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BiPAP无创通气在治疗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PAP无创通气组18例和常规治疗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测,持续动脉血气分析,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选择鼻导管高流量供氧(6L·min^-1),BiPAP无创通气组选择连接BiPAP呼吸机。结果治疗1、6h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均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1、6h后BiPAP无创通气组PaO2、SaO2升高更明显,心率、呼吸频率降低更明显而至正常水平(均P〈0.01)。治疗1h后BiPAP无创通气组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0.0%)(P〈0.05);BiPAP无创通气组有2例(11.1%)、常规治疗组有8例(50.0%)病情未见好转予以气管插管转成有创通气,2组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BiPAP无创通气治疗更有利于病情缓解,对提高抢救危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49-50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nCPAP在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30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各15例。两组均在雾化吸入解痉平喘、拍背吸痰、抗感染、纠正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基础上,于出现呼吸衰竭时分别予nIPPV治疗和n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h、12 h及24 h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失败后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例数。结果:nIPPV组于治疗4 h、12 h、24 h后心率、动脉血pH值、血气分析PaCO2、PaO2、SpO2与nCPAP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nIPPV组患儿使用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明显少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nIPPV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能较快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探讨SIMV+PS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2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原发病治疗、营养治疗等常规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SIMV,观察组行SIMV+PS。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参数[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吸气峰压(PIP)、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pH值]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脱机成功率及住ICU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PIP、PaCO2、PaO2、SaO2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脱机时间及脱机成功率分别为(13±9)d、(15±10)d、(60±5)h及92.0%,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脱机时间及脱机成功率分别为(21±11)d、(22±8)d、(73±8)h及73.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IMV+PS通气模式可加速脱机,减少COPD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刘建民  QiangTu 《矿产勘查》2013,(12):79-80,83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呼吸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2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患者均给与解痉、平喘、氧疗、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IPAP辅助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2组呼吸衰竭动脉血气的改善情况、临床症状缓解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24 h后治疗组较对照组PaO2、PaCO2和SaO2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96.8%比83.9%)、住院时间[(17±7)d 比(33±13)d]、气管插管率(3.2%比16.1%)及病死率(3.2%比9.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的辅助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钟钿  罗雅玲  董利民 《矿产勘查》2010,(8):48-51,54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NIPPV)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n=20)予以氧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n=20)在氧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NIPPV支持,应用美国STAR330型无创呼吸机,经面罩或鼻罩无创通气,采用S/T(自主呼吸/时间切换),压力支持(PSV)+呼吸末正压(PEEP)。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h,第4天的血气分析指标(pH、PaCO2、PaO2、SaO2)的变化,治疗前后的最高峰流速(PEF)的改变及2组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气分析指标以及PEF值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早期应用NIPPV是有效的,但还需要大样本及更多的观察指标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无创通气1~3h后病情无好转并呈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尽早改用有创机械通气,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9):122-124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不同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及血浆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SV组(采用ASV模式通气)和SIMV+PSV组(采用SIMV+PSV模式通气),每组24例。比较两组使用通气模式前后RR、HR、p H值、Pa CO2、Pa O2、BNP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和平均调机次数。结果:通气后两组RR和BNP水平均低于通气前,且ASV组降低更为明显,ASV组调机次数低于SIMV+PS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V模式和SIMV+PSV模式均能有效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频率和降低BNP水平,且对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不大,其中ASV模式优于SIMV+PSV模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8):42-50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所致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根据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成轻、重组两组。除常规治疗方法外,还应用无创面罩固定正压通气。于治疗前,治疗0.5、1、24 h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结果:轻组中心率、呼吸频率、pH值治疗前与治疗0.5、1、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PaCO2、氧合指数治疗前与治疗0.5、1、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中心率、呼吸频率、 H值治疗前与治疗0.5、1、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2、PaCO2、氧合指数治疗前与治疗0.5、1、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合并轻度呼吸衰竭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应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40-41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中转有创机械通气比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Pa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有创机械通气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缓解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状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避免患者因治疗无效而中转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以评价Thumper心肺复苏机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救治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8年1-12月救治的30例为人工组,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救治的35例为Thumper 组.人工组采用传统的徒手心肺复苏法进行心肺复苏,Thumper组采用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较2种方法在心肺复苏开始后5、15、30 min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心肺复苏5 min时,人工组与Thumper组的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肺复苏15、30 min时,Thumper组与人工组比较,PaO2、SaO2明显增高(P<0.05或P<0.01),PaCO2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Thumper心肺复苏机是目前理想的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较传统徒手心肺复苏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6):61-64
目的:分析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重症左心衰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左心衰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除常规治疗外,观察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 h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2 h后,观察组心率(HR)、RR、PaO2指标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可有效缓解急性重症左心衰而引起的低氧血症,对及时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优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1.
