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以中山桂南村为例对乡村景观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乡村景观应基于乡村聚落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在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与角色。本文对乡村景观的建设从宏观和微观空间尺度下进行论述:在宏观空间尺度下的乡村景观建设中,应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以乡村景观空间结构的维护来协调城镇发展和乡村景观空间延续,从环境行为学角度以"线性"流线为展示方式;在微观尺度下,景观节点的提升建设中,应延续核心景观要素的价值并促进人与乡村景观场景以现代的方式互动。  相似文献   

2.
党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景观作为农村地域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源,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其对于乡村振兴的价值,并提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发展路径。文章在分析乡村景观建设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乡村景观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乡村景观与当地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等协同发展模式,通过乡村景观与产业融合发展、与村民生活创新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路径,重塑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景观,有效提高村民经济收益,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实现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基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极其重要的生态位置和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从生态安全战略角度出发提出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离不开生活在其中的村民,试点区乡村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环境资源保护。因此,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任务是处理好当地农牧民全面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本质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模式。利用系统思维将乡村景观分为聚落景观、生产景观及乡土社会,并反思试点区乡村景观建设内容;提出乡村景观营造手段,整合乡村发展与国家公园建设的各项目标,构建草原综合体概念,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支持,为试点区乡村复兴提供视角。  相似文献   

4.
陆明  柳清 《规划师》2019,35(12)
乡村空间重构是人类影响因素与非人类影响因素通过对乡村景观这一实体介质的作用,进而引发乡村空间组织、形态和布局调整的过程。文章基于对葡萄牙、丹麦的具有欧洲典型乡村景观特征的乡村空间变迁系列研究的分析,构建了乡村空间重构多层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主要包括横向轴线、纵向轴线和中心汇合点3个部分。其中,横向轴线表示乡村景观变化影响因子诱发乡村景观重塑,进而引发乡村空间重构;纵向轴线表示乡村景观变化是多层级影响因素跨尺度、交互式作用的结果;中心汇合点表示多层级影响因素与乡村景观发展主体行为决策相关联,且在当地乡村景观利用尺度下,乡村景观管理者与使用者行为决策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乡村人居环境改善逐渐成为乡村振兴规划建设的重点。扬州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对乡村的影响逐渐加深,扬州市西北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下降。2018年9月,住建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强调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的前提。因此,设计以扬州市椿树庄、郑家庄两村为例,针对村庄在环境治理、公共空间、景观功能、规划主体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丰富村庄景观要素功能,实现村容村貌的多方面、科学化提升。  相似文献   

