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志勇  王葆华 《浙江建筑》2010,27(3):7-9,13
从晋商民居建筑入手,介绍了晋商民居室内空间的分隔手法:主要有绝对分隔、局部分隔、象征性分隔和弹性分隔等。重点阐述了室内空间分隔的形式:有屏风、隔扇、罩和格架等,并分析了这些分隔形式各自的特点及其装饰艺术。以供当今的室内设计师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4,(1)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室内空间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为了追求室内空间的个性化,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现代室内装饰。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元素开始被应用到现代室内装饰中去,探索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及设计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空间与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面对紧缺的土地资源与高涨的房价,对于大多数购房者来说,室内空间是寸土寸金,须在既有基础上加以合理规划和适当利用。设计师只有合理地分隔室内空间的各个功能区域,让整体居住区域实现对空间资源的循环利用,再加以自然、个性、人性化的艺术设计,使室内分隔与室内空间、采光、陈设等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居住者在居室的使用上取得更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1)
室内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界面的装饰和美化,更重要的是按照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不同要求再造空间,利用一些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其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对室内空间进行分隔设计,从而做到合理运用。小户型的出现给居住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权,在多重背景下小户型逐渐成为购房者的首选。合理的分隔手法使小户型具有更多的功能空间,更加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并使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居室空间作用,是家居设计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升。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既要求体现室内空间的各种实用功能,又要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室内空间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充分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精神追求。设计人员通过创作一系列“中国风”装饰艺术设计,提升了室内空间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丰富了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本文就室内空间设计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6年9月1日从空间概述、室内空间造型语言、室内设计方法语言、空间设计表现语言4方面探讨室内空间设计语言。介绍了空间的特性、构成与分类;论述了空间形状和尺度的感知、分隔与限定形式、组合关系和组合方式、设计视觉要素与空间形式表现手段;探讨了空间形态创  相似文献   

7.
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就是运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依据人们生理和心理要求对室内空间环境进行处理。它是为了人们室内生活的需要而去创造、组织理想生活时空的室内科技设计。  相似文献   

8.
室内空间中的色彩设计不仅能从视觉的角度为人们展示缤纷多彩的室内环境,还能给人心理和精神上带来不同程度的愉悦感,进而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室内空间的环境氛围随着色彩搭配的改变而不同,文章就从室内空间的色彩设计原则入手,对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和作用体现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色彩设计在室内空间中相关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室内设计是从建筑学分离出来的新兴学科,是建筑学与艺术设计的有机结合。室内空间形态设计是室内设计的核心,影响着室内空间利用及建筑基本功能的实现,具体分为:物理空间设计和心理空间设计两大部分。室内空间形态设计对室内风格形成有着直接影响。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渐渐的提升。有一个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能够最大程度的给人们带来愉快的环境,因此人们原来越多的重视室内空间的设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以人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从而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传统的室内设计多采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方便设计的进行,然而却不利于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本文就结合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高质量的要求,以及室内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对"以人为本"室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茹 《居业》2021,(8):5-6
近些年来,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对于居住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向往乡土自然的环境,此背景下的体验式旅游产业快速崛起,民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民宿具有地域文化功能性的显著特征,针对民宿室内空间的设计,运用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必然趋势.本文对民宿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结合地域文化对民宿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分析了地域文化在民宿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至今,国内外对于光环境的认识和运用已经日趋成熟,在禅学思想影响下的光环境,从满足人们正常生活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光环境对设计的特殊意义。本文立足于密切关系人们生活的室内空间的角度,从多个方面去探索、分析具有禅意空间的光环境设计,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挖掘室内空间中人与光环境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李允(金禾)在《华厦意匠》中论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空间分隔时说“自从建筑技术和艺术初步成熟以来,‘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就开始互相独立来处理。由于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标准化的平面的结果,室内房间的分隔和组织并没有纳入建筑平面的设计之内,内部的分隔完全在一个既定的建筑平面中来考虑”。中国古代住居及其室内空间的特点有:第一,空间分隔的构造和设施不与房屋结构(多为框架)发生力学上的联系;第二,中国古代住居最早用于室内空间分隔的界面不是属于建筑构造的,而是活动性的帷帐、帘幕和屏风,空间分隔具有灵活性,随时可变更。后来隔断的方式方法多了,便逐渐强调它们的装饰作用了;第三,由于内、外隔断和门窗多用木材和窗纸封闭,所以隔声隔视线的性能较差,内部空间私密性不够;第四,由于单体的标准化设计,用做卧室的室内空间过于高大空荡,也需要进行二次划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多元化,审美意识的提高让人们对居住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移动性建筑和可变性住宅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人们对建筑和室内空间的认识不再是静止的、凝固的,而是可变的、移动的。本文从箱式住宅移动性设计延伸到住宅室内空间的可变性研究,以此来分析未来住宅室内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简家秀  陈雄 《山西建筑》2006,32(19):36-37
分析了旧房室内空间的改造和发展的现状,针对旧房室内空间与现代生活模式的矛盾,提出了对室内各功能空间的要求,介绍了家居室内空间改造设计方法,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的设计水平和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一般的建筑住宅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生活使用的要求,越来越多建筑住宅注意到了外观与室内空间的组合设计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建筑室内空间组合设计的现状,从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艺术、技艺、环境等方面的组合方式和要点,对建筑设计外观与室内空间组合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对室内空间设计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室内空间设计中光的运用十分普遍,光同时作为室内空间设计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概述光的相关理论,并对光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基础原则进行简要阐述,最后进行具体运用的探析,旨在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李鹏  胡望社 《重庆建筑》2010,9(1):20-23
人类的生产、生活从原始到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从室外的自然空间进入人工室内空间。人类的发展经过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同样,人们对建筑内部空间的需求也经过满足单纯的居住功能,到满足人们各方面心理需求的多功能空间的发展过程。建筑就其形式而言,是一种空间构成,建筑内部空间决定了建筑的功能。研究建筑内部空间的尺度与形态,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3)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室内空间设计是人们比较关注的内容。很多地方的居民经济收入水平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该文针对中国传统元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从而使人们愈发重视对文化的追求和生活的享受.而建筑陶瓷融入室内装饰或以文化元素的形式融入室内设计成为人们欣赏生活、享受生活的重要渠道.因建筑陶瓷与室内设计的结合,可将室内装饰的艺术美展现出来,将室内空间氛围营造出来,更是可将室内个性特色发挥到一定高度,即可对室内空间进行健康、时尚、潮流的美饰,从而创造科学、舒适、美观、满足人们各项需求的内部活动空间.这种对空间艺术的追求体现国民对美好生活的追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