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夏季空调冷负荷往往大于冬季空调供暖负荷,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容易产生土壤"热堆积"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冷却塔过渡季节土壤补偿蓄冷的新型混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并根据地埋管换热器有限长线热源理论、热流叠加原理、冷却塔热湿交换原理,构建了关于该系统的热工性能评价模型;进一步以中国南京地区某住宅小区土壤源热泵系统为应用案例,将所提出的系统与传统的单一土壤源热泵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冷却塔过渡季节土壤补偿蓄冷的混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土壤热恢复方法,可有效缓解由于系统向地下土壤全年排热与取热不平衡而导致的土壤"热堆积"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地源热泵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的高效应用提供优化设计与节能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新建图书馆工程实际,因地制宜,利用土壤源与闭式地表水复合式地源热泵技术,以地埋管换热器为主,提供建筑冬季所需热能,夏季利用地埋管换热系统、地表水(湖水)换热系统一起排出空调系统的热量,地表水(湖水)换热系统同时起到平衡地下排热与取热、保持地温稳定的作用,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减少系统造价。结合围护结构、遮阳技术、节能灯具设备等节能集成技术应用,使综合节能率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3.
对拟建地埋管区域进行地质勘查、测试、分析计算,测试研究原始地温、热泵系统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地埋管换热性能,以及地温恢复性能,得到拟建区域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应用的地质条件;从而进行建筑工程冷、热负荷与全年土壤换热平衡分析匹配分析,根据负荷计算结果,确定埋管间距、布置形式、埋管深度补孔个数等参数。通过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实际运行效果的测试,分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两个方面,给使用者和社会公众更加直观的节能效果数据,提高对低位冷热源土热泵空调系统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关村国际商城空调冷热源、风系统和水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地埋管地源热泵加常规电制冷机组的复合冷热源设计。依据土壤取放热平衡的原则,分析了冷却塔的选用。指出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喆  孙艳秀 《建筑节能》2012,40(7):18-19,34
以天津市生态城某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地源热泵空调工程为实例,实际测量地埋管换热量及土壤原始温度,分析土壤源热泵应用的可行性,获得土壤源热泵应用的原始数据,为工程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研究表明:在满足系统运行的前提下,以夏季冷负荷为参考,若采用每根长度为120 m的地埋管,需要66根地埋管;若采用每根长度为100 m的地埋管,需要75根地埋管。  相似文献   

6.
以地源热泵中地埋管地源热泵为例,分析其运行特性,认为制约其发展的是夏冬季排取总热量的不平衡性.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10项解决热量不平衡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在济宁市兴唐国翠城小区工程中的应用。采用专业设计软件进行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校核,并将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确实具有明显的经济、环境效益,并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夏热冬冷这种冷负荷占优地区,若由土壤源热泵系统承担所有的空调负荷,则会造成全年土壤取放热量的不平衡,从而出现常年运行后土壤温度的逐渐上升,降低系统夏季的运行效率,不利于系统持续稳定高效的运行。为此首先利用模拟软件TRNSYS搭建土壤源热泵系统模型,对土壤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性能进行模拟分析,从冬夏累计负荷比、埋管间距、埋管深度、土壤导热系数、回填料导热系数这几个影响因素出发,研究土壤源热泵长期运行的热平衡问题,以期对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合理应用和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兰州地区冬冷夏凉的气候特点,研究了地源热泵系统与太阳能热水系统联合运行的新型空调系统在该地区的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解决地埋管换热系统冬季吸热与夏季排热不平衡的问题,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以兰州新区地源热泵工程为例介绍了太阳能如何与地源热泵匹配的方案,并且对比了联合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的运行费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技术可行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源热泵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地源热泵技术正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发展。