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业建筑》2013,(8):19-23
现有的基于曲率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一般都需要同时利用结构在损伤前、后的状态信息,但对于大部分实际梁结构,完好状态下的状态信息往往已不可获取。为此,提出基于曲率的新指标——相邻差分曲率差值,对它在单跨梁损伤定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该指标不需要结构在完好状态下的信息,而且对测点处及其附近出现的损伤都可以识别出来。给出新指标的应用方式以及提高鲁棒性的3种方式。算例证明,新指标不仅适用于理想的简支梁,也适用于支座支承的单跨梁。  相似文献   

2.
结合模态曲率与小波变换的方法对网壳结构的损伤识别进行研究。以一网壳结构的缩尺模型为例进行数值分析,假设结构35号杆件的截面出现刚度折减的轻微损伤,以模型损伤前后的模态曲率作为损伤指标进行连续小波变换,从而判断结构的损伤位置。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利用模态曲率的小波变换系数差可以粗略定位损伤,而利用曲率模态差值的小波变换系数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损伤,且分析及数据处理过程更为简便可靠,可见基于模态曲率与小波变换的损伤识别方法对于网壳结构的损伤定位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利用曲率模态进行损伤识别的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数值研究模型—刚度下降法模拟损伤有限元模型提出了改进意见,即用有方向性裂缝存在的模型取代刚度下降模型,并进行了曲率模态研究对比,得出裂缝方向性在曲率模态的应用中不宜忽略的结论,有助于推进损伤识别参数和实际损伤类型联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具有损伤位置不同但损伤刚度相同的变截面悬臂梁和简支梁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模态分析,以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为识别参数,计算各种工况下仅用第1阶模态参数的多损伤识别结果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13,(8):39-42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元相对刚度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结构刚度变化率为损伤指标,定义结构的相对刚度系数,利用特征方程,通过矩阵变换得到结构损伤指标的相对刚度系数表达式,采用快速傅里叶FFT与贝叶斯相结合的方法(Fast Bayesian FFT)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计算相对刚度系数,进而得到结构的损伤指标,便同时得到结构的损伤程度和损伤位置。利用Simulink模拟结构响应,识别结构模态参数,计算损伤指标判断结构损伤。结果表明,基于单元相对刚度系数的方法能利用较少的模态参数,实现单损伤和多损伤的定位和损伤程度识别,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比基于小波包能量分布变化和大小变化的损伤识别指标对结构损伤的识别能力,从数理统计特性出发,以小波包能量特征向量均值改变量、标准差改变量、均值改变量曲率和标准差改变量曲率作为损伤识别指标,选用三层空间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不同损伤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四种指标的识别灵敏度以及小波包分解层数、小波基函数和环境噪声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指标都能较好识别结构损伤;小波包分解层数和小波基函数的选取对识别结果影响较小;面对环境噪声的干扰,特征向量均值改变量和标准差改变量比均值改变量曲率和标准差改变量曲率作为损伤识别指标更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张弦桁架采用单损伤指标识别损伤位置易受到干扰甚至产生误判的问题,提出基于曲率模态差和模态柔度差曲率融合的损伤识别方法。基于D-S证据矩阵和加权平均两种数据融合准则,建立张弦桁架损伤识别的单次融合和两阶段融合识别流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张弦桁架分析模型,利用减小构件截面积模拟弦杆损伤,分别采用非融合单损伤指标、单次数据融合和两阶段融合方法进行损伤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单损伤识别指标的抗干扰能力较低,尤其对支座附近下弦杆的识别效果差;基于数据融合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够综合多种指标损伤识别结果,有效提高损伤位置识别的准确性;与加权平均数据融合准则相比,基于D-S证据矩阵准则的数据融合方法更能有效降低非损伤位置干扰,识别效果更好;两阶段融合方法效果优于单次融合方法,损伤位置的损伤概率愈发接近于1,非损伤位置的损伤概率愈发趋近于0。最后开展了一榀张弦桁架模型的损伤识别试验,通过试验验证了当所获取模态数据受到环境或测试噪声等因素影响下,文章提出的基于数据融合的损伤识别方法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有效识别实际张弦桁架结构的损伤位置。但由于曲率模态差以及模态柔度差曲率难以识别损伤程度,因此文章方法仅能够提高损伤位置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应变频响函数曲率的结构损伤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结构损伤并探索其损伤识别指标,基于多自由度体系频响函数,提出了以应变频响函数(SFRF)曲率作为损伤识别参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并提出了结构损伤识别指标——SFRF曲率比。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简支板单一损伤、多处损伤等多种工况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SFRF曲率比对损伤的敏感程度高于由振型、应变、频响函数(FRF)等推演出的特征指标;该方法可用于结构损伤定位以及定性评价多处损伤。  相似文献   

