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谭峥 《新建筑》2013,(5):32-39
在消费主义与公共空间此消彼长关系的讨论中,建筑师的责任经常被忽视。从这个基本问题出发,依据马克·奥吉的当代人类学方法,以香港垂直购物中心为案例,发现当代都市新的空间对象,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私有领域社群空间的人类学含义。香港的特殊政治经济地位孕育了一种在消费空间内形成的市民社会。在亚洲金融危机与SARS之后,香港形成了一种新的消费空间,这些空间整合了观光与消费两种活动,在多种客观压力下创造出了大量极端的空间组织形式。针对这种现象,试图探讨这些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在重构人群的身份认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以上海月星环球港商业中心为例,深入研析了商业景观的前沿设计理念。结合建筑规划特点和场地条件,在设计中巧妙构思并运用了欧式典雅风格。此外,通过突出地面铺装材质的选择、特色水景细部的设计、商业开放式大空间与屋顶花园小空间的围合等景观要素,大手笔、高水准地呈现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商业中心所蕴含的高端、时尚和典雅。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当代设计师对视觉感官的过度强调导致对空间的深度体验和场所感的忽视,进而造成场所精神与地域特色日益消逝。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云水谣古镇为例,将非视觉感知作为新的切入点,解读场所精神的底蕴与内涵,通过要素的提取和归纳,将其融入场所精神的层级建构中,揭示各类非视觉感知要素与多层级因子的复合联动机制。最后结合云水谣古镇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场所精神的营造与重构策略,为传统城市空间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代城市场所营造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科方面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下产生的诸多的问题,可以从场所营造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和改进.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武汉天地和楚河汉街两个项目,探讨现今武汉城市商业空间场所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更适合武汉城市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罗帆  汪原 《华中建筑》2021,(2):94-98
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中很多正规商业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便利服务.但是作为非正规商业的小摊贩逐渐被正规商业空间边缘化.小摊贩商业空间具有不稳定性、灵活性、丰富性的特点,其弥补了城市中正规商业的缺失,为居民提供了日常生活需求和便利,为城市空间增添了活力,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武汉市华安里为例...  相似文献   

7.
西南交大犀浦新校区,在环境、建筑、人、场所的塑造有较为独到之处.大学校园的开放空间对于师生们平时的学习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能更多地满足师生们学习及精神上的需求.学生们在校园里的活动与校园开放空间的互动之间所形成的“精神”是相辅相成的.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更好地体现了人在场所中的活动意义,将人与自然生态,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更好地融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市中大中型商业空间中相继出现了儿童的游戏场地。此类场所集中了一定数量游戏设施并且兼有儿童日间短时托管的作用,往往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儿童在此多进行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本研究以南京两处大型商业空间中儿童活动场地为例,对室内环境质量和儿童活动进行调研,以探讨其作为健康场所的可能并提出改进措施。研究发现场地的空气质量、热环境均优于同期室外环境,儿童在场地中能够参与一定时长的体力活动并锻炼身体技能。在建设健康城市和儿童友好城市的过程中,此类场所虽然多为经营性空间,但在室内空气质量易于调控的情况下其促进体力活动的健康价值不应被忽略。结合选址与布局、场地设计、经营模式、政策引导等有望更好地发挥此类场地健康场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1)
文章以一个景区商业空间设计项目为依托,由小见大地从外观、布局、动线、风格等方面阐释了景区商业空间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陆姗姗  常健 《华中建筑》2007,25(2):115-117
以武汉地铁二号线即将实施为契机,基于建筑策划的角度,通过对地铁换乘站与其周边商业空间的分析与研究,以街道口地铁换乘站及周边商业空间为案例,提出以地下商业空间为联系带的城市整体商业空间模式发展思路与策略,希望能给国内正在兴起的轨道交通周边物业的开发提供某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公共空间面临总量不足、布局不佳和可持续性差的严峻形式,这与我国城市土地财政现象、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等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复杂的环境中,城市中出现了一种兼有购物消费和公共休闲功能的新型空间——商业公共空间,并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空间类型、经济属性、市民消费行为特征和空间资源配置的角度,结合空间生产和新城市主义功能复合理论,对该类空间的界定、形成和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解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困境,能够通过空间收益的经济关系提高市民群体的社会地位,使城市空间更好的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2.
姜宇辉 《中国园林》2023,39(5):33-36
今天的城市景观,正日益从地方向无地方转变。如何在二者之间重建创造性的关联,而并非单纯陷入二元对立的束缚和框架,成为一个关键的议题。回归中国古代造园传统之中的三重“之间”的手法和意境,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人作与天成之间的“宛若”之境最终意在令自然呈现其自身,静与动之间的行走之境则试图敞开身体与空间的密切交织,而真与假之间的幻境更是指向着从有限向无限的跃变。对于日趋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城市景观设计,这些古老的传统并未过时,而是更激活着直面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行为场所理论为出发点,从空间序列、行为模式、时间活动分布、空间行为变量等方面逐点分析了天津大学青年湖滨水空间,希望藉此引发更多基于行为空间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成都市旧城CBD的东华门遗址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再开发为研究对象,从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视角解析《成都市东华门遗址公园概念规划》的内核,发现在"东华门遗址—东华门遗址公园—CBD中央公园"的概念转化过程中,空间生产被隐藏在"地方建构"的话语之下,并藉由"概念的模糊、话语的垄断、城市意象的分化、历史文化的符号化"等手段,仍继续强化着原旧城CBD谋求土地财政的城市更新的诉求,并未因天府新城CBD的规划建设而切实转向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地方特色的营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商业步行街开发的重要性,介绍了武汉光谷世界城商业步行街的建设背景,通过对武汉光谷世界城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和一期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营造既具有活力又具有城市精神的商业环境的方法,从而完善商业步行街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新商业空间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综述中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新商业空间的概念,着重论述了其内涵和形成机制。新商业空间是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城市郊区化、新商业业态发展演化而出现的,将对城市商业空间和城市功能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往往成为新城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主义背景下休闲文化集群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深入阐述消费主义和文化集群等概念及其理论的基础上,从内涵上界定了休闲文化集群的概念,并归纳了休闲文化集群的形成条件和发展阶段,进而探讨其发展的动力机制。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休闲文化集群进行了分类,并从基本特征、空间分布、内部空间、业态配置、业态结构等5方面对休闲文化集群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全文对消费主义背景下的休闲文化集群作了系统性的理论梳理,构建了休闲文化集群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杨宇振 《新建筑》2011,(3):6-10
首先讨论全球化格局中的城市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探讨大学的不同定义与资本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关系;提出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理论分析框架以及资本空间、地方空间和信息空间三种亚空间类型,进一步阐述大学的社会功用;再结合中国的现实,分析大学空间规划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国的社会、城市与大学异形同构,具有高度政治集权和寻求经济自主权力最大化的共同特性。突破这一格局的希望仍然在于大学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休闲空间的规划设计已有多年的历史,但从旅游、园林、建筑的角度对休闲空间进行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本文主要探讨了休闲空间营造的若干问题,首先从图底理论、联系理论、场所理论的角度构思了休闲空间营造的设想;之后指出休闲空间营造的核心理念——场所精神,并对其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接着从物质性空间与非物质性空间出发,深入解剖休闲空间营造的具体内容;最后对休闲空间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经过实例调查,文章全面分析总结了商业建筑中庭空间中商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的形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