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宇宏  许胜 《山西建筑》2011,37(5):63-64
针对FLAC3D软件建立复杂三维地质体模型难度很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建模方法,即以Surfer和ANSYS软件为过渡平台,利用它们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建模、剖分网格的前处理功能,然后把复杂模型导入FLAC3D,从而实现在FLAC3D里快速、准确建模的目的,同时通过某水电站的引水隧洞工程区的三维建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ANSYS软件的FLAC3D实体建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鹏  李长洪 《山西建筑》2007,33(3):350-351
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不仅有强大的有限元分析功能,更具有强大的建模功能和网格划分功能。讨论了把模型从ANSYS转到FLAC3D的问题,从而实现用FLAC3D分析问题时建模的直观和快速,充分发挥FLAC3D在岩土工程求解问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FLAC3D面向复杂的地质模型建模存在的技术困难和不足,提出CATIA-FLAC3D耦合建模新方法。先利用CATIA强大的三维地质体建模功能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再利用其有限元模块对地质体进行网格划分;基于对两类软件中单元、节点数据关系的差异分析,应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CATIA-FLAC3D接口程序,实现了将CATIA环境下建模生成的单元、节点信息导入FLAC3D。以某已建成偏压隧道工程为例,验证了CATIA-FLAC3D耦合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FLAC3D构建三维复杂工程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戴粤  戴吾蛟 《工程勘察》2022,50(3):43-46
网格建模是数值模拟工作的前提,复杂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一直是FLAC3D前处理内容的短板.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urfer平台的FLAC3D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在实际地质工作中的建模流程和操作步骤,同时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模型的可靠性,以某滑坡为例完成三维网格建模,并模拟该滑坡在天然工况下的位移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基坑工程的三维建模中,其庞大复杂的支护结构体系的建立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为影响数值分析进度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自创算法,基于FLAC3D编制了基坑支护结构快速生成程序,可根据不同的基坑支护类型,沿基坑边线快速准确生成基坑三维支护体系,大大加快了数值分析进度,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5,(4):183-184
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可视化主要就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由于测得的数据量比较大,信息复杂和混乱,使得地质人员很难直接掌握勘查对象的地质整体情况。采集相关资料,建立相应的曲面拟合函数,构建三维模型。从模型中,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掌握和了解工程岩土体的分布规律,提升地质规律的认知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的现状,阐述了可视化关键技术,并初步应用在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对九华山名景地灾防治的工程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FLAC3D中复杂模型接触单元(interface)建模难的问题,利用ansys强大的前处理功能,探讨了适用于岩土工程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的复杂模型“先实体面后接触面”的interface建模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程数值计算过程中,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对今后的FLAC3D的接触面的建模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尝试对复杂报表进行结构化描述,利用结构化描述数据和自定义的用户对象提供的接口极大地简化了复杂报表的制作,就复杂报表的结构化描述做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良堆积体构造分析,找出造成堆积体内泥浆消失过快和冒浆的主要因素,针对其富含水和裂隙发育等的特征,首先采用掺有少量木屑的干灰砂以阻止水的影响,然后配置水玻璃浆液以改善堆积体的结构,提高土体的强度,最后采用高早强的灌浆溶液进行快速锚固,以达到加固高边坡地质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后处理功能强大的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某边坡加固分析,考虑到所选用的工程实例的土层不是水平的土层,在用FLAC3D软件进行建模时困难比较大,因此采用建模与网格划分功能强大的ANSYS软件进行建模,再导入FLAC3D软件中进行分析。结果证明,综合不同程序的优点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的快速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数值流形方法的网格自动剖分技术及其数值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值流形方法包含数学覆盖与物理覆盖双重网格,数学网格用以构造流形单元的插值函数,物理覆盖确定了流形单元的积分区域。数值流形方法的前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讨论了数值流形方法的网格自动生成技术,解决了数值流形方法的前处理问题。无论是连续性材料还是非连续性材料,数学覆盖都保持不变,因此,借助现有的有限元技术生成数值流形方法的数学网格,利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生成了数值流形方法的物理网格。实例应用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FLAC3D分析某边坡地震稳定性   总被引:52,自引:12,他引:52  
利用FLAC^3D对某边坡进行了动力分析,讨论了利用FLAC^3D进行边坡动力分析时如何设置边界条件、合成、输入以及转化动力时程,为地质体选取合理的阻尼。在此基础上,对该边坡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会发生一定的永久位移,因此,工程上应慎重考虑。利用FLAC^3D对边坡进行动力分析的文献较为鲜见,该方法为利用FLAC^3D解决边坡动力问题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launay构网的地层3D TEN模型及建模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构建真三维的地层模型是地质学、三维GIS、科学可视化及工程应用领域共同关心的课题。在总结当前的三维地层建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层的真三维四面体模型。该模型将地层钻孔数据离散为点源性息,采用Delaunay四面体化算法构建三维地层,并对地层尖灭、断层等突变信息的处理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该方法在典型地层和工程应用中的实例。该模型体现了TEN便于存储、快速可视化等优点,建模方法则充分利用计算机。  相似文献   

14.