9.
基于曲率模态法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敏感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刘林  雷全立 《市政技术》2005,23(Z1):123-131
敏感参数的研究对于结构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有着重要的价值.曲率模态法的基本原理是因损伤所致的构件截面的刚度突变而凸现截面的曲率突变.但其仍存在不足,一是各阶模态反映同一损伤的情况是不同的;二是用损伤前后的曲率模态差作为敏感参数,虽可凸现其损伤部位,但须有未损伤时的模态数据,这通常无法获得.为此,文中分别提出了两个改进的敏感参数,即平均曲率模态损伤因子和即刻损伤因子.利用ANSYS软件对简支梁桥、连续梁桥的损伤识别进行了大量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敏感参数的有效性.另外,还探讨了某一单元损伤程度变化、多个单元同时有相同损伤,不同单元有不同损伤,及结构有限单元的类型和划分精度等多种工况下,采用曲率模态方法进行桥梁损伤识别问题,并进行了二维和三维的不同截面形式损伤识别的仿真分析.理论上证明了所提出的参数可作为桥梁损伤识别的敏感参数,用曲率模态方法能较好地识别出桥梁结构损伤的位置和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薄板进行损伤识别研究,提出了通过模态曲率多项式曲线拟合进行板结构损伤定位的方法。根据ANSYS模态分析得到损伤弹性薄板的第一阶模态振型,进而得到X方向模态曲率和Y方向模态曲率,然后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基于拟合值与原始值的差值构造新的损伤指标。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基于模态曲率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平板损伤位置。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小损伤也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同时避免了使用原始无损结构的模态参数,且仅需要第一阶模态振型便可以精确地进行损伤定位。  相似文献   

11.
差别     
陈缨 《建筑创作》2004,(3):98-101
前些年,我的大部分工作时间竟是围着外国建筑师转(也就是合作设计项目)。都说这是“给老外打工”。开始,着实能学到东西,后来,渐渐的已是非常平等地工作了。其实,对于我本人,有些项目,可以领衔;有些项目,也可以做配角。像拍电影,需要各种角色,只要是一个高水准的团队,就会有好的合作和成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测量的方法,从仪器误差、水准点高程变动、观测误差等方面,分析了高差闭合差超限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具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消除误差,解决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6)
为探索双耳时间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的感知机理,研究ITD恰可感知差异(Just Notice Difference,JND)与时间差和频率的关系。依据人耳对ITD的敏感程度的定性分析,非均匀地选取7个离散的ITD测试值,按照临界频带的划分方法将低频段划分为12个频带进行测试;采用1 up/2 down和2AFC心理学测试方法,同时采用窄带的高斯白噪声作为测试序列以避免相位混淆。测试结果表明:随频率的变化ITD的JND变化较为显著,在500 Hz左右出现极小值,两端较大;随ITD的增大,ITD的JND也相应增大。实验所得数据及结论可为多声道音频的高效压缩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发展大潮中,中小物业服务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但同样也能找到适合自身的生存发展之道. 认清本质——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各种刚性成本如何上涨,业主需求如何快速变化,以及技术手段如何发展,乃至跨界商家来势如何凶猛……物业管理的本质不会变,简言之物业管理的本质是对物的管理和对人的服务.就是说,物业服务企业要通过对建筑物、配套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及对园林景观的养护,保障业主物业的安全整洁、保值增值;进一步通过与人的交往、对人的服务,实现与业主心灵的沟通和对人性的关爱,最终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The difference that tenure mak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paper argues that housing tenures cannot be reduced to either production relations or consumption relations. Instead, they need to be understood as modes of housing distribution, and as having complex and dynamic relations with social classes. Building on a critique of both the productionist and the consumptionist literature, as well as of formalist account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enure and class, the paper attempts to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a new theory of housing tenure. In order to do this, a new theory of class is articulated, which is then used to throw new light on the nature of class‐tenure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7.
高峰 《山西建筑》2008,34(1):206-207
针对发展物流的必然性,分析了国内物流企业的现状,指出发展工程物流的差异化战略方针,并对工程物流的发展契机和工程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对多变市场环境的解决措施,从而更好地发展工程物流。  相似文献   

18.
19.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our built heritage have been changing continuously over recent years, and the policies for its preservation have evolved.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tages which those processes passed through in Argentina, and their link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