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承担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是居民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场所,承载着村落的历史与记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随着快速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正迅速"空心化",村落公共空间也逐渐萎缩荒废。文中从公共空间的"字"(景观要素)、"词"(空间单元)、"词组"(空间组合)组织构建的图式语言体系入手,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图式语言与其村落空间形态的动态发展相结合,探索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丰富和补充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  相似文献   

2.
福建漳州西南部地区与众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村落。位于平和县的"中国传统村落"——福塘村因其独特的村落形态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研究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其基地选址、总体布局和建筑特色,诠释了漳州客家传统村落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特点,以期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华中建筑》2021,39(4)
传统村落形态研究一直是古村落保护规划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空间句法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村落形态量化研究方面。以赣闽浙三省交界边贸型古村官溪传统村落为例,梳理其历史文化脉络及价值;在此基础上,采用轴线分析、视域分析、凸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官溪古村的全局形态、传统街巷、院落空间内部等三个尺度进行量化分析,对其功能特征、形态特征、社会特征作进一步剖析与验证,有利于揭示官溪古村的形成机制,为构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量化体系研究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4.
利用CiteSpace对1998年—2018年传统村落空间研究进行分析,得到我国传统村落研究科学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梳理"空间形态"研究热点与演进规律,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空缺,探索空间形态研究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①近20年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主要集中在"形态特征—形态演变规律—形态保护"这三个方面,且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②研究方法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的探索,基于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村落空间使用和保护的实践研究仍然较少;③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按照空间类型由大到小划可分为3级,目前空间研究还处于第一层级的"整体空间"研究阶段;④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可概括为包含"空间要素+空间演变+空间保护+适应性发展"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文聚焦西安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典型类型,依据其肌理模式进行类型划分,结合实例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选址布局、街巷空间及建筑布局的关系,辨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试图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建筑布局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的方法,进而为西安市传统村落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的社会构建和结构形态作为村落历史文化的内涵价值体现和地域传统风俗的外在形态表征,是更新改造和空间活化的关键。本文以空间句法为量化依据,围绕传统村落"空间活化"尚未形成体系的问题,结合郭麻日村空间形态,运用自然运动、运动经济体、空间组构等理论,从人流运动、聚落功能和空间组构等方面,探寻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西北多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活化路径,以期为西北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是历史沿革、地方特色与社会交往的关键场所。在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街巷风貌形态被破坏,空间环境与服务配置亟须改善。文章以大悟县传统村落熊畈村街巷空间为例,引用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科学量化地解析熊畈村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探索居民行为活动与街巷空间的关系,并探究活力重塑策略,尝试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活力重塑提供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图式语言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开放空间图式语言是揭示传统村落在长期人、地相互作用的建设过程中,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的风景园林智慧,以图式作为表达形式,构建以人文生态过程为依据,由景观要素、空间单元、空间组合依次耦合嵌套所形成的具有尺度、秩序、语法、意义等功能的生态景观语汇体系。以全国传统村落为样本,开展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典型图式语言研究,初步形成基本图式136种、组合图式30种,构成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图式语汇。结合吉林长白县鸡冠砬子村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运用图式语言进行人文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总体来看,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律性较强,具有很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空间模式。同时图式语言的应用需适合景观环境并符合功能导向,在规划设计中应"有式而无形",因地制宜地做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依托建筑系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以浙西南某村落的规划设计为例,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参数化规划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为村落宏观空间肌理的保护与延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本文引入景观研究的框架,从区域环境、传统格局、建筑特征和历史环境要素四个层面,对传统村落景观图式进行分析与提取,建立了村落景观图式体系,并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为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广府传统村落中一系列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的经典景观模式,为系统研究广府传统村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桂北山地传统聚落景观图式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筑》2017,(3)
