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基于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浙源乡虹关、思口镇西冲以及江湾镇篁岭的四次徽州传统村落测绘,以建筑绘图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图示语言的不同类型,细分为村落宅图、心智地图和测绘成图,尝试以建筑绘图还原徽州传统村落的集群构成、村落形态、宅居空间和细部建构。通过对村落宅图中聚落形态的解读、认知地图中村落意向的记录和测绘成图中村落再现的研究,诠释和再现徽州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以及背后所映射的地缘影响、血缘纽带和社会维系。  相似文献   

2.
聚族而居的徽州村落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它们会因为血缘关系、宗族意识、佃户制度等人文因素,以及山川河流、地域空间、承载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扩张、析出,其裂变与演进适应自然环境,并最终形成人、地、村和谐统一的、场所空间有序的村落集聚形态,即村落群.文章以徽语体系下的徽州传统村落群为研究对象,探讨方言区分布、地域构成和村落集群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出徽州传统村落群的发展演进、维系方式和空间结构原型,并分别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为建立基于徽州传统村落群保护与传承的自适应营造和可持续发展系统,提供一些具有创新和借鉴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从1992至2020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已开展多次徽州传统村落测绘,在积累、完善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多层级、体系化的村落测绘研究操作体系.文章以村落测绘过程中的建筑绘图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图示语言类型、表达对象和研究阶段的不同将测绘成果细分为村落宅图、认知地图、考现图、测绘成图.通过对村落图像中聚落形态的解读、认知地图中村落意象的记录和测绘和考现图中的生活现象的记录,借助这一体系下不同尺度的图示语言,逐渐建立起从村落形态到传统民居再到村民生活逐层聚焦的测绘教学系统,并利用跨学科调研手段,辅助诠释和再现村落的地域文化以及背后所隐藏的地缘影响、血缘纽带和社会维系.  相似文献   

4.
徽州村落的形态构成和景观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琍 《华中建筑》2004,22(1):103-106
分析了徽州村落组群方式和规律、村落形态构成。指出,徽州村落的形态构成基于一种内在的自然秩序,它以节奏、韵律、生气等启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分析了徽州村落景观的要素、组织、意象。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是地域特色文化和乡土建筑风貌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形态是人与地域环境长期互动交融的结果。湘西地区自然资源丰厚、民族文化多元,选取湘西地区传统村落为样本,基于ArcGIS空间分析、空间类型分析等,提炼分析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和普适性特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层次,解析村落山、水、林、田、宅空间格局,空间结构,空间组织和建筑群体组团的空间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在地性表达模式,构建空间形态特征图谱,深化对传统村落的认识,为传统村落在地性保护与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安徽建筑》2019,(10):28-31
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和哲学思想。文章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以休宁县祖源村为例,从水口空间、街巷空间、广场空间和居住空间四个方面,分析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以及徽州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提炼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新乡南太行地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结合无人机航拍、文献查阅等方法,从整体视角对该地区村落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并探讨村落营建中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1) 村落选址多位于山麓或谷地; 2) 根据村落位置及街巷形态,可分为之字型、叶脉型、网格型三种类型;3) 适应地形的山地建造方式有三种:层叠式、高台式、错层式;4) 整体村落环境呈现“林 - 宅 - 田 - 水”四素同构的村落垂直景观模式;5) 作为村落空间构成要素的“三生空间”相互关联,满足了人类的生存、安全、宜居需求。  相似文献   

