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是历史城市保护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品质营造和城市形象提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出现的城市传统风貌消失和城市特色危机的严重现实问题,分析和梳理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历史由来,从风格延续、结构延续以及生活环境内涵与场所的延续等方面讨论和研究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本质内涵。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从城市文化的高度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就加强历史城市传统格局的整体保护、注重历史城市环境景观特色的保护、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与城市发展以及通过精心的城市设计有机延续传统风貌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3.
涵江旧城西区整体风貌极具江南地方特色,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再生策略包括:延续城市文脉,以居住、休闲文化为主导功能,体现水文化特色;尊重原有空间格局,凸显街坊特色;保护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挖掘其厚重内涵;对新建建筑进行体量控制和色彩引导。  相似文献   

4.
空间句法认为人与环境间的作用源于空间形态的组织,而空间形态强调的是动态的社会环境。道路是城市的基本骨架,空间句法通过对道路轴线的分析,来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Arc GIS 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以及建筑环境信息的描述,通过分析可以较为直观的了解城市建筑之间的联系和城市结构的特征。本文利用多种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系统分析河西走廊主要历史城市明清时期的地理环境、山水格局、城市格局、典型地标等空间要素来研究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风貌特色,从而探讨河西走廊地区城市传统风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谋求城市、文化、自然三者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空间句法认为人与环境间的作用源于空间形态的组织,而空间形态强调的是动态的社会环境。道路是城市的基本骨架,空间句法通过对道路轴线的分析,来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Arc GIS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以及建筑环境信息的描述,通过分析可以较为直观的了解城市建筑之间的联系和城市结构的特征。本文利用多种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系统分析河西走廊主要历史城市明清时期的地理环境、山水格局、城市格局、典型地标等空间要素来研究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风貌特色,从而探讨河西走廊地区城市传统风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谋求城市、文化、自然三者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是塑造特色城市风貌,指导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效手段。浦城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及重要空间环境等景观风貌特色资源进行梳理、组织和提炼创新,对承载其风貌特征的空间环境进行整体安排,从城市景观特色定位、总体风貌格局、核心风貌控制区规划、"三边三节点"调控规划、景观廊道控制规划、瞭望系统控制规划、游憩路线控制规划等方面,构建了浦城城市景观风貌导控体系,延续了历史文脉、保护了城市大山大水空间格局、强化了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突出了浦城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提升了该城市的可识别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风貌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拓展。但相关价值评价框架与既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还不能较好地适应传统风貌区。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格局与风貌""建筑与场所""历史文化"三大保护层次下的七类价值构成要素为基础的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体系,并据此提出基于保护层次和价值构成要素分类的不同保护与更新取向的规划策略组合,并以重庆大田湾传统风貌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戴静  洪杰 《小城镇建设》2012,(12):84-88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给传统村落施加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昆山市许多保留村庄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传统的空间格局逐渐消失.传统与现代、技术与文明、经济与历史文化价值在当代村落建设中的矛盾日益明显.本文以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双庙村唐家浜为例,深入调研村落现状,分析村落的风貌构成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延续村庄传统风貌的规划思路和空间构成元素的设计方法,力求探索可以延续自然村落传统风貌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历史中心区.是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文化交流的中心。它体现着城市发展的脉络,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品格,是公众认可的场所。在保护、更新与开发等诸多矛盾之下,人们缺乏对区域历史文化价值的整体认识,往往将其中的历史建筑孤立对待.在修建大量的“现代建筑”时.破坏原有传统风貌与空间格局。如何延续城市的风貌特色,使城市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是城市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保护与复兴是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的首要前提,而城市环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应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多进穿堂式的平面布局形成的小空间格局、传统的街巷脉络是南京古城城市空间的精髓所在,是古城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尺度关系、清晰的街巷肌理和空间围合,在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复兴中需要着力传承。对于传统的建筑的保护,南京城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兴实践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城市特色风貌缺失的根源入手,以全国"城市双修"工作的计划实施为切入点,结合对城市特色风貌、历史街区环境和空间肌理的理论研究,分析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与城市特色风貌营造的内在关联机制,继而以宁夏中卫为例,提炼解读该特定城市的特色资源与优势,着重从其自然风貌格局的修复、人文景观格局的维继以及城市空间肌理的渗透等层面的城市特色风貌塑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了中卫城市特色风貌营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一方面通过历史文脉的挖掘,强化了城市的差异性,彰显了城市的个性特色,从而创建易识别、易感知的景观风貌;另一方面,通过自然山水的整合,对城市色彩、开放空间、景观视廊、眺望系统和建筑要素等的控制,为城市营造出优美的视觉空间形象。河北省定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充分挖掘现状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分别进行了景观风貌格局规划,城市空间视廊、建筑高度、天际线系统规划,城市开放空间与雕塑系统规划,城市风貌特色节点系统规划,城市街廓空间景观系统规划,城市历史风貌特色保护与发展规划和城市活动系统规划等,为国内其他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部城市景观风貌专项立法。《条例》所称城市景观风貌,是指由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遗存、建筑形态与容貌、公共开放空间、街道界面、园林绿化、公共环境艺术品等要素相互协调、有机融合构成的城市形象。《条例》规定的城市景观风貌重点管控区域包括城市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体现历史风貌的地区及城市新区、主要街道、城市广场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与经济发展速度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我国的大型以及特大型城市。为解决因此而导致的城市人口居住困难的问题,高密度住宅的建设在我国迅速地兴起。居住形式从传统开放式的自然住屋演变为高密度的社区公寓楼。因此城市机理、人文环境遭到了大量的破坏,居民的交往逐渐淡漠,相互间的了解越来越少,承载着生活琐碎片段的"情感空间"也随着高密度住宅的规划建设而慢慢地弱化消失,因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当今高密度住宅下情感交流空间的问题所在,结合一些基于高密度住宅的建筑实践,探讨如何在当今都市高密度的情况下进行"情感空间"的追忆以及在设计方面的诸多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旧城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传统风貌特色,同时也是成千上万城市居民的栖身之所。少城自筑城以来就是成都"三城相重"历史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其独有的空间格局、街巷尺度以及居民的生活状态发生巨大变化,仅剩现有路网保存完好。规划通过对少城传统风貌要素进行探寻与挖掘,从文态、形态、生态、业态和交通五方面提出其传统文化特色保护与再生策略,在延续和保护旧城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的同时,与城市现代功能实现"融合再生"。  相似文献   

