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9,(16)
新媒体的出现,对促进公共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加强监管以及更好的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增加公共管理的难度。政府部门应该正确对待新媒体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积极引导新媒体发挥对公共管理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科技不断挖掘了传统建筑行业转变的可能性。新媒体艺术的兴起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设计方向和艺术灵感,同时新媒体也赋予建筑和城市信息交流、社会环境塑造和精神文化的功能。文章从公共艺术视野下以新媒体为媒介看待钱江新城灯光秀,并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的需求和艺术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不同类型拆迁中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城市拆迁成功与否,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突发事件。以政府主导的公共拆迁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过程中的相关利益方及各利益方的博弈,构建城市公共拆迁引发的群体突发事件中政府与住户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对苏州通安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得出政府在公共拆迁中应定位成拆迁方案的设计者和决策者、公共服务的安排者等角色,并提出确立理念、规范行为、依法办事、社会监督、界定公共利益等预防公共类拆迁引发群体突发事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阶段下,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易发多发且交织叠加的特点,而城市作为人类生存的载体,也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发生区域。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腾飞。当今的网络发展尤为迅速,并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来很大改变。新媒体艺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突出表现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所以说,在新媒体艺术飞速发展过程中,对视觉传达设计带来巨大创新和突破。这篇文章首先介绍新媒体视觉传达的特征,然后再介绍新媒体艺术设计给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和作用,最后探讨在新媒体艺术设计影响下,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3)
无照经营主体在各大城市都存在,不可否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满足了部分群众和整个市场的需求,弥补了城市社区、街道生活设施的不完善,但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管理的混乱,笔者通过对我国无照经营主体陷入的困境提出合理的建议,更好的协调好无照经营主体与城市管理人员的利益,期望为将来城市管理以及合理执法提供一种思路,使社会中生存的群体向和谐角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一词在当下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用语,它源于科学技术的革新,技术的革新也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理念的融合创造出了不同于传统艺术作品的新样式——新媒体艺术。而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为城市公共空间增添新活力的同时,也将城市公共空间的边界进行了拓展,文章将分析论证新媒体艺术是如何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拓展的。  相似文献   

8.
李霆     
正今年是我国"十三五"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之年。而在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暴发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公共卫生危机,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疫情之下所呈现的各类问题对城市应急响应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和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等也提出了严峻考验,检视着人居环境等硬件配套设施的功能与功效,引发各行业的系列追问与广泛思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8)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既给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风险。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正面作用,避免由于"数字鸿沟"等特点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甘伟  邱岚 《中外建筑》2011,(9):90-93
目前,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正在大规模、高速度地进行中,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城市面貌环境焕然一新。但也有不少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由于在改造过程中受观念、认识、管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大拆大建的建设活动给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带来了极大冲击,使城市公共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分离。本文以鲁巷广场及其周边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心里行为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总结出相关的观点和提出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并成为对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城市应急治理模式向"基于社区"转型的必要性开始凸显。对国外社区应急治理模式展开系统梳理,关注组织机制和信息化管理两个维度。同时结合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应急模式转型的具体表现,对我国公共卫生导向下的城市社区应急治理模式提出纵向传导、横向参与和多阶段内容完善3方面的转型优化建议,进一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吴林芳  许建伟  厉华笑 《规划师》2020,(5):82-84,9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国性扩散,极大地危害了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国家开始逐步提升与完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城市防灾防疫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因子,需要有意识地超前考虑与安排。文章从居住空间组织乃至空间转换的维度,从城市空间基本单元-住区入手,探索性构建以"大开放"街区、"中防控"住区、"小隔离"组团为核心的城市住区三级空间防控体系,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在服务职能与防控角色之间快速转换,来应对"平疫"时期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与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智慧平台、物资保障平台的建设,多方位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权益的规划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经营的重要空间资源,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的共有财产。从城市经营角度思考,借鉴西方空间生产理论思维,提出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目标与原则,即实现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并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的平衡。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滨水空间被大量私人封闭式社区占据等公共权益保护不力的问题,借鉴欧美城市滨水区复兴经验和西方公共信托原则,并根据我国《宪法》与《物权法》中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认为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共权益必须要有相关法制措施和规划管理体制的界定与保护。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城市规划"白线"管理办法及其制度保障措施,以促进城市滨水空间生产惠及所有市民。  相似文献   