四渡河特大桥隧道锚碇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四渡河特大桥隧道锚碇以锚洞围岩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FLAC3D)对锚碇与围岩进行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模拟岩体与锚碇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锚碇结构和岩体变形机制以及可能的破坏模式,通过超载和弱化岩体与混凝土胶结面强度参数研究隧道锚碇的极限承载力或安全系数,并对整个山体进行稳定性分析,从而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应变空间理论,选择不同的塑性势函数(M-C关联准则和D-P非关联准则),对Mohr-Coulomb本构模型给出了它的数值计算格式,同时阐述了编制的关键技术和具体实施方法。采用FLAC3D二次开发平台UDM,在UserMohr模型的基础上使用Visual Studio 2005编译得到本构模型的动态链接库文件(DLL),实现了应变空间中弹塑性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并利用地下盐穴静力溶腔过程模拟的验证算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FLAC3D自带Mohr-Coulomb本构模型及解析解在弹塑性条件下进行比较,差值均很小,从而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该程序可以为地下盐穴储库的溶腔模拟和长期运行流变分析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岩土工程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别在Mohr-Coulomb、Elastic和Drucker-Prager三种岩土本构模型下,对作用在支挡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朗金土压力理论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比较研究FLAC3D中不同模型的选择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为研究主动土压力问题时合理选择本构模型等数值模拟关键技术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了岩体不连续面空间分布概率统计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有形即是有限”的分析方法可以搜索出所有在临空面上出露的有限块体,确定其空间几何形态和几何参数。利用提出的“棱线矢量”法,判断块体的可动性,并用“主动合力矢量”法,确定块体的受压面,判断块体的失稳方式,最后评价块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3D Mine-ANSYS-FLAC~(3D)软件的三维地质数值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FLAC~(3D)建立复杂三维地质数值模型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建模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3D Mine软件对Auto CAD平面图中的等高线和钻孔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操作,并输出为地层实体SAT文件或XY平面上等间距的三维坐标数据,利用自编程序将三维坐标数据转化为ANSYS可以识别的APDL语言文件后生成多个实体模型,经过ANSYS布尔操作、划分网格后利用接口程序导入FLAC~(3D),从而实现直观、快速地创建复杂地质体FLAC~(3D)模型。该方法在四川峨胜石灰石矿山三维地质数值建模中得到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期地面沉降量对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地铁10号线苏州街车站为多套地层力学性质差异较大的复杂场地,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的地层三维空间分布状况,建立车站场地的三维地质模型;应用试验结果确定各类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依据工程设计方案,概化洞桩法施工过程为6个施工步序;采用等效模拟的方法概化超前地层预加固;应用FLAC3D计算软件,优化开挖施工方案,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分析各施工步序暗挖车站周围土体的变形量和地面沉降量;研究确定引起最大地面沉降量的施工步序。通过现已完成施工的导洞开挖步序施工变形监测结果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根据计算结果预测地铁车站施工期的最终地面沉降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程体与地质体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工程体和地质体之间不规则接触面的性质和表征方法;提出立方体覆盖的新方法来直接测量表面分维,提高了测量精度。利用光贴片试验研究不同接触形态地质体与工程体共同作用的界面效应(界面的变形、破坏和滑移规律)。开发了具有非均匀性和分形特性的接触面单元,建立了具有接触面特性的两体(工程体与地质体)力学模型。研究碾压混凝土坝和岩基两体相互作用的破坏模式和影响因素,以客观评价大坝整体的稳定性问题。应用断裂力学研究碾压混凝土坝和坝基两体相互作用时不规则坝踵裂缝扩展的稳定性,获得了裂缝扩展的临界长度和荷载,研究结果表明:两体接触面的粗糙性阻碍了裂缝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