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评论是建筑理论研究者运用批评学的方法自主进行理论建构的一种工具?还是建筑理论研究者与建筑创作者(建筑师)之间切磋交流的一种媒介?抑或是建筑专业圈内部与外部进行能量交换与信息共享的一种机会?本文以"建筑作为一种公其事务"的认知为前提,辨析了广义与狭义建筑评论的概念与功能,讨论了评论者和评论对象的关系,提出了建筑评论写作面向社会大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杜波  庄晓敏 《建筑师》2022,(5):57-65
介绍雨果·哈林、汉斯·夏隆和李承宽为代表的“德国有机建筑”流派的理论,并选定住宅案例进行设计解 析。将“德国有机建筑”置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通过与密斯·凡·德·罗对比辨析其空间概念,与勒·柯布西耶对 比辨析其功能概念,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对比辨析其有机概念,厘清“德国有机建筑”的理论范畴和设计语汇。 提炼出“德国有机建筑”从自明性的器官逻辑(哈林)到互成性的风景导向(夏隆和李承宽)的发展脉络,并试图 探讨其界限、矛盾和张力。  相似文献   

3.
评论与争论     
朱大明 《建筑》2003,(1):58-59
评论和争论是正常且必然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地对待争论,这不仅仅是建筑评论的理论和方法问题,而且是如何营造健康的建筑评论环境和学术风气的认识问题和观念问题。对此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探讨。一、从建筑评论的功能看争论的意义建筑评论是建筑文化整体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论主体以基于建筑价值观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为核心,对评论客体(包括建筑作品、建筑现象、文化思潮和建筑理论等)进行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建筑文化活动,要求评论主体尽可能以客观的态度,以分析、综合、历史和逻辑等理性思维评价建筑活动的得与失、是与非,表明…  相似文献   

4.
大明 《建筑》1997,(2):29-30
建筑评论是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广义的建筑评论绝不只是对某具体的建筑工程做纯专业技术性的质量鉴定和效益评价,而是一种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广泛社会性、群众性基础的建筑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它是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创作设计、建筑文化与社会大文化以及建筑专业界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评论”活动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固然在干“评”,且“评”都必须有相应的某种“标准”,没有一定的标准就不能做出判断,也就不可能做出评价,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评论标准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评论及其作用和效果,但有价值、有积…  相似文献   

5.
建筑评论所研究的对象是与建筑有关的现象和活动,有时也对建筑问题作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对解决问题可能途径的见解。建筑评论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建筑创作活动,促进了建筑事业的正常发展,有时也为新的建筑思潮和年轻建筑师们提供了展示自己观点的论坛。在建筑评论的往来论战中,建筑师或是对以往的工作加以反思,或是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广大的非专业人士则通过建筑评论深化对建筑和建筑者的认识,在更大范围内加大了建筑和建筑活动的影响。一般说来,建筑评论的作者多是与建筑界息息相关的业内人士或理论学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受过…  相似文献   