16.
武建春 《四川建筑》2012,32(6):14-15
随着盐城的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带来了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这些变化也相应地引起了城市的格局、结构形式和空间形态的变化,目前较为关注的是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而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文中对盐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方法谈几点理解。  相似文献   

17.
随着杭州城市建设需求的转变,城市风貌特色成为城市精神的体现,城市风貌塑造成为城市新的发展诉求。当代杭州一方面极力保护"三面云山一面城"历史空间格局,力求延续"中国传统山水空间的典型意境",另一方面则面临着保护压力下难以抵挡的发展洪流。以杭州为例,试图探索如何从总体城市设计角度进行城市风貌管控,协调好城市特色塑造与风貌管控之间的关系,坚持以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保持和延续"诗画江南、灵秀精致、山水城相依"的历史风貌格局,发展和营造"拥江而立、疏朗开放、城景文交融"的大山水城市特色风貌,并从建立系统的风貌管控体系出发,引导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18.
丁晓鹏 《四川建筑》2004,24(3):17-18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带来了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相应的引起了城市的格局、结构形式和空间形态的变化,目前较为关注的是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而大多数的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文章试着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方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为治理日益严重的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双修战略,明确采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从城市设计的层面,对泰安历史城区的职能定位、空间形态、整体风貌、传统街巷、开放空间等系统性问题的分析,提出更新策略,探寻城市双修导向下历史城区重塑的方法,以期修复当地文脉特色,重现古城轮廓、格局和风貌,并为其注入活力,达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空间品质、激活老城核心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城市整体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既要体现对真实历史文化遗存和完整传统风貌的保护,又要充分重视对政策机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民生等相关因素的协同发展。社会—空间视角是在过程与机制、结果与影响、策略与方法、目标与愿景等方面,对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过程中社会与空间问题的综合思考。探讨了在北京老城整体环境、不同历史街区以及居住院落内部等不同空间层次和尺度上,在社会—空间问题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与难点,提出了重塑空间秩序与功能结构调整相结合、空间保护利用与社会结构梳理相结合以及空间行动单元与社区多元治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精准化、长效化的整体保护策略建议,并使之纳入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战略框架之中,有效推动历史街区保护理念的完善与实践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