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于 2 0 0 4年 10月 2 8日在北京正式挂牌 ,这标志着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得到健全 ,并走向规范化。“我们将承担起全国地震应急搜救业务的牵头及技术指导工作 ,加强管理和培训地震现场工作队伍 ,研发地震搜救技术。”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主任吴建春说。我国是一个震灾频发的国家 ,加强地震现场的应急搜救 ,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然而 ,我国震灾紧急救援体系队伍分散、资源分散、责任不明的状况与紧急救援工作所需要的纪律严明、反应快速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将致力…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汶川、玉树、海地等接连发生的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引发了人们对于抗震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交汇处,是地震发生最为频发  相似文献   

3.
《城乡建设》2005,(4):37-37
最近,日本的新泻地震和东南亚的地震海啸,对我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近年来,我国也处于地震活跃、高发期,提高城乡抗震防灾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并且,我国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近些年来,我国地震发生的频率及强度明显升高,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人民群众对减轻地震灾害的期望越来越高。因此,地震科普宣传和普及工作任务十分紧迫。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防震减灾自救技能的需求,我国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为了完善我国地震科技投入体系、推进地震科技创新工作,中国地震局设立了"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专项(以下简称星火专项)。星火专项实施4年半,累计投入资金3500万元,共资助科研项目300个,1200余名科技人员参与,资助领域涉及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主要地震专业工作,通过技术革新、科技研发,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批在一线地震科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14日,在我国青海、新疆、西藏交界的昆仑山口以西发生了Ms8.1大地震。这次地震是自1951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最大的地震。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迅速组织了流动数字地震观测队,并于11月17日到达地震现场进行科学考察。 根据工作计划和地震形势的发展,开展了作为昆仑台阵的一期工作,并于2002年1月底结束,二期工作从2002年2月初开始。这里报道的是一期工作的情况,本刊将连续报道后期的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家。防御与切实减轻地震灾害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近年来,进一步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的工作重点,对面向新世纪的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8.
农房建设是实现农民的小康居住,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的硬件工程。我国幅员辽阔,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南北地震带都延伸至国境内,是一个深受地震灾害影响的国家。据有关专家指出:自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后,我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又进入了本世纪的第五个活跃期,预计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特别是我国西北部,将面临着地震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强烈地震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农村量大面广,一旦遭受强烈地震的袭击,损失则极为惨重。因此,加强农房建设抗震防震工作,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地震基本成因及其危害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地震一般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大类。这三大类中,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9.
三、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前进,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制度。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必须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保障,在“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要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工作,对地震灾害实行综合防御。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世界上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如何将地震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地震应急起着直接、关键的作用。辽阳灯塔5.1级地震是辽宁省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数字会议系统升级改造、搬迁后处置的第一次地震。在此次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指挥中心严格遵照《辽宁省地震局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为中国地震局、前后方指挥部提供了坚实的地震应急科技保障。本文回顾了应急处置、地震应急响应流程、软件产出成果等工作的得与失,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进一步提高应对大震巨灾的应急响应工作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1.
日前,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在“唐山恢复重建成就暨抗震防灾技术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我国抗震防灾工作已经逐步走向综合抗御、全面发展阶段,走出符合国情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路子。 叶如棠说,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曾遭受过多次严重震灾。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以后,特别是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抗震防灾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使抗震防灾工作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局部  相似文献   

12.
工作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活动频次高、强度大、灾害重、影响广。1900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7.0至7.9级地震70多次,8.0级及以上地震7次。唐山、汶川等重特大地震给国家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2016—2025年我国大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与发布”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大陆仍有发生7级以上强震可能性,绝大多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面临潜在地震灾害威胁,震情灾情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区划图发展历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防震减灾的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开展震害预防与防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区划图是抗震设防的依据,是贯彻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将于2016年6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施行。本文回顾了中国地震区划图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各时期地震区划图的编制背景、编图原则和技术思路,使读者对我国的地震区划图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正>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宣传的重要现实意义2000年5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同志首次提出,现阶段我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紧急救援"。2006年4月15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一行莅临广西自治区地震局检查防震减灾工作时,首次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3+1"体系建设,即在加强和完善三大体系建设的同时,要推进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3):107-108
地震台站综合布线标准化的建设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范围内的标准操作建设工作,其综合布线标准化的建设对于提升地震标准之间的协调、有序与地震标准化总体成效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并且地震台站综合布线标准化的建设还能稳定地震台站工作长期的发展,使得综合布线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适用性、操作性逐渐地逐渐展现出来,提升地震台站地震标准化的质量与效益。文章对地震台站综合布线标准化建设工作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公路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技术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是威胁人类生存、给人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的公路网正在形成,交通网络一旦因地震遭到破坏,会切断交通生命线,将造成救灾工作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高层声音     
我国发布首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门条例;国家出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我国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因特网和尤维网(WWW)技术,建立一个面向地震系统内外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和社会广大公众的窗口,宣传我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知识,提供与防震减灾有关的多种数据信息,对于推动防震减灾工作,实现我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地震局地震数据信息中心设计并初步提供了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CEQnifo)。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我国大陆地区的安全社区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家安全社区促进中心在2007年9月命名了全国首批21个国家安全社区。安全社区建设涉及交通、卫生、消防、地震等多个领域。构建地震安全社区是有效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在2008年国务院防震减灾联席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6)
<正>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成功的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能省去地震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地震预报工作极为重视,我国地震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现在全国建有400多个台站,网点2000多个。广西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