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钢板-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组合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块钢板-轻骨料混凝土组合空心组合板试件进行两点对称集中加载静力试验研究,考虑到空心组合板在顺管方向和垂直管向的两个正交方向弯曲刚度比较接近,因此在试验中同时对空心组合板这两个方向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组合板中钢管布置方向、名义剪跨比对其破坏形态和承载能力等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了5块空心组合板的破坏形态、钢板与混凝土应变发展情况、裂缝发展情况、组合板刚度及组合板承载能力。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空心组合板承载能力和弯曲刚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空心组合板中钢管可以有效提高组合板承载能力和弯曲刚度;与普通钢板 混凝土组合板相比,钢板-混凝土空心组合板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刚度大、施工方便和双向受力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2.
FRP-混凝土组合板是一种新型组合板,由于FRP的线弹性特性,作为连续结构与混凝土连续梁的受力显著不同。为研究连续组合梁的力学性能,基于共轭梁法,文章提出了考虑内力重分布的受力分析方法。对于每种工况,使用对应的单个受力分析方程即可分析组合板受力全过程外荷载与组合板弯矩的关系,计算简便。此外,给出了双跨跨中对称集中加载和满布均布荷载两种常见工况下的组合板受力分析方程,并与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组合板进行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4块两跨170 mm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叠合空心板结构性能试验,研究了该类构件结构性能,并对采用冷轧带肋钢筋作为支座受拉钢筋的该类试件内力重分布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提出在预应力空心板制作中应用钢纤维混凝土,形成新型材料构件-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设计了不同钢纤维掺量的7块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对其进行受力性能试验。试验表明,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与普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破坏形态相似,钢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空心板的抗裂性能和极限承载力,减小构件反拱,提高其抗弯性能。 相似文献
5.
钢板-混凝土空心组合板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钢板-混凝土空心组合板是一种新型组合板形式,由下部平钢板、纵向开孔钢板(肋板)、矩形空心内模和上部混凝土面层组合而成。该新型板由于使用空心内模,具有自重轻,隔声,节能的优点,并且具有施工免模板、免临时支撑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研究组合板静力受剪和受弯性能,对6块钢板-混凝土空心组合板试件进行了两点对称集中加载静力试验研究。研究组合板随名义剪跨比变化的破坏形态及受力行为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研究,考察6个组合板试件的破坏形态、钢板与混凝土应变发展情况、裂缝发展情况及组合板承载能力。结果表明:空心组合板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钢板与混凝土组合良好,界面之间无明显滑移;组合板受弯承载能力计算可以采用平截面假定,底部钢板强度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组合板具有较高的受弯承载能力和刚度,并具有良好延性。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建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受弯承载能力计算公式,为该新型组合板在工程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受火后的性能变化,文中制作了3块不同现浇层配筋率的双跨空心叠合板试件,并通过单跨受火试验研究叠合板在受火后的变形模式、温度梯度变化、内力重分布以及挠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试件受火后,变形模式均为受火跨向下弯曲,不受火跨向上弯曲,同时,试件S1、S2和S3受火跨跨中最大挠度值分别为39.54、65.23、94.51 mm;试件受火0~6 min内,温度梯度不明显,受火6~35 min内,温度梯度变化显著;试件S1、S2和S3背火面最高温度分别为32、68、72℃,均小于规范限值140℃。叠合板的负配筋率对支反力有较大影响,支反力随着负配筋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连续箱梁长期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混凝土连续箱梁普遍存在开裂等病害现象,研究表明混凝土连续箱梁设计理论的不完善是引起结构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模型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长期受力性能进行1006 d的试验观测表明:受拉钢筋的应变增长相对较小,受压钢筋和受压混凝土的应变增长相对较大,且跨中截面的压应变增长较中间支座截面显著,中间支座截面受压翼缘有效分布宽度系数较跨中截面增加更显著.对试验模型持荷1006 d的内力重分布规律进行试验观测,与理论预测结果吻合较好.对现行设计规范进行参数修正后能较好地预测连续箱梁各控制截面的裂缝宽度,跨中长期挠曲变形实测值较理论计算值偏大约11.4%. 相似文献
8.
