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富集-分离-筛选的方法从花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研究2B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p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等,从而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成正相关,且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和稳定性。环境因素对絮凝剂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2B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值为7~9,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h,通气量为150r/min。研究表明,2B菌株所产絮凝剂絮凝高岭土悬浊液的最适宜pH在大于7的偏碱性条件下,Ca^2 、Mg^2 和Al^3 等金属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絮凝率可高达94.6%。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稀释法和划线纯培养法,从三个污泥样中分离出194株细菌,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4株产高效MBF的菌种。它们所产MBF对所选四种废水均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在对各菌株进行絮凝活性的遗传稳定性检验后,得到I-41菌株,其为小细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的兼性厌氧菌。伴随试验过程获得了产MBF的菌株筛选模式图。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划线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B-6,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初始pH、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其产絮凝剂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初始pH 7.0,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72h时,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6%.研究了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泥浆废水、洗煤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发现除印染废水外,该生物絮凝剂对其余3种废水均具有一定的絮凝效果,其中对于泥浆废水絮凝效果最好,絮凝率可达92.2%.  相似文献   

4.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分离、筛选从通辽市的灌溉区土壤中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X1),其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6%。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并以细菌的16SrDNA通用引物对其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得到了长度为1 500 bp左右的片段,经纯化、测序后在Gen 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该菌与Bacillaceaebacterium KVD-1959-03的同源性达97%,初步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X1菌所产絮凝剂对铬黑T废水和赖氨酸废水的絮凝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MBF)的絮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特点和优点以及开发研究微生物絮凝剂的必要性,并逐一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茵、种类和微观结构、化学本质、絮凝机理以及在水处理中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和培养条件,同时讨论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36株菌株,培养、筛选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9株,其中有一株絮凝活性较高,命名为B-8,同时考察了培养时间、温度、pH和碳源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72h,最佳温度为37℃, pH为7.0,葡萄糖为最佳碳源时,该微生物所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絮凝率可达95.75%。  相似文献   

8.
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与絮凝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m in、培养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利用二株芽孢杆菌F2和F6经纯培养分别得到生物絮凝剂1#和2#,将双菌按照1∶1混合培养得到生物絮凝剂3#。采用5 g/L的高岭土配水进行混凝杯罐试验,发现3#生物絮凝剂的絮凝能力优于1#和2#,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3#生物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为:絮凝剂投量为6 mL/L,助凝剂CaC l2的投量为15 mg/L,pH值为8.5,水温为(30±1)℃,采用二段式搅拌(第一段的搅拌速度为160 r/m in、搅拌时间为40 s,第二段的搅拌速度为40 r/m in、搅拌时间为280 s),絮凝率可达98.2%;各因素按照影响絮凝效果的强弱排序为:pH值>水力条件>水温>絮凝剂投加量>CaC l2投加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对不同原水的絮凝效果,进而对其絮凝机理及应用条件进行了探讨,提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首先是进行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工作。选择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针对不同类别的微生物,采用各种不同的培养基,使用平板划线法,将样品中的微生物经多次稀释。划线分离后形成纯培养物,并得到7株菌株.并发现他们的絮凝率都在50%以上(培养基中的药物成分的颜色导致了它们的絮凝率偏底)。将单菌株分别培养于酵母膏和牛肉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一定时间后,以高岭土悬浊液筛选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由此获得4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其中有1株絮凝活性较高,初步鉴定为酵母菌,代号为5.本文对5号培养液去除印染废水的COD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其降低印染废水的浊度的能力进行了测定。通过实验发现其絮凝率和COD的去除能力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制酒废水培养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增强其絮凝效果和稳定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利用制酒废水培养了4株酵母菌类絮凝剂产生菌,并考察了它们的最佳培养条件。混合培养的结果表明,具有最高絮凝率的混合菌株为HJ4,其最佳培养条件是:相对接种量为15%,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碳氮比为20:1,废水的COD为12000mg/L,在该条件下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可达94.7%。混合菌株HJ4所产复合型絮凝剂MBF4对实际废水的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COD的去除率为20%~90%,说明利用制酒废水培养混合型酵母类絮凝剂产生菌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高产絮凝剂复合菌的基因分型及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土壤中经分离、纯化得到的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出产高效絮凝剂的复合菌,并借助电子显微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等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别.研究表明:三种菌中有两种是放线菌,一种为酵母菌,它们的生理、生化特性有相似之处.基因分型结果表明,三种菌的DNA存在一定的同源性,但特异性显著.处理污染水体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菌所产絮凝剂能够很好地絮凝如赖氨酸废水、铬黑T废水、高岭土悬浊液等,与传统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生物絮凝剂Pullulan絮凝Pb2+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生物絮凝剂Pullulan絮凝水中Pb^2+的试验,探讨了Pullulan与电解质AlCl3的复合比、絮凝溶液pH值以及初始Pb^2+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ullulan与AlCl3用量比为4:1.1、溶液pH值为6.5~7.0、Pb^2+初始浓度为10、25、60、100mg/L时,分别投加8、25、40、80mg/L的Pullulan,对Pb^2+的去除率可达最高,分别为73.86%、76.30%、77.07%、81、19%。6次重复性试验表明Pullulan的絮凝效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脱水污泥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为原料,通过超声波破碎、丙酮沉淀及冷冻干燥得到了微生物絮凝剂JT06,同时对该絮凝剂的制备条件及絮凝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制备条件为:污泥浓度为100g/L,破碎时间为15min,以2倍体积的丙酮提取。该絮凝剂在pH值为1~4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较强,没有金属阳离子的助凝作用仍可取得较高的絮凝率;当pH〉4时,不同的金属阳离子具有不同的助凝作用。絮凝体系中的CaCl2溶液浓度与絮凝剂投加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CaCl2溶液的浓度越高则絮凝剂的最适投加量越大。  相似文献   

15.
从某炼油厂排污口的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以汽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X,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并考察了温度、pH、摇床转速等对x菌株降解汽油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的最佳降解条件:温度为37℃、pH值为7.0、摇床转速为180 r/min,在此条件下,对汽油的降解率为80%左右;一定浓度的Cu2+和表面活性剂SDS对汽油的降解有促进作用,且X菌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6.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2和F6的发酵性能进行了研究。经鉴定,F2和F6分别为放射根瘤菌和球形芽孢杆菌,二者均具有良好的高效产絮遗传稳定性。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砣与F6的混合培养较二者单独发酵更利于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发酵24h即进入对数生长的后期,时间缩短为纯培养的1/2,同时最佳絮凝率提高至95.2%。F2与F6混合培养的最佳发酵时间为24h,混培比例为2:1。发酵时间为24、48、72、96、120h时,投加量在5mL/L左右出现一个絮凝高效区。当发酵时间为24h、投加量为5~12mL/L时絮凝率〉91.4%,平均值达到93.0%,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这一特性可以有效避免发生返混现象,并提高了抗负荷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聚合氯化铝(PAC)投量下,考察了网格、折板和机械搅拌三种絮凝方式对沉淀池排泥周期和污泥静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C投量20 mg/L时,网格絮凝池中矾花的沉降性能最好,相应的沉淀池排泥周期也最长,为10 h;当PAC投量为25 mg/L时,三者的排泥周期均为8 h左右,排泥水初始含固率也基本相同,此时,与网格池和搅拌池相比,折板池的污泥静沉性能最好、上清液浊度最低、浓缩后的污泥体积最小,表明该池型更适于对排泥水进行再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