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0年代中后期,涂鸦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一种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城市景观。然而,由于其独特的个性化视觉冲击特点,涂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公共艺术形态产生了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对包括美国、德国和法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与中国的涂鸦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提出可以实现未来我国涂鸦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共赢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涂鸦作为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存在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它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生存于公共艺术当中并释放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在不同的涂鸦装饰语言的背后有着不同心理影响和效应,对观者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文章通过分析涂鸦装饰艺术在视觉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背后所延续出的心理效应,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公共空间的装饰和美化。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中,城市公共艺术建筑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面貌与城市生活环境的发展。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那种仅仅在使用功能上得到满足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人们在寻求公共艺术的审美意识与文化精神在建筑形态上如何去表达,建筑语言要充分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环境特色和历史文化,表达一个时代精神和社会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中文化艺术元素的广泛应用,以雕塑艺术为代表的现代城市建筑艺术丰富了城市文化氛围.基于城市现有文化艺术风格的一致性要求,雕塑艺术应当与城市公共建筑相融合,以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公共文化艺术空间构建的要求,以提升现代城的宜居性. ◆滨湖公园景观雕塑设计效果图.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在强调功能与环境相一致的情况下,雕塑艺术的设计应能够与环境保持较高的协调性.滨湖公园作为城市的主要休闲娱乐空间,便于人们欣赏周围自然景色,区域公共建筑数量较少,且高度相对较低,景观雕塑拔地而起,在垂直空间上制造视觉艺术焦点.从雕塑配色方面来看,蓝白相间的配色技巧,将雕塑艺术与滨湖公园的蓝天、白云、湖水等环境元素融入其中,体现了雕塑艺术与城市公共建筑的融合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5.
王素霞 《华中建筑》2007,25(2):129-129
墙饰艺术是公共环境艺术的重要方面。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西欧,墙饰艺术已经成为建筑艺术的延展,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算得上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博览会。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为公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建筑化的公共艺术更是广泛的把艺术和城市建筑环境融合起来。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发展的分析,从建筑艺术形态的角度,探析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环境的融合,以及建筑要素尤其是建筑表皮和空间形态对公共艺术语意表达的意义,希望为建筑创作和公共艺术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1)
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除了具有审美功能,还能承担起引导高校文化艺术教育的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中不同人群的艺术与文化修养。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与接受涂鸦艺术,他们以不同的涂鸦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将涂鸦艺术与校园的文化生活主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涂鸦这一艺术形式的优势,能够体现校园环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5,(12)
我国经济经过改革,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使得城市建设变得日益频繁。现如今,我国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使得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技术融合模式,其中涂鸦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最为典型,涂鸦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依靠公共空间建设体现出涂鸦艺术的价值。本文针对涂鸦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嬗变情况以及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研究城市公共建设与涂鸦艺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罗飞 《门窗》2013,(7):309+311
一个建筑物的造型用来体现建筑的艺术感。由于当今的建筑事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住房建设,而是更深层次的表达建筑艺术或通过建筑表达文化内涵。建筑表皮是建筑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能够将建筑物的艺术感直接的传递给人们,冲击人们的视觉。建筑表皮越来越受到建筑设计者的重视,将建筑表皮作为建筑造型中提高视觉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将分析建筑表皮在建筑造型中的视觉印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8)
公共艺术是新兴的艺术门类,与其他艺术一样,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视觉形式。观者在公共艺术中,从传统的审美接受者转换为主动的艺术参与者。城市,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发生场所,随着当代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依赖于建筑雕塑和广场存在的空间,图像赋予了城市空间更多的内涵。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本里的一种视觉文本,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将从公共艺术与城市文本的概念出发,论述公共艺术如何通过地域精神对城市文本重塑。  相似文献   