6.
韦娉婷  李东徽 《山西建筑》2011,37(22):204-205
分别介绍了乡村公园,乡土景观与乡土景观元素的概念,从材料、民俗、精神意境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乡土景观元素在乡村公园中的应用,指出应充分运用乡土景观元素并结合当地特色和自然条件,营造符合当地百姓生活习俗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李旭  孙秀锋  贺禹文  李超 《园林》2024,(3):95-10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社会主要矛盾转型背景下,乡村景观文化服务(LCS)成为乡村景观演化的重要动因,目前乡村景观空间分异研究与乡村景观功能多样化发展之间存在缝隙。以重庆市典型山地乡村为例,应用乡村游憩数字足迹等多源数据,提出了基于乡村景观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S)、潜在需求(D)及感知偏好(P)相结合的乡村景观分异及类型识别方法,将研究区分为了5种乡村景观识别区,并应用MaxEnt模型解析了不同乡村景观类型中的景观感知偏好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山地乡村LCS供给、需求及偏好的冷热空间分布差别显著,乡村LCS的S-D-P关系具有显著的集合性和地域性,5种识别区的景观管理需要集体尺度上的价值观、规则和行动;同时发现公众的景观偏好多集中在旱地景观中,而林地景观中的偏好度差异度最大,同时影响水田、旱地及林地景观中感知偏好的环境因素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快速演化分异的乡村景观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已推动我国乡村地区建设提速,在快速建设中乡村景观风貌与环境建设已成为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气候条件、经济条件等限制因素较多的东北地区,景观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景观发展制约要素的明晰、未来景观规划路径的提出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东北乡村景观环境实地调查与分析为基础,结合现有乡村景观评价的相关标准与体系构建指标体系,采用规范条例赋值、类比赋值及推算赋值等方法提出评价标准,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村庄人工景观、自然景观及社会环境进行量化评价。研究表明东北乡村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但村庄公共活动空间品质、建筑景观营造、环境管理效率、公众参与程度及村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是制约景观环境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景观环境评价体系提出优化路径。对东北村庄景观环境评价的研究中,基于模糊分析的评价体系构建使村庄在横向对比中清晰地发现自身景观环境建设不足,准确评估当前形势、找出问题和差距,为村庄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与指引,在乡村快速建设时期为村庄环境优化转型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聚落景观风貌是乡村传统生活方式和历史民俗文化的反映。乡村聚落景观风貌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是新时期乡村景观建设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乡村聚落景观保护和营造的需求,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环保工程等先进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性、系统性的方法,包括对乡村聚落景观进行整体保护、局部修复,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修复等内容,以提高乡村聚落景观保护和营造的效率、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当前城镇化迅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结合当前乡村开发所面临的环境压力、资源压力及资金投入受限制较大等条件制约,提出以低成本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对旅游型乡村景观进行开发建设。文章从分析景观营造在旅游型乡村开发中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旅游型乡村低成本景观设计相关策略在旅游型乡村开发中的应用方法,同时以灵宝市豫灵镇文峪村为例,对相关低成本景观设计策略进行了尝试,初步实现了景观的低成本投入及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乡村纪念性视觉景观是乡村景观中最为明显直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景观特色的典型代表;作为乡村景观、纪念性景观和视觉景观的交集,具有多方面多层次价值。然而在快速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中,无序的建设开发和盲目的更新废弃,导致大量承载乡村情感和集体记忆的空间场所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究其原因,是乡村景观保护与建设相关理论认识的缺失。本文通过文献评述和理论梳理,解析归纳乡村纪念性视觉景观的概念和内涵。根据风景园林三元论,进一步从乡土性、纪念性和视觉性三方面,理解和诠释乡村纪念性视觉景观,以期提高人们的认识,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创造更为优质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3年、1993年以及2013年长株潭城市群研究区域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在景观和景观类型2个层次选取6类景观格局指数,运用移动窗口法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40年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长,水域和林地面积有所增长,农田面积大幅减少;2)整体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但空间分布不均,破碎区集中在城乡开发建设的热点区域,主城区内部和远郊山林地的聚集度反而提升;3)建设用地增长区域和水域与林地等生态用地的破碎化区域基本一致;4)针对基本农田和林地的土地保护政策法规对景观格局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加强城市群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以解决景观破碎化问题,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9):95-100
采用实地考察与实景拍摄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点的农耕景观代表作,分析了当地乡村旅游景观中农耕文化资源应用的典型案例;归纳了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类型为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场型、古村古镇型、"花海竹海"型等4种类型;评析了武陵山区乡村旅游中农耕景观的应用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景观应紧扣农耕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指出了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当地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甘南藏区传统聚落通过旅游产业转型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和建设,然而在景观规划中,存在一些景观建设的误区,使得乡土景观特色遗失。本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甘南藏区传统聚落的乡村景观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甘南藏族传统聚落的地域性景观规划的对策,以便改善和恢复传统聚落人文景观环境,营造美好的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5.
乡村景观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乡村地区因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改造自然、适应自然而形成的乡村景观,展现了农业文明特有的田园风光.作为西方人心目中的理想环境,乡村景观对西方历史园林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乡村景观对于西方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影响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一方面,设计师有意识地从乡村景观中汲取设计的语言、得到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对乡村景观的关注与思考也启发了他们的设计策略.这种影响对塑造属于中国的园林景观也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魏维轩  董楠楠 《园林》2022,(1):33-40
低碳乡村建设对降低都市碳排放,实现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起到重要作用.以上海典型乡村为代表的生态空间对上海大都市区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乡村地区拥有的农田、水系、林地等丰富的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服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低碳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需要对与乡村地区碳足迹关联的生态、生产、生活的物质空间进行梳理.乡村景观具有整体...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中游地区乡村为例,通过对乡村"内卷化"、"原子化"问题内涵的解析,从产业发展、乡村社会组织两方面综合评价"内卷化"、"原子化"问题对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影响,并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过程与结果三个方面构建全流程问题解析框架。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地区乡村产业内卷化通过人地空间关系错位分离形成对人居环境建设的影响效应;其次,乡村社会原子化在多主体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愿景,以及物质空间建设与社会组织网络构建两个方面对长江中游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产生差序分异影响;同时,"内卷化"、"原子化"影响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普适性的主体不清、过程低效、结果相左的错位选择悖论。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4)
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掀起热潮,有效改善了我国乡村的景观环境。然而我国部分乡村仍然存在直接绿化面积少、特色景观不足、生态破坏等问题。垂直绿化是一种新型的景观设计方向,它不仅可以丰富景观形态,而且可以改善绿化环境。该文分析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的绿化,分析垂直绿化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功能和意义,探讨垂直绿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和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9.
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景观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清 《中国园林》2007,23(6):83-87
乡村旅游应是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结果。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依赖的乡村景观也正面临着危机。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景观的内涵分析,指出乡村景观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乡村旅游资源,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密切的联系。同时,重点论述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景观危机表现,剖析乡村景观出现危机的总根源在于乡村旅游开发目的的本末倒置。并对合理协调乡村旅游开发与景观建设的关系,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地的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旅游的兴起,城郊乡村景观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在发展中保护乡村景观特色,充分挖掘乡土景观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使其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复合型乡村,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北京郊区雁栖镇范各庄村的景观改造设计结合城郊乡村的现状与发展,融入地域文化,运用乡土材料,村民参与设计,并对整体景观环境进行一种"微循环、自更新"的尝试性建设,在不用迁移当地村民的前提下,以经济宜行的方式改良乡村环境、丰富乡村的产业类型,进而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