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城发展与交通建设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提出了通过新城发展带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城,作为未来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兴产业、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规模化地区,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2.
陈珺  石晓冬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Z1):1143-1146,1153
北京的新城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地区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在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同时,如何规划建设健康新城,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作者尝试以亦庄新城为例,在新城中心地区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式,促进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协同发展,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城提供一种选择方式.借鉴国内外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经验,进一步探讨北京新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前景与可能的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口疏解"有其产生的深刻背景和历史意义,并在上海多轮总规的规划理念中得以体现,也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措施。其效果是显著的,包括核心区人口密度下降、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城市人口接纳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当然也带来交通拥堵和出行不便等问题。在分析政策现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心城与近郊区、中心城与中远郊新城之间不同的空间关系和交通联系特征,并基于中心城单中心集聚向多轴化就业空间形态演变的分析,认为规划有一定改善的空间,提出沿轨道交通走廊布局就业中心、提升客运走廊的服务容量和效率,来促进"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并构建新城自身交通体系,持续提升新城区位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新城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空间由单中心都市区向多中心都市圈、大都市连绵带扩展的过程中,新城建设是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完善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梳理东京地区新城和区域交通系统的发展演变历程,探求交通系统建设与新城开发的互动性,并结合东京地区典型新城的发展历程分析,寻求值得上海借鉴的新城建设和交通系统构建的有益启示。其中,东京地区新城关于建设快速直达中心城的轨道交通线路、建立内部中运量交通系统、土地开发与交通系统构建始终保持同步的发展模式,都是值得上海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的城镇体系为: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框架下,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为"市域战略转移,逐步改变目前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加强外围新城建设,中心城与新城相协调,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目前,北京市共有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战略成为大城市破解空间绩效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沈阳"单中心"城市结构历史演进、变化特征基础上,从空间视角探析沈阳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绩效水平,选取近300个服务业类公共建筑样本,借助GIS平台通过IDW空间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法分析空间集聚与扩散趋势,同时对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动态与静态组织结构的耦合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沈阳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形态已经显现,但空间发展不均衡,聚集中心的分布呈现圈层式布局特征;人口分布变化具有离心和向心双重现象,一环至三环间人口增长为次级集聚中心的形成提供支撑;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结构的耦合度差。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背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明确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指出新城作为两个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增长形态受城市多种动力机制综合影响,从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动力机制入手,探讨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南昌市为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目标,并以城市空间管制区划为抓手,对城市及周边区域进行政策分区,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具体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上海中心城区拥挤压力,打造以郊区新城为支撑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一直都是上海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思路。理论上,通过空间优化来缓解集聚不仅仅是可能的,同时也是从源头本质上解决问题的重要视角。然而,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和研究的不充分性,合理可行的空间优化政策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加以支撑,并能够得以有力地贯彻实施。就上海而言,以新城建设为主的空间结构优化政策仍然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人口的集中和疏散是市场规律与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的政策设计则应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可行性、实施落实方面进行更为精细化的论证与设计。  相似文献   

12.
规划背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昌平新城是北京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疏散中心城产业和人口的重点区域,是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昌平新城及地区是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基地,引导发展高科技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昌平区委一届九次全会也提出把昌平建设成为"投资创业、旅游休闲、生活居住"三个首选之区的目标.因此,本次昌平新城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新城功能,并根据新城规划的编制要求,在深入分析昌平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结合昌平土地利用现状,梳理整合城市空间,有效控制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建设标准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底 ,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杭州城市化进程的要求 ,杭州市紧紧围绕加快城市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尤其是围绕着城市环境建设上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一、基本做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 ,构建城市发展的环境框架。一是调整优化“一个主城 ,两个副城 ,六个旅游区”的杭州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主城区空间发展方向开始从沿湖建设向沿江、跨江发展转变 ,目前已在对江滨地区的 8平方公里 ,即“钱江新城”的地块进行城市整体设…  相似文献   

14.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将呈现“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布局形态,城市的发展方式也由“中心城的蔓延扩张”逐步转变为“周边规划新城”的开发建设。新城的设置是北京市城市战略布局调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首都城市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目的是要形成能够承接中心城人口、疏解部分服务职能、汇集新型产业的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概况 按照新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亦庄新城是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担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应充分依托现有卫星城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相对独立、功能完善、交通便捷、公共服务设施发达的健康新城.引导发展电子、汽车、医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以及商务、物流等功能,积极推动开发区向综合产业新城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市空间存在单中心蔓延的突出特征,是造成交通拥堵、生态恶化、房价上升、经济效率下降等大城市病的重要根源。未来战略走向应该是在区域范围内构筑多中心的空间体系,其关键是次中心城市的形成。上海目前新城缺乏吸引力,难以发展成为次中心城市,其原因在于新城功能定位偏低、就业吸纳能力不强、与中心城之间缺乏便捷交通联系、公共服务能级不高、社会认知度低以及与中心城住宅发展缺乏协同性,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开发管理体制分散和缺乏立法保障。未来上海的空间体系建设,应尊重个人行为动机和重视体制创新,把多中心体系形成和次中心城市发展列为当前政策的重中之重,优先发展联系中心城区和次中心城市的大站距快速轨道交通,次中心城市要实现就业、居住以及生活的功能均衡,合理调控中心城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7.
王岱霞 《规划师》2008,24(9):22-26
我国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人口已具有相当规模,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人户分离现象所呈现出来的空间特征与城市结构变化,反映了城市规划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人口分布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基于这一现象,城市规划应引导城市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顺应人口流向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改进管理方式,优化人口布局。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山水城市"建筑理论,在增城市中心城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中探析岭南地区可持续的山水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人、自然、城市相和谐的山水城市理念,塑造整体生态的城市空间结构,整合大范围内的山水环境,使城市空间与山水环境相得益彰,山、湖、城、江融为一体。规划项目已经实施,规划中将增城定位为都市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产业新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构建"红瓦绿树,碧水蓝天"的山水新城、生态新都、穗城绿洲、休闲胜地,彰显"自然生态、活力有序、人文深厚"三者相结合、人与自然协调的生态设计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2020年)》 (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提出: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同时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市域战略转移、旧城有机疏散、村镇重新整合"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代以来上海人口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结构重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中心城区人口的高度集聚以及与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带来了交通、住房、环境等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为此,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对上海城市空间地域重新划分,提出上海大都市通勤区的概念,以更好描述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的空间联系,引导人口分布和优化城市区位功能,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