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夏丽森 《中国园林》2012,28(12):43-47
计成的《园冶》在欧美的传播与西方学者和园林爱好者对中国园林的熟悉程度密切相关。20世纪上半叶,童寯于1936年首次以英文文章提到《园冶》,直接影响到瑞典学者喜龙仁将部分英译文于1949年发表。玫萁.凯瑟克1978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园林的著作也让更多读者认识了计成,此后,西方对中国园林的研究迅速发展。1988年出版了《园冶》英译本,1997年出版了法译本,受到学术界内外读者的欢迎。《园冶》设计原理亦体现于西方一些中式庭园。目前欧美学术界有关中国园林历史、文化的研究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5,(1)
童寯与刘敦桢均为中国园林研究的先驱,二人园林研究的一致性为人熟知,但差异性尚未得到细致认识。通过对童寯代表作《江南园林志》与刘敦桢代表作《苏州古典园林》各自特点的研究,可以得出二者间的深刻差异:童寯的园林研究主要是浸润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的传统文人的方式,而刘敦桢的园林研究完全是深受到西方学术影响之下的现代学者的方式;二者的差异有着外在的时代影响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待传统以及园林的不同观念。对这种差异的理解,对于今天如何看待中国园林、并开展对其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思成 《建筑创作》2006,(4):150-151
梁思成先生于1937年写给童寯先生的这封信是童寯之孙童明及杨永生先生近年在编辑《童寯文集》时在童老的遗物中发现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刘珊珊  黄晓 《风景园林》2021,28(6):18-24
西方对中国园林的认识经历了3个阶段:从早期的向往热爱到20世纪前后的贬抑排斥,再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逐渐回归理性。通过梳理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阐释了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一次转变与中西意识形态的交锋和中日对外文化传播的竞争有关,为应对这一转变,1935年中国学者创办英文版《天下》月刊,1936年建筑学者童寯发表英文文章《中国园林》,1948年美术史学者喜龙仁出版外文著作《中国园林》;这些事件前后呼应,开启了确立中国文化国际形象的新历程,推动了中国园林在海外的传播和海外学者对中国园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阳毅  徐菁 《山西建筑》2007,33(7):200-201
基于对童寯先生早期文献的研究,重新诠释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在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重要地位以及童寯先生在其中的重大贡献,从而完成对童寯先生在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童寯先生早期文献的研究,重新诠释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在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重要地位以及童寯先生在其中的重大贡献,从而完成对童寯先生在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7.
奋进的一生     
<正>IFLA世界大会最近要在中国召开,当然首先要提到朱桂老、梁思成、刘敦桢、童寯、单士元等诸前辈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大量收集资料文献和实地踏勘工作,在敌人的炮火下,拯救了大量的园林遗产。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研究中又  相似文献   

8.
周宏俊  张波 《风景园林》2016,(9):108-114
园林中的向外眺望是传统造园的重要环节,而关于眺望的景观视觉特征及眺望在园林布局中的角色等关键问题,尚未有充分研究。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将园林眺望置于现存园林与园林文学文献中加以分析解读。具体地,分析了园林眺望之求"远"的视觉特质以及"远"的审美意义;在童寯先生《江南园林志》中园林经营位置之定律的启示下,详细分析了不同园林类型中眺望之经营位置的不同特征,指出了城市地园林中将眺望置于园林深处的布局倾向;再从对此定律的解读中引出空间与景观转换的"变",并结合相关园林文献加以阐释。可以发现,园林眺望中隐含了"园林最深处、登高方眺远"的理想模式,同时这一理想模式交织于园林文学与营造现实之间,趋向于传统造园的一个符号。  相似文献   

9.
顾凯 《建筑师》2019,(1):66-72
将陈从周的中国园林研究放入学术史的脉络情境,重点考察陈从周与刘敦桢、童寯两位前辈的关联,在认识学术影响的同时也关注陈从周先生园林研究的自身独到特色,从而更清晰地理解陈从周先生的中国园林研究的历史贡献,并对20世纪中国园林学术史得到更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精妙文学与“大观园”的意境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璐璐 《山西建筑》2012,38(9):222-223
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作展开了叙述,结合《红楼梦》这部精妙文学著作,对大观园的整体布局营造、大观园"意与境"的统一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使人们对古典园林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健康思想与经营理念,其理论与思想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归纳。通过查阅古籍资料、结合传统医学理论,挖掘与分析古典园林营建中康养思想的生成环境与养生内涵,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探析其在健康思想引导下的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园林建构活动与健康生活。从健康科学含义出发论及知觉、感觉、肌体三大方面,从健康环境决策、健康园景营建、健康园居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证,进而获得现代语境中古典园林健康思维的生成机制,并对其在当代健康园林设计中的理论价值进行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对充实当代健康园林理论,促进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廖存主 《山西建筑》2010,36(23):353-354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及意境的创造作了论述,试图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探析如何利用园林要素设计别墅庭院,以期营造一个符合别墅主人品味而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庭院空间。  相似文献   

13.
马庆祎 《山西建筑》2009,35(24):18-20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又称城市山林,是与西方城市广场截然不同的空间类型,试图以这一对典型的东西方空间类型作为工具,分析了贝聿铭的新作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室外空间特性,从而探讨苏博新馆对中国园林的继承问题及其空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楚芳芳 《山西建筑》2012,38(2):213-214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了解和认识,结合现代园林的特点,就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的优势,借鉴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创作的艺术手法,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式园林景观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为园林艺术特有的意境创造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洪海  唐安惠 《山西建筑》2007,33(29):351-352
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分布,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几种造园手法,展示了我国古典园林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促进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研究,从而推动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娜 《山西建筑》2009,35(2):349-351
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通过苏州园林,研究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中国园林走向世界的方式,指出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从精神分析的三个层次,通过对花园5个层面的分析,解读了竹园的中国“芯”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灵魂的艺术再现。提出竹园的空间原型为谐趣园,认为竹园首次图示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特有的集锦式空间特点、曲线与折线相结合的构图形式,为中国当代园林理论和方法的创新追求带来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瑶  王建伟 《山西建筑》2010,36(13):340-341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园林的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空间观念的影响,指出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反映形式空间,而是一种心理空间,体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芬 《华中建筑》2004,22(1):120-124,131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鬲度触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安琪 《中外建筑》2014,(7):61-63
中国有一群特殊的建筑设计师叫做中国文人,他们没有那么多理论和条条框框的约束,却能创造出诗意的空间。细究其空间,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逻辑。本文以网师园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为例去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作用机制,阐释其美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