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防与生活》2010,(1):30-30
说天津“水会”,当先说这人力压水救火机,俗称“水机子”。 外形看似简单、粗糙,其实构造很讲究。机身正中,是紫铜水罐,上端为喷水口;唧枪,一头与喷水口衔接,一头被精雕成龙头;两侧,是铁打的压力机;救火时,4人分列两端操作压力,水便从龙头中喷射而出。“水机子”堪称“水会”各种救火工具中的顶梁柱。每个“水会”一般有四五台,大小不同,依火势选择出动。  相似文献   

2.
<正>接到一封读者来信,提出"救火"的说法是错误的,理由是发生了火情,应该是"灭"火,说"救"火难道是要让火越烧越旺吗?的确,当我们说"救人"时,意思是援助他人使其脱离灾难或危险,仿此,"救火"不就是"援助火灾"了吗?所以,他呼吁纠正"救火"的叫法,改称"扑救"。这位读者的逻辑没错,然而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救"字的意思,除了上面说的那个意思之外,还有另一个义项:援助人、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上虞市道虚镇肖金乡,是鲁迅笔下闰土的故里。方圆几十里,说赵阮炳炎,也许没几个人熟悉,但提起救火阿三,那可真是如雷贯耳家喻户晓。他是何许人也,为何名震乡里? 行善积德,救火世家绵延百年 阿三祖上是声名显赫的大户人家,平日为乡亲铺路修桥广积善缘。看到火魔肆虐危害乡邻,阮家特地造了两只救火木龙,组织乡民成立了民间救火会。救火会代代相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年逾六旬的阿三,为了救火,倾尽家财,赴汤蹈火,成为乡民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4.
<正>救火会最早出现在天津市。康熙初年(1662—1664年),随着清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天津逐渐成为北方的重要都会,城区人口不断增长,面积不断扩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火灾也不断增多。天津贡生武廷豫创立了国内第一个民办消防机构——同善会。至清朝中期,天津的救火会已有十多个。这些救火会的主要倡导者基本上是地方知识分子、富绅及盐政等,负责人一般由当地商界头面人物担任,会员大多由店铺中的  相似文献   

5.
<正>大家都说,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路冠公司顺义厂站站长江吉明有一双"妙手"。"生了病"的电视、电脑、摩托车、沥青拌合机,经他妙手都能"回春"。在路冠公司顺义厂站,两台沥青设备正源源不断地吐出沥青拌合料。通过外表你可看不出其中一台设备改造过除尘器,而它的控制程序就是江吉明一手设计的。早年,这台机子在配套除尘设备上就存在不足,当石料比较干时,除尘器尚能工作,可在雨季,  相似文献   

6.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的军事化、专业化队伍,在作战行动中,消防部队在火场的主要任务有两项:救人与救火。有人已注意到这两个词,认为说“救人”可以,但说“救火”好像于理不通,人可以救助,但人就不宜救助,还是灭掉的好,觉得这个词的组合有逻辑错误。其实,“救火”的说法并没有错。“救火”与“救人”这两个词里的“救”并不是同义,“救人”中的“救”的意思是“援助”,“救火”里面的“救”的意思并不是“援助”,而是“止”,“救火”,就是制止火灾的发生。“救人”的“救”用的是今义,“救火”里的“救”是保留了…  相似文献   

7.
这句话并非笔者杜撰。据《大众日报》消息:6月18日下午,泰安市华丰镇西高村麦场发生特大火灾,驻军某部奉命紧急出动救火,但当车队途经磁窑镇至下波口地段时,被在马路上晒粮的农民拦住去路,领队的司机被拉出驾驶室,理由是车轮将他们的麦袋碰倒了,要求给予赔偿.司机连忙上前表示歉意.并一再说明车队是奉命救火的部队,时间紧,希望能够给予配合。不料,一位40多岁的妇女竟蛮横地用手扯着司机的衣领说:“救火关我屁事,今天不赔偿休想走!”在马路上打场晒粮,本来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而这些人不但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反而倒打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六五工厂烧成车间,于1991年8月在φ2.5m×10m 塔式机械化立窑料封管上安装喷水装置,取得成功。具体方法是,在窑下φ0.35m×3m 料封管距离卸料振动槽1m 处的正上方开一小孔,在小孔上安装喷水龙头;喷水开关由安装在输水管上的电磁阀控制。电磁阀与卸料振动槽联锁,振动槽由γ-射线器控制。当γ-射线器反应有料时,振动槽开机卸料,电磁阀同时打开,水喷入料  相似文献   

9.
救火阿三"阮炳炎是上虞市道墟镇一家家庭义务消防队的队长,春节期间,人家合家团圆过年忙,而"救火阿三"和他的队员们忙着救火。大年三十晚7时左右,上虞市道墟镇的长娄村发生火灾,当时"救火阿三"一家人正在吃年夜饭,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阮炳炎二话不说,带上大儿子阮立升和当过消防兵的二儿子阮立法,迅速出了门,又叫上了同村的阮伟兴和陈阿强等5名义务队员,驾一辆三轮电动车上了路。他们配合上虞市消防大队官兵,很快将大火扑灭。“救火阿三”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几个人什么东西也不想吃,就想着要睡觉。没料到的是,事情又来了…  相似文献   

10.
<正>"此地话"是陕西人对当地方言的统称,当然对应的是"普通话"。我小时西北大学的校园中长大,祖辈从外地来,周边的各色人也来自五湖四海,长辈们操着各种方言和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普通话就成了我们这些孩子们最通用的语言。能说正宗的"此地话"反倒成了一件荣耀的事,于是就出现了"醋溜"的"此地话"。后来上中学时转校到了一所市立中学,周边的同学很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陕西话成了通用的语言,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让周边的人羡慕不已,而  相似文献   

