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面临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在城市建设中构建完善雨洪管理系统刻不容缓。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1月2日,住建部继《住房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工作要点》中提出的"海绵型城市"概念后,又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用)》(以下简称《指南》),为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此后,北京、河北、安徽、福建等省市纷  相似文献   

2.
<正>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现已印发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将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  相似文献   

3.
<正>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现已印发各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2015年初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联合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根据《指南》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有关要求,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主要目标是对径流的控制和适度资源化利用,主要措施包括:透水铺装、下沉(下凹)绿地、屋顶绿化、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槽、  相似文献   

5.
<正>"海绵城市"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其中给出了海绵城市的定义,"海绵城市"的专业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指城市能够具有像海绵一样的性能,能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自如地应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  相似文献   

6.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的净化和利用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海绵城市应当对雨水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和利用关键技术环节入手,介绍网格智慧型雨水利用及管理系统原理和特点,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本人在蛇口工作6年,回到这里非常亲切,借此机会介绍一下《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主要讲三个部分:一是这个规范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系,二是修编概况,三是主要修编内容。一、海绵城市是多目标的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中有一个小括号是"低影响开发系统",我们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包括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体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小区雨水建设规范是低影响开发的技术标准。海绵城市建设中,在指南中谈到由几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城市洪涝灾害,我国颁布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其较好的吸纳径流、去除污染及景观价值方面的优势必将在径流总量/污染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建议,对人工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以及设计时相对于传统人工湿地设计的不同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对人工湿地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及应用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4年2月11日发布的《住房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工作要点》中提出"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的要求。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尽管如此,关于"海绵城市"的内涵和如何建设"海绵城市",目前社会各界尚未达成一致,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6,(Z2)
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协调,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将成为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文章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出发,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结合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提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及分解方法、优化设计降雨量等关键技术,以提升海绵城市规划水平,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核心指标之一,《指南》以1983—2012年的降雨资料作为基础,推求了包括天津在内的超过30个城市60%~8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文章利用1986—2015年的日降雨资料,建立了天津市3个基本站15%~9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更具针对性,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塘沽区和宝坻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正>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提出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1概述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带动  相似文献   

14.
《居业》2015,(19)
<正>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旨在指导各地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认为,海绵城市,就是要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海绵城市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先利用场地源头设施对径流进行促渗减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办发[2015]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印发以来,各有关方面积极贯彻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遇水具备吸蓄、渗透及净化能力,让城市中的水处理更自然、灵活,以解决城市中逢雨必涝,旱涝并济的现状。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所指,未来城市建设须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为规划宗旨,强调优先利用生态边沟、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生态措施来控制及组织排水。雨水花园作为城市的"海绵体"重要形式之一,是新时代的一种新型生态科技,是生态持续的措施手段,它可以有效的净化雨水,同时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点。本文在国家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背景下对雨水花园进行了一些介绍,主要是分析它的前期设计和建设理论,同时还针对它的后期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规划。本文对雨水花园一系列的讨论,希望可以给我国实际建造以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对不同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与竖向设计,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统筹协调规划、排水、风景园林、道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中老化的基础设施和不断变化的气候的背景下,文章以美国《城市街道雨水指南》为例,分析了该指南的编制缘由及主要内容框架。《城市街道雨水指南》在街道雨水基础设施的设计中包含生物滞留种植池、生物过滤种植池、生物滞留洼地透水铺装以及抗雨水树木五个基本类型。该指南为我国的海绵城市街道雨水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及案例支撑。  相似文献   

19.
自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指南》里的关键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定义在不同场合都引发了大量的争论。《指南》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定义为: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存储、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1]),而主要争议和质疑认为"该指标应该是一个水质控制指标,即有多少初雨的量需要做水质处理后回归自然"。为此,本研究采用SWMM模型软件对青岛一建筑小区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进行评估,探讨一种新的基于模型评估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径流污染物的控制,旨在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以城市气象降雨资料为基础,分析降雨控制率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相关要求,得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可选择径流总量控制作为首要的规划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