尝试借助于图式理论对桂北山地传统聚落景观进行解构分析,重点提炼与探讨其生态景观图式、外部空间形态图式、内部空间组织图式及民居建筑图式。其中景观图式既是传统聚落社会历史文化现象的表征,也是传统聚落特定而独特的符号体系,具有典型性与模式化特点,折射出聚落最本初而可持续的营造与构建思想及其深刻的社会人文内涵,可为传统聚落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以"古苗疆走廊"中的报京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村落空间格局进行量化分析,以探求空间形态与村民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方法及思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是历史与时代的产物,其保护与更新规划通常涉及到对空间形态的研究。本文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池江镇杨梅村为研究对象,以村落的人文历史与物质空间为背景,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取杨梅村的空间形态要素,并且基于空间句法与分形理论,运用ArcGIS和DepthMap软件对杨梅村的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获取村落整体的空间形态特征,并将村落现状的空间形态与规划中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在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上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以期为新时代同类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可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传统村落格局保护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形态分类可以对村落的风土环境、民俗习惯、营造理念等方面进行归纳。以皖南地区15个传统村落为例,首先对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进行梳理,进而通过指标量化,从村落宏观整体形态到微观建筑分布等5个方面进行描述,并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村落空间平面形态进行分类。总结出"团状集中型""带状密集型""有辐射倾向的密集型"和"辐射分散型"4种空间类型,在此基础上归纳空间形态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提出村落格局的保护及发展应具有与类型特征相符的建设策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科学分类与统筹规划,有助于发掘空间结构演化的地域性因素,从而为村落空间格局、风土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浙江兰江流域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形态角度出发,探讨水塘空间与周边巷道的形态特征。通过实地调查和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与视域分析,发现水塘空间具有中心性,是致密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呈封闭的袋状空间。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形态背后的社会逻辑,为今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福建西部(简称闽西)因客家的聚居而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区,福建客家传统村落是在客家文化和闽西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所形成的物质空间,对其进行研究可填补福建传统村落区域群体类型的研究空白,并促进福建客家传统村落的区域保护与利用。【方法】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空间分维值和边界形状指数2种空间形态分析方法,通过民居类型、地形坡度、海拔高度、河流特征、村落空间、村落形态等村落特征信息,对闽西138个客家传统村落进行群体性研究。【结果】发现闽西客家传统村落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呈现地理空间分异状态。并从3个方面进一步揭示客家文化与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关联性:村落对自然环境空间的被动适应体现了迁徙属性;村落空间的高致密化体现了移垦属性;村落形态的强凝聚性体现了宗族属性。【结论】揭示了客家文化影响下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和形成逻辑,为福建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推动福建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从单一保护向区域群体保护的发展,并构建一个均衡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经济社会等价值。现以田野调查法对楠溪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屿北村进行调研,分析其内在的空间布局与属性等。研究发现:传统村落整体布局遵循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和文人情怀理念,呈现"制器尚象"造物方法的村址图式,传统村落风貌具有明显的宗法特征与血缘聚落特性,反映了传统村落在空间形态上的文化性和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规划转型的新常态时期,人居环境建设成为工作重点之一。在物质环境与人居环境共同营造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以人居环境视角,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发展类型及研究方法,总结当前研究进展,思考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特定社会历史的时空背景下,防御性需求参与塑造了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形态。以福建漳州地区为例,明清时期民间社会动乱频仍,在独特自然与人文因素影响下,当地传统村落逐渐演化出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地域性防御体系。当前,学术界对漳州传统村落防御性的研究较少且大多侧重于村落个案与文史层面的分析,缺乏对其进行系统整体性与物质层面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市域尺度与空间层面入手,探析防御性视角下漳州传统村落形态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使得农房更新改建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一些地区的农房更新改建也涉及很多传统村落,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和农房更新改造,相较于普通村落更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文章基于无锡礼社村、后巷村的农房更新改造,探索如何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与自然价值,延续其自然生态的整体格局和原有社会网络、街巷肌理、空间要素等,以期为相关传统村落地区农房更新改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