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受森林分布广、覆盖厚及矿体隐伏等因素制约,大兴安岭成矿带突泉地区铀找矿进展缓慢。航空伽玛能谱数据蕴含有丰富的铀矿化信息,除地表矿化信息外,亦含有部分深部铀矿化弱信息。在典型铀矿点地质特征及伽玛能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K、U、Th元素含量之间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构建了3个航放参数模型(U高场、△U高值晕、N高值晕),增强航放微弱异常信息。在航放异常信息提取、优选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化探等找矿有利信息,预测铀成矿远景区9处。其中4处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异常线索丰富,尚属铀矿空白区,在进一步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AGRSS航空伽玛能谱系统(简称AGRSS系统)是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于2014年研制的新型航空放射性测量系统,采用自主开发的数字化多道分析器和数据通讯技术以及自动稳谱方式等,同时开发了智能化的综合收录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数据的收录与控制,并具有同步采集航磁数据的功能。文章以AGRSS系统在黑龙江省完达山—太平岭地区航测飞行数据为例,初步分析了该系统在基础地质研究、多金属矿产勘查、辐射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AGRSS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基础地质研究、铀矿和多金属矿产勘查、辐射环境监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长坑金矿区以往无采金史,无金矿点,亦无重砂金异常,是我队于九十年代初二次资料开发,踏勘检查和验证1:20万化探异常时发现的大型矿床。化探异常在找矿过程中的指导性对本矿的发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放射性伽玛测量异常在本矿区的指导意义,在矿区普查、中段详查中均未述及,本文通过对矿区放射性伽玛测量异常成果的二次解读,提出在长坑金矿区及外围采用大比例尺放射性测量,指导补勘及外围普查极具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平庄盆地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前人在盆地内进行煤田及放射性勘查时发现了大量的铀异常线索,但对铀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尚不深入。本文基于大量钻孔资料,以六家和黑水地区为重点通过分析钻孔综合柱状图、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和测试数据,对平庄盆地北缘铀异常分布特征及铀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平庄盆地北缘铀异常发育广泛,六家和黑水地区异常厚度较大,稳定性较好。铀异常发育层位为白垩系阜新组上段、孙家湾组下段以及孙家湾组上段,赋矿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细砂岩及灰色中粗砂岩和砂砾岩。通过统计各钻孔含铀矿目的层地层厚度、砂体厚度、铀异常厚度等数据,绘制铀储层与铀异常叠合图等分析图件,发现平庄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其中铀源条件、铀储层条件、氧化作用条件及还原介质条件均有利于铀矿化作用的发生。研究区下一步找矿方向为六家地区北部和黑水地区东北部。 相似文献
7.
英东铀矿点位于柴达木盆地柴西坳陷的英东地区,是近年来铀矿“新区、新类型、新层系”三新找矿中新发现的一个砂岩型铀矿点。铀矿化赋存于上新统上油砂山组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受“层间氧化渗入+油气还原渗出”界面控制;矿石偏铀,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和钒钾铀矿,分布在石英、长石、角闪石、钛铁矿、黄铁矿、有机质及黏土矿物的边部和裂隙中;铀矿物中U6+/U4+比值为0.91,U4+含量稍微偏高,表明其成矿环境偏还原;铀石是沥青铀矿经过后期油气还原蚀变作用形成的,钒钾铀矿是由早期形成的铀石被现代水氧化形成的,表明其成矿作用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8.
三江口地区铀矿化主要类型为花岗岩类的热液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成矿热液活动由早阶段到晚阶段在空间上具有由高向低,氧逸度具由低到高的演变特征。岩体的自变质和碱交代作用及其外接触带的气化热力变质作用是成矿元索铀的活化迁移及预富集的重要成矿地质作用;热液交代蚀变是主要的铀成矿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该区经1:5万分散流扫面,发现Au,Ag,Cu,Pb,Zn异常数十处。其中Au,Ag,Pb等元素异常成带状展布。在对找矿有望异常进行了1:1万次生晕、原生晕,激电中梯等多方法的综合研究后,验证结果表明,物化探方法在本区寻找金、银矿床和预测隐伏含矿构造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我国矿产勘查领域中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近年来被广泛应用。本次研究利用航空伽玛能谱测量、地面伽玛能谱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黑龙江省嘉荫县磨石山滚子沟地区进行铀矿勘查工作。首先通过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数据,选定重点找矿地区;其次在地表利用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探寻了铀矿化异常信息;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查明其断裂构造形态特征;最后利用槽探工程,对铀异常线索进行了揭露,形成了一套航空(综合选区)—地面(查明铀异常特征)—地下(探槽揭露)\"三位一体\"综合找矿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节理构造、擦痕滑动矢量反演法等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系统分析了桃源地区构造应力作用的方向和期次,进行构造应力场期次的划分,推测区内由早至晚经历了近SN向挤压、近EW向挤压、近EW向拉张、NW-SE向的挤压、NW-SE向拉张等主要构造应力作用。初步探讨了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而预测铀富集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认为区内的NEE、NWW向断裂为近EW向挤压应力产生的一组共轭断裂,具有相似的成矿潜力。前人探索较少的NWW向断裂,为下步找矿重点。 相似文献
13.
14.
诸广岩体南部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地,前人对诸广地区的铀成矿地质条件研究较系统,并在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的指导下找到一批矿床、矿点,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铀源.诸广地区着重研究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而对中基性岩(辉绿岩)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较薄弱,笔者以百顺地区辉绿岩为切入点,研究中基性岩脉与铀成矿的关系,以期在诸广南部地区铀矿找矿有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16.
相山铀矿田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其内铀矿化与断裂构造紧密相连。相山西部已探明12个矿床,在平面上多数分布于NE、NW向构造围成的菱形断块内,少数处于NE、NW向构造交汇部位及附近。菱形断块自西向东分别为:河元背、居隆庵、芙竹坪3个菱形断块。河元背菱形断块内发现4个矿床,有湖港、河元背和牛头山铀矿床以及近年来探明的河元背8号带矿床,断块内构造发育,主要有NE向、NNW向、近SN向构造共同控制着断块内铀矿化的产出。铀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破碎带或裂隙带中。显然,构造对河元背菱形断块内铀矿化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