11.
周口自古繁华,明、清年间,人烟密集,街道纵横,周围十余里,三面环河,舟车辐辏,樯桅稠密,烟火万家。 康、乾年间,周口商贸臻于鼎盛。安徽茶麻、两湖竹木、天津食盐、两广纸糖、山西钢铁、豫西山货,更换本地粮油土产、牲畜、风味小吃、陆陈杂货,实乃水陆交汇之乡,财货堆积之薮,如此一大商埠,消防安全尤其显得至关紧要。 周口自古重视消防。据史书记载,南寨坊子街、前张营、河西永宁集等,于清代就由民众自发地建立救火会,亦称太平会。其办法是富者捐资,贫者出力,所制造的救火器械皆便捷适用,一闻火警立即鸣锣往救,从来不分…  相似文献   

12.
庞士聪  常勇 《建筑工人》2021,42(12):12-13
一、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尘土,在国家越来越注重环境问题的情况下,这种施工问题必须重视.夏季在民用建筑施工时,特别是在墙面进行抹灰时,先要对墙面进行喷水操作,在喷水的同时会在空气中喷水进行降温.现在的喷淋装置均是通过水管对空气和墙体进行喷水,不仅需要大量的水,而且喷淋的距离无法调节,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并把施工场地的地面上弄的到处都是水,水和泥土混合,使工地非常泥泞.  相似文献   

13.
明朝文学家宋濂写过一则寓言《成阳月肉》,大意是说,成阳月肉家房顶失火,其父让他到奔水式家借梯救火。他先是整冠理衣,缓步而行,继之到奔水式家寒暄叩拜,直至酒足饭饱。当主人问其来意时,他才提起借梯救火的事,主人怒而斥责,当即帮助将梯子抬往他家去,但房屋早已化为灰烬了。像成阳月肉这类不知急缓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多见的,在对待防火安全工作的问题上,办事拖拖拉拉,对隐患麻木不仁、临危尚不知轻重的人还是有的。这些人,也像成阳月肉那样,整天讲究的是衣冠楚楚,吃吃喝喝,崇尚空谈,而对于辖区内、单位中出现的一再告急的火灾隐患、破…  相似文献   

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电算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王致新一、前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喷雾消防系统(以下统称为自动洒水系统),在设计要求上与室内给水系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对喷水强度和作用面积内各部位的喷水均匀度有相当严格的规定。这是自动洒水系统为确保发生火灾...  相似文献   

15.
<正>提到消防战士,人们往往联想到强壮勇猛的救火英雄,很少有人会把"高技术含量的发明家"这个词冠到他们身上。在江西新余市公安消防支队渝水大队龙池墅中队,有这样一名高级装备器材维护修理技师,他的多项发明产品均获国家专利,并有两项发明获得公安部消防局科学技术奖。他就是林平水,一个爱"捣鼓"的消防战士,一名消防警营里的发明家。  相似文献   

16.
明朝文学家宋濂写过一则寓言《成阳朒》。大意是说,成阳朒家房顶失火,其父让他到奔水式家借梯救火。成阳朒先是理衣整冠,缓步而行,继之到奔水式家寒暄揖拜,直至酒足饭饱,借梯救火的事竟丢在一边。当主人问其来意时,成阳朒才慢条斯理地提起借梯救火的事。主人怒而责斥,当即协其将梯子抬至家中。但房屋早已化为灰烬了。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8)
<正>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两颗黑葡萄;小巧的鼻子下还有一张樱桃一样的小嘴巴呢!你可别小看他的小嘴,话可多了!他是谁呢?原来就是他——丁丁。丁丁是我的弟弟,他很开朗,很爱说话,还喜欢气球。不过,他有点"话痨"。别看我的弟弟才两岁,会说的话可多了,而且他特别爱说。妈妈带弟弟出去玩时,弟弟会说:"宝宝想去运动公园,妈妈带宝宝出去玩。"楼上比弟弟还大三个月的嘟嘟,才只会说"玩"  相似文献   

18.
<正>对出生在解放后的很多上海人来说,救火会这三个字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词。可在不少老一辈的上海人看来,知不知道救火会甚至可以作为是否了解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是因为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是救火会不计回报,承担起了上海繁重的城市消防工作,更是因为它对这座城市的影响,直至今天,依然不可磨灭。救火会其实就是消防队,是救火联合会的简称,它是个舶来品,最早诞生于上海租界,是我国最早的消防机构。晚清时  相似文献   

19.
“贺失火”     
失火,就是灾,所以叫火灾;有灾;就有难,所以灾难二字总放在一块说。谁家发生灾难,只能痛之、哀之、惜之,表示同情,表示慰问;但偏偏中国典故里却有“贺失火”一说,此说颇耐人寻味。 最早的“贺失火”,见于汉韩婴《韩诗外传》,说的是:晋平公时,搜罗天下珍宝,建了一座“藏宝之台”,一天藏宝台起火,“士大夫闻者,皆趋车驰马救火”,而公子晏“独奉束帛而贺”,晋平公自然不高兴,勃然作色曰:“珠玉之所藏也,国之重宝也,而天火之。士大夫皆趋车走马而放之,子独束帛而贺,何也?有说则生,无说则死!”说出贺的理由便罢,说…  相似文献   

20.
明朝文学家宋濂写过一则寓言《咸阳朒》大意是说,咸阳朒家房顶失火,其父让他到奔水式家借梯救火。咸阳朒先是理衣整冠,缓步而往,继之到奔水式家寒暄,揖拜,直至酒足饱饭,借梯救火的事竟丢在一边,当主人问其来意时,咸阳朒才慢条斯理地提起借梯救火的事。主人怒而责斥,当即协其将梯子抬至家中。但房屋早已化为灰烬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