,  相似文献   

9.
正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建筑实验室[AaL]主持人、华科优建工程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建造我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探索建造的可能性,回到建筑的本体,在那些传统模式化的建造方式之外,建筑物的可能性在哪里?建筑物是如何带有本能色彩地对重力做出反应?或者说,我们还能称之为"建筑"的边界线在何处?在"天空之城"中,建筑和环境呈现了一种模糊的状态:竹子既是景观,也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建筑是"被组织的自然",所谓"空间",具有纯粹的自然属性,仅仅通过几何序列传达建筑师的设计经验。之于我,建筑学本身更接近建造:为什么建造?用什么建造?如何建造?我经常尽量抑制建筑师形式先行的职业习惯,去关心一个房子究竟可以怎样"生长"出来,形式是否是我能接受的结果,或者说如何去引导和改善最原始和本真的结构诉求。我更喜欢把建造当做一种兴趣,甚至是一种去了解世界的方式,因为尝试去连接不同材料着实是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4)
<正>无用的创作,对于我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将只听从心灵的声音……我所做的是现代艺术,每件都是孤本,至于美与不美并不重要……就像在旅行中,我其实从来不会带着某种刻意的目的去寻找什么东西,只是任凭欲望去感知。我从不提前预想什么事情,我只是向人们敞开自己的心灵。这不仅是创作,这也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设计师马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