6.
倪锋 《南方建筑》2003,42(2):52-55
建筑评论是一个需要大多数人参与的活动,而广泛的参与需要有平等和真实的对话环境作保证。本通过对建筑和社会、公众、行业、过程等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建筑评论如何在交流中丰富建筑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美国的《建筑教育学报》1940 年代以来对“研究”的关注置于设计研究的视角进行考察。通过分析设计 与研究关系的演变及其因应,文章从三个阶段追溯美国建筑设计课程(design studio)a是如何转变为研究型设计课 程的;并从生产方式出发辨析与设计相关的研究路径。文章认为,设计研究与建筑研究来自不同立足点,即设计学科 与建筑学科,对研究不同立场的倡导。其次,在设计课程逐渐转化为设计研究的生产场所过程中,通过“教学/ 实践即 研究”对研究的倡导,设计课程回应了学科研究与社会责任。继而文章提出,被忽视的设计与研究的互动,为学科和 社会间的过渡提供了重新思考的恰当起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9)
2017年的淮北二模作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的"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审题时要围绕内容限定与思维争议,抓住核心任务,写作时可以按照引、析、议、联、解、结的思路构思全篇。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当前法国建筑实践的趋势,重点关注其主要特征,如以使用者与内容计划为中心,功能的灵活性,结构和材料特性的表达。除了部分建筑师和事务所的实践外,理论框架和建筑历史也为这些实践奠定了基础。此外,法国建筑师与其他欧洲同行的经常性交流与合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原作法文卷首评论刊登于法国d’a建筑杂志2020年12月第286期“简即是多”,它也是对德国建筑杂志Baumeister和ARCH+于2019、2020年发布的两期法国主题专辑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从评论与批评的概念比较分析的角度,说明建筑评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评论的目的不只在于评价,更在于论述和探讨,尤其要具有科学的批评意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3)
现代高考作文越来越对考场中出现的大量介乎于散文和议论文之间的"文艺腔"和"高考体"作文表现出不满,同时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辨析论证能力和创意写作能力。而思辨性写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憾,能够提高写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辨性写作训练,让学生会思辨性审题,思辨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切实提升自身高考作文水平。本文与大家分享该如何进行思辨性作文教学,切实提升学生高考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绿色建筑概念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获取绿色建筑认证,建筑设计中建筑师的工作方法和设计流程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重塑。集成化设计流程被认为是最适宜绿色建筑的设计流程,是国内外的专家们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目前面临的障碍所提出的相应的解决的方法。本研究在分析了集成化设计方法的特点及在绿色建设设计中的优越性的基础上,通过20个建筑师访谈,探讨了当前我国绿色建筑集成化设计的现状、困境及出路。集成化设计的四大特点是量化的建筑性能目标;多专家研讨会制度;模拟软件与各设计阶段的结合和绿色建筑的数据库。访谈的主要结论是目前中国绿色建筑急需转变的是建筑师的心态及传统的工作模式,推进这种改革最有效的方式是设置关注设计流程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有意识地促进集成化设计流程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建筑通史教学是建筑学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通史教材内在的史学观念和编纂方法对建筑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有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史学界逐渐兴起一种关注和强调“全球史”视野的史学研究与写作潮流,并随着后殖民主义批评话语的勃兴,对建筑通史的编纂理念和方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指出“全球史”的跨文化视野对我国当下建筑通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对一系列世界/全球建筑史文本进行初步分析与比较,呈现当代国际通史型建筑史写作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陈晓菁  凌峰 《安徽建筑》2013,20(2):28-29
建筑评论活动是位于从建筑理论到建筑实践的中间过程中,对建筑活动起到促进的积极作用。文章通过社会历史发展轴角度对每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各阶段的建筑评价标准。从中找出评价标准的嬗变规律与原因,由此得出对建筑实践活动的正确指导方向和未来建筑评价标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大岛正 《建筑师》2020,6(6):5-12
本文探讨了“什么是日本建筑?”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是如何在国际背景中演变的?日本建筑是 否仅仅根据其建筑师和建造商的国籍身份、语言或种族来定义?日本建筑是否可以通过对日本地域的特殊性和日 本文化的独特感性来定义?换而言之,日本建筑是由其设计师和创作者,还是由它们所建造的土地来定义的?它 是一种可以超越国界的建筑风格吗?或者更简明地说,从古至今在日本本土建造的所有建筑物构成了日本建筑全 貌吗?日本建筑的形象,是否终究暧昧不明,只能是一种深藏在内里的暗默? ? ? 对于这些问题,确实给不出唯一的答案,但也许我们可以通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增多的表达和观点来一 窥究竟。这些表达和观点不仅来自日本本土,也包括来自海外的各种物理介质与精神感知。作为场所表达的世界 博览会以及各类展览、出版物、建筑作品等这些媒介和节点都清晰地勾勒出了日本建筑的思想、表现与变化不息。 ? ? 本文通过有关日本建筑的国际博览会、出版物和展览中的“初期认知”,建筑师中的“赋予影响和灵感的星座”, 日本、意大利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建筑与乌托邦”概念以及“当代轨迹”等主题,对日本建筑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向锋 《新建筑》2011,(6):148-151
建筑伦理是近年来西方建筑理论研究领域的新热点。阐述了西方建筑伦理研究者对于本体概念理解的差异,在对伦理与道德进行概念辨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建筑伦理"与"建筑道德"的不同应用方式,最后提出了伦理代理的解读方法,并以此对西方建筑伦理理论的指向进行了分类,以期为国内的建筑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孙蓉蓉 《新建筑》2000,(3):58-59
从国内建筑评论的现状出发,指出建筑评论与建筑创作相辅相成的作用。分析了建筑评价与建筑评论两个概念,并就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的评论氛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大明 《建筑》2001,(5):40-42
建筑评论是一种既具有专业性、学术性 ,又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基础的建筑科学文化艺术活动 ,它将建筑理论与创作设计实践、建筑专业界与社会各界公众密切地联系、沟通 ,并通过对建筑文化实践活动的记载、描述、总结、归纳、阐释、论证和评价 ,以及评论者主体创见性的表达 ,以促进建筑师对创作设计的反思 ,启迪建筑师的创作智慧 ,激发学术争鸣、引导公众对建筑师创作设计的理解和鉴赏 ,反映社会需求和公众意愿 ,提高社会公众的建筑科学文化素质 ,从而促进建筑创作设计和整个建筑文化事业的繁荣。要真正发挥建筑评论的积极作用 ,就应广泛开展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筑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建筑评论在我国建筑界逐步受到重视。然而,在众多的建筑评论中,住宅建筑相比于某些大型公共建筑或所谓建筑艺术性较高的建筑(如纪念性建筑等)则颇受冷遇。许多住宅评论大都是对具体的住宅工程实例、设计方案做说明,描述式地介绍或仅以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标准及住宅建设方针政策为依据做“技术鉴定”或作直观情感式的褒贬,缺乏真正的评论。反思目前住宅评论不景气的原因可以发现,我们在思想认识和实践上至少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建筑评论"的讨论,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建筑评论",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建筑写作",近年来不乏众多参与者。今年黄居正老师提出的会议形式,是邀请几位评论家,结合之前的评论写作,就同一个作品进行比较和研讨。这种形式本身,对建筑写作来讲是不寻常的。今天中国建筑界有这样一群人,就这样一些话题,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