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珺 《建筑师》2008,(5):82-91
北京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是其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在清初.清中叶和清末分别出现过三次建设高潮.涌现出很多名园胜景。本文在大量历史文献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清代北京私家园林的发展脉络、经典实例以及选址、建筑、掇山、理水、花木等具体造园手法进行全面的探讨.并对其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论明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作用与思想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园林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中国园林自宋以来多为南胜于北,而江南园林更是其中翘楚.文章将明朝划分为三个时期,从所处社会背景入手,分析各时期的造园作用的异同,如"隐逸""游观""修身""养亲""农作"等观念在不同时期各有取舍,探究明人的造园思想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卫红  刘保国 《华中建筑》2007,25(8):191-193
从汉唐洛阳私家园林产生的造园背景、造园理念和美学思想、造园手法和特征四个方面阐述了汉唐时期洛阳私家园林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4.
卫红  刘保国 《华中建筑》2007,25(9):164-166
该文从汉唐洛阳私家园林产生的造园背景、造园理念和美学思想、造园手法和特征四个方面阐述了汉唐时期洛阳私家园林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5.
贾珺 《中国园林》2003,19(2):39-41
马家花园是民国初年北京的一座私家花园,是著名营造家马辉堂为自己所造的宅园。此园空间划分巧妙,建筑朴素而精致,假山和水池设计精美,堪称民国时期北京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在访谈和调研的基础上,对这座目前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的园林进行了复原研究,并对其造园艺术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茜  周波 《四川建筑》2014,(4):69-72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是古代工匠通过长期实践所积累的智慧结晶,其独特的手法和高深的造诣在世界造园艺术史上别具一格。中国园林从商周时期开始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和欧洲规整、理性的造园手法截然不同。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设计起步较晚,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落后,没有形成系统的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7.
贾珺 《建筑史学刊》2021,2(1):86-99
北京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史上盛极一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考证,对明清时期的 26 座北京私家园林作进一步的探究,梳理新的园史沿革资料,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园林布局、造园意匠作更多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饶红 《时代建筑》1992,(2):58-60
我国有着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的古典私家园林遗产,这对现代设计的空间选景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然而,如果我国的现代公园照抄照搬古典私家园林的造园方式,那就进入了“误区”。可叹的是,目前我国的情况正是如此。绝大多数城市的现代公园基本上都是古典私家园林的放大,仅只是亭台楼阁由原来的木构架变成了仿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石桥变成了水泥桥。这样一来,不但不能满足现代公园的功能要  相似文献   

9.
贾珺 《中国园林》2007,23(5):87-90
继园又名三贝子花园,是清代北京西郊的一座大型私家园林,其旧址在今北京动物园内,当年曾经是游人如织的游览胜地。其中引御河之水入园,形成丰富的水景和分散曲折的岛屿,周围以连绵的土山环绕,随地形起伏布置形态丰富的长廊、亭榭,叠石、藤花点缀其间,水中密植莲花,陆地种植了大量的柳、槐、榆等高大树木,景致十分优美,并富有自然野趣。通过文献考证和遗址调研,对继园的历史沿革、基本布局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石岩 《山西建筑》2011,37(36):175-176
以拙政园等著名园林为例,对其造园艺术从山水构架、光影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出以小见大、以水为魂、山石植物协调配置等特点,以期指导相关设计人员深入了解清代江南私家园林。  相似文献   

11.
《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关于明代私家园林主要记录了12处,其中清华园作为当时最富盛名的私园之一,作者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文从园林研究的角度,对清华园的内容进行剖析解读,并通过对其历史发展的研究,以此解读明代北京的私家园林类型、发展及特点,为当代园林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卫红  刘保国 《中国园林》2012,28(2):100-102
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角度,探讨洛阳古代私家园林从源起到兴盛的主要原因:顺应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依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仰仗其富裕的经济条件,是洛阳私家园林类型丰富、地位重要、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2 000年的帝都陪京之位;四面环山,地形起伏,“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水环境;造园主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都使得洛阳私家园林的营造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以南宋都城临安为中心的造园活动鼎盛,以临安为中心的浙北地区曾经出现大量名园,在叠山、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时代特色鲜明的造园体系,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杰出代表,杭州周边至今尚有部分遗迹留存,具有极高的价值。本课题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调研、现场测绘和文献图像考证,分析和总结浙北地区南宋名园的历史源流、造园意匠、艺术特色和设计手法,以及传统造园艺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王少锐  韩怡 《重庆建筑》2005,(10):18-20
中国历代的造园师们在师法自然的观念指导下,以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为源泉,创造了以山水为景观骨干的造园风格。明清私家园林小巧精致,为了在一个有限的人工环境里展现无限的大自然,造园家们合理组织,使其空间层次极富变化,空间序列曲折多变,园林内向而又开放,富有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5.
两宋园林中方池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沁星 《中国园林》2012,28(4):73-76
通过考察遗存的宋代文献典籍和宋代绘画,指出方池和直线形的池岸是两宋皇家园林理水的常见形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水手法受到宋代流行的风水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并和曲水流觞一样具有悠久的传统 值得注意的是,方池理水在两宋私家造园活动中也非常流行,反映宋人的理学思考背景,形成了独特的方池欣赏文化.两宋园林中方池的欣赏趣味向外传播,影响了朝鲜半岛的造园艺术.  相似文献   

16.
鞠培泉 《风景园林》2016,(10):49-56
在中国园林史中,以扬州园林为代表之一的江南私家园林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历很长时期的沉寂后,扬州旧城中又自发出现了很多私家园林。将这些当代私家园林置入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中,以园林测绘图纸和对园林主人的访谈为研究素材,从土地和住房政策的变化、扬州旧城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民居街巷体系等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家园林在扬州旧城重新焕发活力的原因;通过与传统园林的对比,总结了扬州当代私家园林的特征。从人与自然共生这个园林的核心问题出发,认为扬州当代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种可能,这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董彬 《园林》2021,(3):27-37
依据大量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对古徐州地区宋元时期的园林类型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类,梳理出7个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陵墓园林、公共园林。结果表明,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宋元传统园林,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形成整体风格为"自然、大气、厚重、精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铎 《华中建筑》2004,22(B07):A0120-A0122
该文论述了东汉、魏晋和北魏洛阳私家园林的发展过程及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各时期私家园林的社会功能和自然园林的艺术特质以及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周向频  陈路平  王庆 《风景园林》2021,28(1):112-117
晚明越中园林整体呈现广泛的造园实践与较高的艺术水平,但相关领域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以晚明时期越中地区极为显著的望族现象及家族营园风气为切入点,以张氏、祁氏、陶氏家族为例,分析其繁盛园林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探究不同家族各具特色的营园实践思想和家族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形成园林地域特色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文人家族为晚明越中造园的主要推动者,并依靠数代间的持续实践,发展出个性鲜明的特征:如张氏崇尚“匠心”、强调“内省”;祁氏以对山水的责任感维系造园热情、明确造园观念;陶氏则擅长利用奇特的采石宕地貌造园。同时这些个性特征又依托各家族间的广泛交流,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地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