8.
以新乡南太行地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结合无人机航拍、文献查阅等方法,从整体视角对该地区村落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并探讨村落营建中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1)村落选址多位于山麓或谷地;2)根据村落位置及街巷形态,可分为之字型、叶脉型、网格型三种类型;3)适应地形的山地建造方式有三种:层叠式、高台式、错层式;4)整体村落环境呈现“林-宅-田-水”四素同构的村落垂直景观模式;5)作为村落空间构成要素的“三生空间”相互关联,满足了人类的生存、安全、宜居需求。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传统村落历史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广州地区先秦至民国传统村落演变史进行系统研究,根据村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关要素的变化,将广州地区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划分为两个阶段、五个时期。与村落生产方式相关的要素包括对外交通、产业构成、土地开垦、农耕技术;与村落生活方式相关的要素包括居民构成、建筑形态、居住密度、村落形态。广州地区传统村落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村落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村落由原始社会的氏族村落向封建社会的宗族村落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揭示广州市域及周边地区传统村落的演进规律。本文数据主要来自清代至民国地方志以及现场调研。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主流规划设计手段缺乏有效“认知”和“延续”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技术方法,导致传统村落的空间肌理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迅速消亡或变异的问题,本文尝试将参数化技术引入村落空间肌理分析:首先将传统村落空间肌理分解成道路、地块和建筑三大类要素;其次,为不同要素构建了能够表征对象特征的参数集,即将肌理特征解析成若干个可度量的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不同要素的参数化重构方法,以获得与原始村落相似的空间肌理。本研究从定量化的视角解析并反演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的特征,旨在为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中 逐步形成,其凝结历史的记忆、反映文明的进 步。高原山地传统村落不仅承担传承历史文 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保育自然生态环 境、传承特殊环境烙印等具有重要价值。以 云南省同乐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在高原山地 复杂的环境特征下、与自然长期适应协调过程 中, 同乐村在村落格局、形态、建筑形式等方 面所体现的地域性特征,旨在科学地维系其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条件、保留 或突出村落特点,为高原山地传统村落可持 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乡村聚落的共同建造与建筑师的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冬 《时代建筑》2007,(4):16-21
村落营造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文章探讨了村落人居环境的"共同建造"问题,提出了"村落建造共同体"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并就建筑师如何融入村落营造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街区是构成中国传统村落的基本组团单位,其潜在的含义是居住者的社会组成。本文从社会构成的角度分析街区所反映出来的村落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4.
黎逸科 《规划师》2006,22(8):25-28
传统广府村落的布局规整,前后有田野和鱼塘,东、西、北三面围有树林,建筑平面为三合院式,呈梳式布局,建筑群前有广场.平地村是传统广府村落,其规划更新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尽量保留传统村落聚居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抽签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南郏县临沣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晓琳  苗琨  吕锐 《华中建筑》2011,29(2):158-160
古村落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众多社会、历史信息.然而现存的古村落由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正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改变.该文以河南省郏县临沣寨为例,结合其保护及开发现状,研究探讨如何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从而使古村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陈亮 《规划师》2012,28(5):15-18
针对原有村庄规划缺乏分类指导标准、编制不规范等问题,福建省在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出台了以《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为代表的一系列规范,为高效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研究结合福建省工作实际,以镇村体系规划为规划统筹的主要手段,以镇(乡)为单元捆绑编制村庄规划,对村域协调、分类定位、规模核定、"两规"耦合、基础设施布局等核心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地推进当前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赵之枫  高洁  陈喆 《华中建筑》2008,26(6):96-100
该文以北京昌平区十三陵镇泰陵园村为例,从村庄产业发展、村落空间结构和形态等方面分析这类村庄的变迁和转型。同时。探讨在村庄规划中如何通过村庄原有的果品种植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促进村庄经济的复兴;通过整合道路系统优化村庄空间结构;通过整治村落环境形成富有乡土气息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云南石林大糯黑乡村景观现状的调查,查阅石林和彝族撒尼支系的相关地理、历史和文化资料,分析该村寨的民居建筑、植物景观、道路铺装、装饰小品和水体景观元素的特色,以期为大糯黑村新阶段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西递村落形态空间结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浩锋  叶珉 《华中建筑》2008,26(4):65-69
该文应用空间句法(Space Syntax)的理论和方法,从村落功能布局的角度分析了西递村落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分析显示,虽然西递内向布局的空间结构体现了宗族聚居社会的向心性和封闭性,但并未形成与宗族社会结构相对应的多中心、等级结构体系.伴随着宗族的裂解和分房,村落除了形成以祠堂为中心的局部空间节点,还出现了祠堂和店铺等公共建筑向特定地段聚集的现象,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拥有较好的可达性和可读性的村落空间核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之枫 《规划师》2003,19(1):71-73,95
随着农村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许多村庄逐渐形成了分散化的发展模式,不仅使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为增加,也影响了小城镇规模的发展,为此,通过对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结构的综合分析,提出村庄集聚是村庄重组的重要途径,以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实现乡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