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军事地理学,在军事制度统筹下,考虑明长城沿线聚落的军事防御价值,提出4个影响军事聚落军事防御价值的评价指标,即高程、坡度、到长城距离、到水距离.研究北京地区21个军事聚落的空间特征并进行分类,定义优势设防型、主动设防型和被动设防型3种性质的聚落,进行军事防御空间价值研究,完成对明长城沿线军事聚落历史、建筑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区传统聚落“英谈古寨”防御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历史上战乱频发,匪祸不断,在太行山区广泛分布着大量传统聚落,以高墙外围设防的堡寨形式.拥有其独特鲜明的防御属性。本文从英谈堡寨聚落防御体系形成的根由.随形就势的整体防御环境.层级的防御建构,精神防御系统几个方面对英谈的防御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诏安县山河村为例,介绍了生存需求下的聚落选址原则,从防卫层级结构与防御精神意向等方面,展现了聚落营建中合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存伦理”,为人们在困境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相对中国的其他地区,潮汕有更发达的宗族制度和独特的乡村空间景观尝试建立宗族化乡村地区的社会结构(“家庭→宗族”)和空间形态(“住宅→聚落”)的相互联系,以解析“家国同构”的社会意识在潮汕地区传统聚落中的空间表征.基于东里古寨和华瑶村的研究,建立了从“小型住宅(小家庭)→府邸(大家庭)→单一姓氏小聚落(家族或宗族)→多姓大聚落(宗族系)”这一空间表征路径,并总结出“家国同构”空间表征的三大要素:原型、秩序、边界原型主要是儒家礼制在空间上的物化表现,秩序是指按照宗法制度确定的空间等级,而边界在实体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建构,都反映了被边缘化的北方移民后代强烈希望通过规划设计“理想空间”来维系身份的正统性并规训族民.  相似文献   

5.
黄筱蔚  蒋学志 《华中建筑》2006,24(11):154-158
该文通过实地考察、测绘结果,以洪江古商城的格局为出发点.从古商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工物质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三万面,全面研究了古商城聚落空间形态。以期对洪江这样的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邛笼与碉的辨析,阐述碉在军事文化演替下的发展轨迹,而碉寨的分布与选址则界定了聚落的基本防御属性,并以黑虎和桃坪羌寨为例,分析了线性街巷、碉房面层和点状碉楼组成的空间立体防御体系及其聚落形态特征,强调了其在聚落保护与更新设计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泓沁 《南方建筑》2006,(5):119-122
堡寨聚落防御体系是我国古代一种典型的“住防合一”的聚落防御体系。本文以江永兰溪勾蓝瑶古寨为实例,从堡寨聚落防御体系的形成原因,整体防御环境,层级防御结构,精神防御系统几方面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指出堡寨聚落防御体系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兰  杨莹 《重庆建筑》2024,(1):15-19
海口羊山是琼北火山地区的核心区域。当地古村落独特的自然环境、移民文化、社会矛盾、耕读需求,催生了独特的防御文化。该文以羊山四个古村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地理位置、选址特色、空间格局、院落布局、防御工事等方面来研究物质安全防御;从血缘宗族、村规良俗、宗教信仰等方面来研究文化安全防御,推导并总结了羊山地区古村落安全防御形成原因和防御特征。同时还提出了“遗存保护”“民俗引导”“精华传承”等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堡寨聚落是满足居住功能的设防聚落.晋陕、闽赣地区的传统堡寨聚落虽然都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却在南北方不同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发展演变,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氛围和防御格局.通过对两者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防御性特点的比较研究,力图揭示出同源文化在南北不同地域中,解决各自防御性需求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和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聚落分析和公共建筑空间发展的回顾,提出“聚落型空间”概念,并结合实例阐述了聚落型空间的图式、形态和类型,提示了聚落空间在当代公共建筑设计中被广泛运用的价值所在:场所性与公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