11.
尹一军 《建筑结构》2021,51(13):后插4-后插5
随着现代艺术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多元化艺术展现形式,为艺术与数字科技的跨接、融生及交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中,建筑设计中数字科技的应用实现了建筑艺术创新形态,形成了与人们审美需求相一致的建筑艺术体系,使建筑艺术的科技感显著增强.《艺术与数字重构-城市文化视野的公共艺术及数字化发展》(王峰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版)将"交互性"和"数字技术"两个重要理念系统性地引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这一领域,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将数字技术的概念与城市公共艺术相结合,以交互性作为其重要特性进行研究,在艺术和技术层面是一个新的突破,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城市空间数字交互相关理论的研究,是基于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对于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公共艺术与数字交互、数字技术、数字表达等有效结合并应用于创作实践的思考与研究;第二部分是对近十年以来作者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到了交通、文化公园、博物馆、校园等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2.
《景观设计》2013,(4):J0099-J0102
设计理念 该项目作为创建“绿色三星”示范园区的助推器,其设计紧扣低碳节能的主题,时尚现代,并与场地内建筑的风格互相融合,相得益彰,体现园区高尚品位。景观设计与建筑简洁现代的风格相呼应,将建筑风格延伸至景观环境中,营造园区现代、时尚的景观氛围;项目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商务交流、休闲游憩的非正式交流空间。设计以满足产业园区办公人员行为需求为功能导向,设置空间变化丰富、环境氛围优雅、公共与半私密相结合的活动场所,满足园区日常商务交流、职员办公间歇休闲游憩、放松身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6)
公共艺术设计的动(静)态设计需要借助艺术美感的表达和空间的界定。其中,艺术美涵盖了人们的审美思想,是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反映。如果把艺术作品放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则无法展现其动感的线条、耀眼的质感和与社会相联系的属性。艺术空间美展现了当代人对美的感知力,与环境相协调,与人类视觉心理交融和共鸣。所以,动(静)态结构设计的空间艺术美,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和艺术家主观的审美意识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正>西班牙的马德里是一座极具艺术氛围的城市,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新鲜在这里随时都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老建筑上随处可见的创意涂鸦不仅为城市增加了活泼氛围和艺术情调,甚至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一种点缀和表达。Mi5建筑设计事务所在设计里瓦斯青少年中心的时候,将涂鸦这一艺术形式从平面上挪到了空间中,用明亮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打造出了一座如同"立体涂鸦"一般的建筑。  相似文献   

15.
当代,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的需求,更应注重其所涵盖的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表达。建筑是一门技术,但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作为城市中最宏伟最独特的公共艺术品,未来城市的建筑形态必将愈加趋于艺术化,更多地展现出公共艺术的特质。艺术本是人类情感体验的最高境界。回顾历史,公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一直伴随着城市、建筑和环境的互动与融合。但我国当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作为舶来品,长期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16.
环境意识化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在城市环境建设中融进“公共艺术”这样一种人类心智的创造手段,能够产生富有吸引力、生命力和积极意识的崭新视觉环境。“公共艺术”的概念环境意识化的具体体现是在城市建设中倡导“公共艺术”观念,创造人文景观。“公共艺术”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对环境进行艺术性的规划设计和在城市开放空间等公共性场所中,具有文化性和美感因素的美术品、构筑物及具有美感因素的实用物品的艺术设计与制作。严格区分公共艺术的形式又可分为静态公共艺术和动态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静态表现形式是通过媒体的物质状态来表达文…  相似文献   

17.
工业遗产的保护不仅包括工业建筑及工业设备的维护利用,还包括工业景观的整治和再创造,与单纯的商业化和产业园区的改造模式不同,工业遗产景观的打造需要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并且创造出宜人的空间环境.德国的关税同盟公园(Zollverein Park)成功地实现了升级蜕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遗产景观公园.  相似文献   

18.
朱华  张超 《四川建材》2019,(1):43-45
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创造性行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表现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创新,玻璃材质是这两种行为结合的良好典范,在色彩、质感、肌理、规格上有独特的材料特性且变化万千,有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建筑作为满足人民生产活动的对象和结果,在满足特定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代精神相呼应,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玻璃作为重要的建筑设计材料,能充分与建筑结合,既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又是空间环境表达的重要媒介和视觉资源。玻璃从被应用到建筑之上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成为了体现建筑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9.
现代纤维艺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室内装饰,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归属感,而且体现出对室内装饰的人性化需求,最核心的是使现代纤维艺术与现代室内装饰环境相互融合统一。现代纤维艺术对建筑室内装饰环境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它可装饰环境,烘托建筑空间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实现室内设计的整体意图和目的;现代室内装饰也为纤维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无论从造型、材质,还是肌理、色彩各方面都与环境相融合,两者成为有机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骆中钊 《城乡建设》2004,(10):20-23
闽南泉州湾畔惠安的"古大厝"典雅华贵、精美绚丽,是许多地方的民居建筑所不能比拟的.那么"古大厝"为什么会这样精美?"古大厝"的魅力所在是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用其独特的造型语言,通过视觉传达、表现情感,唤起情感.它超越实用,以美观理想的视觉形象与高品位的艺术环境感化人,激发人们对于自然、生活的美好想象,提高环境的生存质量和民众的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