14.
善治是现代民主社会治理的最佳状态。城市规划善治主张管理主体多元化,强调政府对社会的公共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城市规划善治的基本价值诉求。城市规划善治的实现存在政府权责失衡、崇尚效率至上、公民参与权欠缺等困境。要实现城市规划善治,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等突出问题,必须务实规划行政问责制、构建责任政府、扩增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广度和深度,并健全完善城市规划决策体制和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15.
费移山 《规划师》2008,24(2):54-57
多元化价值体系对当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元化理论开启了城市规划程序中的价值判断"黑箱",将对价值观的讨论引入到城市规划环节之中,重新定义了规划与设计的工作性质;解构了城市公共利益这一概念,为社会主体内部不同价值观的对话创造了可能,促进了规划的民主化进程;使专业人士开始意识到生活秩序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师与设计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创造秩序,更应关注人们在场所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In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nclusion of citizens have been practised and researched for many years. However, a focus on co-creative urban planning practices seems to have gained more focus over the last decade and calls for new urban planning practices, which allow experimentation and imagin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e its outset in the existing networks in the city (such as visions, strategies, regulations and practices) when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 how a compositionist design programme can be translated into the practices of urban planners. We find that the notion of ‘democratic design experiments’ in many ways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and set out to explore how such a design programme can be applied in practice. We suggest ‘navigational practice’ as a way of describing how urban planners deal with ‘drawing things together’ in urban space and introduce ‘sensitivity’, ‘staging’ and ‘mobilization’ as interconnected elements of this practice. We exemplif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navigational practices by analysing two democratic design experiments in the area of urban waste management in Copenhagen.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compositionist design is a powerful contribution to the framing of urban planning projects and that navigational practice can be a productive way of operationalising democratic design experiments in the urban context.  相似文献   

17.
肖瑶 《城市建筑》2014,(8):55-57
本文从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界定出发,探讨了城市建设中的公共参与问题,并提炼出目前我国应当构建城市规划参与式管理体制的相关理念。文章还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情况,并引用泉州古城保护和建设项目,提出我国实现公众参与法制化的目标所需要注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government's attention to and intervention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s one of the causes for the legislation on modern urban planning. It is now a critical period in the legislative formulation of China's territorial and spatial planning,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unexpected onslaught of COVID-19.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nd the legislations of territorial and spatial planning. It argues that the problems of spatial planning in response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primarily lie in the gaps between planning regulations and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overdu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lanning techniques, the lack of focus of planning legislations, etc. The legislation of territorial and spatial plann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overnance of urban safety, health, and emergency service facilities, which aims to improve the emergency service facility system, the innovation of planning formulation technical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responsiveness of planning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so as to create high-quality, high-class, and resilient urban and rural spaces.  相似文献   

19.
程遥 《城市规划》2007,31(11):57-63
通过对"郑东新区"和"钉子户"两个规划议题的分析,运用"交往规划"的相关理论,归纳了目前我国大众媒体中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特征——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公众的力量较实体环境下更强大、更主动、更多元,整个过程本身也更为动态和复杂。认为这一参与模式也是松散和脆弱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参与体系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基于这些特点,建议规划部门及规划人员及时调整自身角色,学会使用大众媒体的语汇,积极主动地融入大众媒体交流中,与其他公众参与者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合意,实现城市规划在方法论上的"交往理性"化。  相似文献   

20.
于婷婷  冷红  袁青 《规划师》2020,(5):45-48
全球频发的传染病疫情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城市应急性规划响应成为应对公共健康风险的重要议题。为剖析城市系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运作规律,文章从复杂性视角解读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特征,构建适应性主体-城市空间-社会网络的复杂系统并分析其复杂适应机制,同时结合智慧规划技术方法拓宽适应性规划响应途径,实现从疫情防控管理到空间布局规划的尺度转换,以期为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健康城市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