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建筑采暖、空调和热水供应等多项领域。对地源热泵系统做了简要的论述,根据场地区域地质条件,结合项目建筑物周围面积较小,布置单一的双U竖直埋管面积不够的情况,制定了双U竖直埋管换热器与桩基螺旋盘管换热器相结合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取得良好效果,为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站空调系统大多为夏季单季运行,冬季无需制热,这使得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应用一套土壤源热泵系统夏季为地铁车站提供冷量,冬季为附近建筑提供热量的方案,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设计计算,得出某标准地下车站的冷负荷所能匹配供热面积的计算方法。借助TRNSYS软件模拟全年负荷,确定方案可行,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福州地区典型的单户住宅为实例,在全年逐时建筑负荷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的全年能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两者的经济性比较。结果表明,从全年能耗比较,土壤源热泵比空气源热泵节能15%,其中夏季节能13%;冬季节能20%。尽管土壤源热泵机组的季节性能比SE-ER高于空气源热泵,但由于福州冬季室外气温较温和,夏季地温偏高,土壤源热泵的节能效果不及夏热冬冷地区明显,并且初投资回收期较长,经济可行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市某工程为例,使用DeST软件对该工程进行年逐时负荷模拟,得到冷负荷峰值为313.3 kW,热负荷峰值为293.7 kW,累计年排热量为166 451 kW·h,累计年提热量为210 380 kW·h,热不平衡率为20.88%。利用TRNSYS软件建立了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动态模型,并进行模拟分析。当地土壤初始温度均为15.3℃,复合系统的模拟结果显示系统运行20年,地温均值一直保持在14.8~16.4℃的稳定范围内。研究表明: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具有良好的蓄热能力,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可有效解决寒冷地区地源热泵的冷热不平衡问题,是解决严寒地区供暖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文 《国外建材科技》2010,31(2):126-128
讨论了促进地源热泵发展的管理模式及其应用与设计要注意的几个原则,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在湖北武汉地区的工程应用及工程实例,对其在该地区未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地源热泵系统健康发展的建议:全面进行地源热泵可靠性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研究;提高地源热泵技术节能环保的认识度。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上海某高级别墅土壤热源热泵系统的设计。采用B IN法计算了别墅全年动态负荷分布、土壤热源热泵系统的全年运行能耗。以风冷热泵系统为参照,综合评价了土壤热源热泵系统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石东森 《建筑节能》2007,35(8):10-12
地下浅层地能资源(地下水)的非开采利用,可以通过热泵装置实现供热和制冷的双重作用.地源热泵充分利用了地温逆变性(冬暖夏凉)和常年温变小以及蓄能的特点,实现了能量的再利用和良好的环保效能,使在北方冬季应用热泵供暖系统成为现实,并可实现供热制冷系统一体化.通过实际工程论述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壤源热泵土壤温度恢复性测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源热泵在工作时,冬天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热量,夏天供冷时再把这部分热量补充回来,并带走冷量.部分研究指出,在冬天土壤源热泵从土壤中取走的热量在夏天并不能完全的补充回来,特别是针对热负荷远大于冷负荷的情况,有可能造成土壤温度逐年下降的趋势,使得土壤源热泵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效率下降,针对这种情况,重点研究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发展大厦土壤源热泵系统,此项目是国家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之一,也是首次在内蒙古地区使用土壤源热泵系统.通过对土壤温度为期2年的跟踪测试,分析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并得到大量可供参考的数据,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改进地源热泵技术在城市中应用的区位适宜性评价,以换热瞬时供需比和全年冬夏累计比为标准,采用现行规范算法,以北京市西城区平房区为样本,分析微观空间形态对浅层地温能供需平衡及开发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建筑密度和层数、容积率、埋管深度、建设模式对瞬时供需比结果有显著影响,且冬夏累计比始终处在0.8~1.04的较均衡区间。当埋管深度达到30~50 m时,98%的地块满足瞬时供需比不小于0.5~1.0的适宜开发门槛,节能率为59%~74%。表明城市低密度建设区的浅层地温能的总体供给能力较好;结合空间形态分析供需平衡指标能够改善地温能评价的可靠性,可进一步采用动态模拟、测试和工程示范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