符翔  邹琳  徐景妍 《矿产勘查》2011,(5):103-105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痰、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等治疗;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采用可拉明0.75 g静脉注射,然后以1.875 g在输液泵中持续静脉输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pH值的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 PaO2、PaCO2、SpO2、p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 h PaO2、PaCO2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O2、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 h PaO2、PaCO2、SpO2、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有2例出现面部压伤,经局部使用碘附后均治愈;治疗后4 h:1例合并气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1例因气道痰堵塞,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首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对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CO2潴留作用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8):1114-1115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汤联合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肺化痰药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两组成功脱机患者的无创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pH值和Pa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在改善PaO2和PaCO2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呼吸机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化痰汤配合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救治COPD合并呼衰(Ⅱ型)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胡燕霞  童国强  王熠 《矿产勘查》2010,(4):94-95,97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全身激素组36例、吸入激素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全身激素组采用甲强龙4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吸入激素组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雾化后彻底漱口;对照组常规治疗,不采用任何激素。3组均连用3~5 d。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肺功能、血气分析、血糖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第5天全身激素组及吸入激素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全身激素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及吸入激素组(P〈0.05);对照组与吸入激素组血糖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可明显缓解AECOPD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减少全身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尤其适合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5):38-39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7年7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住院且行机械通气治疗需要镇静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静剂的不同分为丙泊酚组(50例)、右美托咪定组(5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负荷量,之后微量注射泵泵入,采用Ramsay镇静评分,镇静深度2~4级,每2小时评估1次。观察各组患者镇静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及潮气量变化,记录镇静剂的应用时间及机械通气的应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用药2 h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潮气量(VT)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但用药2 h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用药前后的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用药2 h后的RR明显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 h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镇静剂持续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均可有效镇静,提高PaO2。两种镇静剂对呼吸、循环都有影响,但是右美托咪定对呼吸影响小,对循环的抑制同丙泊酚比较无差异,且能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缩短镇静剂持续应用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0):17-18
目的:对比接受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自动导管阻力补偿技术(ATC)与压力支持通气(PSV)对自主呼吸试验(SBT)及拔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撤机标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TC组与PSV组,每组50例。ATC组撤机过程中接受ATC治疗,PSV组撤机过程中接受PSV治疗。对比两组撤机过程中SBT通气参数及拔管相关情况。结果:ATC组成功拔管46例,PSV组成功拔管38例,ATC组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PSV组(P<0.05)。在1 h通气过程中,两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呈现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RR、HR、SBP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T的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及浅快呼吸指数(RS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C组吸气峰流速(PIFR)、气道峰压(PIP)及呼气达峰容量比(VPEFR/VTE)均低于PSV组,而呼气峰流速(PEFR)高于PS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C可在不影响接受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有效提高拔管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SBT结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1):105-1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AECOPD患者镇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AECOPD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2例,按照镇静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观察两组镇静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后,两组HR、RR、Paw均低于治疗前,SaO2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R、R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后唤醒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心率过快、心率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患者的镇静效果显著,患者无呼吸抑制,更易唤醒,其机械通气与ICU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是较为安全有效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28):49-52
目的:比较鼻罩和面罩连接双水平气道正压力通气(Bi PAP)在抢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的疗效,探索更好的无创通气连接模式。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鼻罩连接无创通气,对照组采用面罩连接无创通气,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祛痰、止咳、解痉、平喘、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行Bi PAP通气,观察比较通气前后两组生命体征、血气指标、依从率、成功率、插管率、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两组通气后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均优于通气前;通气3 h后,对照组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 O2)及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观察组,观察组依从率及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罩和面罩连接Bi PAP通气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均有显著效果,面罩连接比鼻罩连接更快改善R、Sp O2及血气状况,但通气12 h后两种连接方式产生的效无明显差异,鼻罩连接的舒适性、依从性及成功率更好,更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呼吸动力学及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机械通气组(A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B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12 mL·kg^-1,呼吸频率为12次·min^-1,I∶E=1∶2。B组在气腹开始时将潮气量设为6 mL·kg^-1,呼吸频率为16次·min^-1,呼吸末正压(PEEP)为5 cmH2O。2组患者分别于气腹前、气腹毕、气腹后1 h及术毕测定平均气道压、动脉血气分析、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B组气腹后各时点的平均气道压均低于A组(P〈0.05);B组气腹后1 h及术毕PaCO2高于A组,pH低于A组(均P〈0.05)。PaO2、心率、平均动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腹腔镜手术中机械通气时的气道压,但PCO2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对循环系统干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右心衰竭时血中PTX-3的水平变化。方法纳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患者50例及未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稳定期COPD50例,以及健康体检高龄老人40例。抽血查PTX-3、动脉血PaCO2、PaO2水平及右心射血分数。结果对照组的PTX-3、动脉血PaO2、动脉血PaCO2水平与稳定期组及急性肺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的PTX-3、动脉血PaO2、动脉血PaCO2水平与急性肺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稳定期组的RVEF、BNP水平与急性肺心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RVEF、BNP水平和稳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时PTX-3水平明显升高,早期监测血PTX-3水平有可能是观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是否急性加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邓莎  陈建洪 《矿产勘查》2014,(10):48-5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分别在气腹开始前5 min(T0)、建立气腹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及停气腹后5 min(T4)时采集动脉血测定 PaCO2及 PETCO2,计算PaCO2与 PETCO2的差值(Pa-ETCO2)和 Pa-ETCO2与 PaCO2的比值(Pa-ETCO2/PaCO2)。结果6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75~285(227.8±42.6)min,气腹时间为121~158(136.3±11.8)min。T0时 PaCO2、PETCO2、Pa-ET-CO2和 Pa-ETCO2/PaCO2变化与 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T2、T3时患者 PaCO2、PETCO2、Pa-ETCO2和 Pa-ETCO2/PaCO2明显高于 T0和 T1(均 P <0.05)。T4时患者的 PaCO2和 PETCO2较 T2、T3明显降低,Pa-ETCO2和 Pa-ETCO2/PaCO2较 T2、T3明显升高(均 P <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 PETCO2不能准确反映 PaCO2,且两者差异随 CO2气腹时间的延长而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