通过1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和5个横向孔洞为矩形的预制混凝土空心模剪力墙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采用纵向孔洞为圆形、横向孔洞为矩形的空心模构造的预制混凝土空心模剪力墙试件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该预制混凝土空心模剪力墙沿竖向分布钢筋位置出现竖向裂缝,避免了脆性破坏发生,位移延性系数为3.87~6.47,变形性能良好;现浇与预制混凝土结合面是墙体受力的薄弱部位,降低了墙体的受剪承载力,对高轴压比试件尤为显著;空心模剪力墙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刚度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相似,在设计计算时无需对刚度进行折减;提高轴压比和减小剪跨比能够增加墙体的初始刚度,但加快了后期刚度退化速率;降低水平钢筋配筋量对墙体的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影响较小,但降低了开裂荷载,增加了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钢梁与混凝土楼板的组合作用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体系的刚度、承载力及耗能能力的影响,并考察组合框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进入弹塑性阶段的受力性能,进行了2榀足尺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2榀组合框架分别为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框架及纯钢梁-钢管混凝土框架。试验中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达到1/21。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框架结构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及良好的延性;钢梁与混凝土楼板的组合作用能显著提高结构的刚度、强度及耗能能力,并且能有效保证钢梁上翼缘的局部稳定性及钢梁的整体稳定性;楼板组合作用将使钢梁下翼缘应变显著增大,导致楼盖梁转动能力的减小;两个试件的破坏均是由梁端失效引起,说明试验中采用的梁翼缘贯通式节点能够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箱体形式对混凝土密肋空心楼盖受力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1块全现浇空心楼盖板带试件、1块明箱空心楼盖板带试件、1块暗箱空心楼盖板带试件,对3个试件进行静力试验,得到了各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 钢筋应变曲线、荷载 混凝土应变曲线、荷载 跨中位移曲线,并对各试件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制混凝土箱体与现浇肋梁协同受力性能良好,全现浇板带试件与装配整体式板带试件刚度基本一致;由于现浇肋梁与预制混凝土箱体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相对薄弱,以及板底钢筋不连续,明箱、暗箱空心楼盖板带的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均低于全现浇空心楼盖板带;各试件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混凝土收缩引起连续组合梁的内力重分布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简支梁在混凝土收缩下的一次内力计算公式,采用梁单元模拟组合截面,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由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连续组合梁的内力重分布。实例分析并和ANSYS对比结果,证实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圆管式空心板是一种使用GBF系列高强薄壁管作为永久性内模的空心板。通过试验对两种不同布管方式的圆管式空心板进行了塑性内力重分布性能研究。其中一种试验板为将GBF高强薄壁管平行跨径方向布置的顺管向板,另一种为将GBF高强薄壁管垂直跨径方向布置的横管向板。研究表明:圆管式空心板具有良好的内力重分布性能;顺管向板至少在30.7%的弯矩调幅幅度下均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和正常使用要求;横管向板至少在27%的调幅幅度下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和正常使用要求。并且,圆管式空心板受弯时的截面弯矩-曲率关系近似地符合二折线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以钢板代替受力钢筋,通过栓钉将外侧钢板与内部混凝土板相连,二者共同作用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根据钢板布置形式的不同,可将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分为单面钢板-混凝土组合板(SSC)和双面钢板-混凝土组合板(DSC)。通过对4个SSC试件和3个DSC试件的受弯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钢板厚度、抗剪连接程度以及构造钢筋配置对组合板受弯性能和破坏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按完全抗剪连接设计的试件破坏形态与适筋梁相似,具有良好的受弯承载能力和延性;当受拉区钢板采用部分抗剪连接设计时,剪跨区栓钉易剪断导致承载力明显降低;当受压区钢板采用部分抗剪连接设计时,顶层钢板易发生局部屈曲,导致试件承载力和延性有所降低。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了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对桥梁预制空心板梁的静力荷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荷载试验目的和内容,阐述了进行静力荷载试验的过程,并分析了试验结果,显示出该工程空心板梁的刚度、强度和抗裂性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