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一珺 《工业建筑》2003,33(6):33-34
城市景观是由建筑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现了建筑与建筑的关系。空间对建筑造型和组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注意公共活动空间的形成 ,可以使建筑与建筑协调起来 ;“琐碎”的建筑造型有助于积极空间的形成和宜人的空间尺度 ;只有把建筑作为城市空间序列的一部分进行设计 ,才能创造出有组织和多层次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2.
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由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及具有标志性的构筑物组成,在空间形态上具备点和面的特征并以多种方式存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一般可以分为城市地区型、城市型,但随时间推移及文化的突显,城市型的标志性建、构筑物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特征;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其空间形态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城市景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大多数城市以往那种亲切宜人、界面连续、空间尺度适当的街区组织被现代城市快速发展完全摧毁了,人们慢慢的也开始重视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对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有了较多的思考,但还是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与城市环境关系紧密的建筑空间出发,以城市设计理论和相关视知觉原理为依据,对街区景观中主导地位的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总结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屋顶花园景观对缓解城市土地紧张、立体综合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特殊作用,是对城市另类开放空间—建筑屋顶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结合世界屋顶花园典型范例,阐述了屋顶花园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指出屋顶花园景观有别于其他城市景观,从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各环节均需要景观设计师与建筑师的密切合作,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的屋顶花园营建都是他们合作结晶。应重视屋顶花园在建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昆明高新阳光工业园建筑与景观的设计实施过程.探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与器观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二者必须同时考虑,建筑自应与景观和城市空间和谐对话。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从城市空间的结构、景观、功能、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两者的互动关联,并初步建构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互动关系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薛彦波  仇宁 《中国园林》2012,28(6):43-47
基于对城市空间动态性和复杂性的深刻理解,IaN +事务所将城市景观视为动态的平衡系统,而景观与建筑是该系统中互为表里、相互依托的组成部分。在设计中,他们特别重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建筑视为景观元素,将空间的边界作为不同空间之间的连接系统来处理,这使得其作品中建筑与环境浑然一体。此外,他们非常重视设计中的环境补偿策略,力图为基地及周边环境赋予新的价值与意义。这些理念与方法为我们的景观及建筑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建筑退界范围在某种意义上是介于城市公共与私密空间之间的空间。建筑退界范围是城市外部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整体性、一致性的重要体现。目前各城市执行的建筑退界标准不统一,珠海市采用道路等级进行建筑退距控制,横琴新区也是采用珠海标准进行规划控制。基于珠海现状建筑退界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标准研究,提出基于慢行活动需求和“近人尺度”街道空间景观视角测算的建筑退距修正值,同时给出街道界面空间管控、混合界面空间管控、用地出让增设许可条件、修正出让用地边界等多措施管控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港口博物馆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建筑与景观的空间构成性质和特点,从建筑界面、空间限定要素、空间氛围与植物配合三个层面上论述了建筑与景观的内外连续性、建筑空间限定要素在构成上的拆解、建筑与景观空间氛围的整合与植物造景对建筑空间的柔化,进而阐述了建筑与景观的空间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0.
顾原 《新建筑》1993,(4):33-36
建筑设计必须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建筑师必须先从城市大环境入手,分析建筑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作用和地位,确定其布局、高度及体型、使建筑与环境的组合达到最佳。本文分析一具体设计在具体环境中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对当代城市设计的理解。城市设计与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城市景观与城市、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现代城市设计是以建筑外部公共空间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  相似文献   

12.
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形态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城市人口的激增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和生态性带来了考验。地景建筑通过对建筑与地形关系的梳理重组,日益成为协调城市与环境空间关系的重要建筑类型。其中,拟态式地景建筑作为主要类型之一,通过模仿自然界元素形态与大地景观风貌肌理使建筑融入城市与生态空间中,可以活跃城市空间的枯燥氛围,保持建筑与场所生态空间连续性。该文论述了拟态式地景建筑的概念、内涵及拟态方式,并从自然地貌、自然元素、自然景观三方面对拟态式地景建筑设计策略进行解析,以期发挥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城市开放空间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盐城中学南校区规划和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环境建设和建筑设计与现代教育理念变革相关。通过江苏省盐城中学规划设计工程案例研究,论文着重从构思理念、道路组织、空间序列、建筑景观等方面探讨了城市设计原理与现代校园规划建设的关系,并指出城市设计同样应成为我国未来校园规划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4.
城市景观美学初探——兼谈钟祥市城市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 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容、市貌和形象等等。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 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 和愉快感。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下及人文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聚合。任何一个城市的面貌都是自然地理和人文特点外表的反映。 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不同,由此而形成的城市风貌也必然不同。它们各具自己的特色 和个性,这也就是城市风格和特色的由来。   城市景观的范围很广,除建筑、道路、交通、雕塑外,城市的社会秩序、交通秩序、环境卫生 、居民生活场所、商店、橱窗、居民装束、照明灯彩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建筑是城市景 观的主要部分,在视觉感观上占主导地位。另外,道路和公共设施以及环境景观和由山水林木 花卉等构成的自然景观也是十分重要的。景观建筑美学是建立在单体建筑(或建筑组群美)以 及空间景观造型与物质等空间元素彼此间协调关系之上的。一个城市的面貌优美与否,除了 自然环境之外,还在于它是否与旧建筑艺术(传统手法)处理得协调,城市面貌才能丰富多采, 新容和旧貌才容易达到相得益彰,这个城市的特性才会显现出来。因而,城市景观设计应注意 使城市景观具有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水区建筑是滨水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塑造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与滨水区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滨水区建筑景观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城市滨水区建筑景观的设计原则、滨水建筑的立面塑造、滨水建筑天际线的塑造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如何创造一个适宜的整体空间环境,是本工程的设计立意,加强建筑的城市观念,强调空间是建筑的主角,针对外部环境内部化的思路,使建筑在功能、交通、环境、空间以及景观效应等方面具有群体性,寻求更丰富和更有效的建筑和城市空间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紫雯  王媛 《城市规划》2004,28(7):14-20
近年来,国内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造成了部分城市景观破坏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城市建设中运用整体性的规划手段,保护城市的特色。文章通过对杭州传统历史街区景观特质的调查研究,以环湖地区为例,从景观的空间网络结构、景观特征要素、建筑空间分布格局、建筑尺度以及细部特征几方面出发,分析了该地区内不同功能街区之间的景观区别与渗透联系的整体协调特征;详细地阐明了传统景观的整体性分析方法与原理。  相似文献   

18.
胡华  曾坚  马剑 《世界建筑》2006,(10):116-120
本文从建筑和灯光两个层面诠释了建筑夜景的景观营造特点。一方面,建筑细部、建筑形体、建筑空间等建筑要素在灯光下获得再现和凸显;另一方面,灯光以建筑为载体表现光本身的明暗、色彩和动静变化。建筑和灯光互为依托成为夜空下灿烂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焦山观澜阁为研究目标,通过对观澜阁的单体平、立面以及结构特点、周围环境的研究,论述观澜阁的空间特点和空间功能,力求了解楼阁建筑与其他建筑结合所产的空间效果、了解楼阁建筑的单体空间、立面虚实与景观的关系。以及了解兼顾观赏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楼阁建筑的空间特点。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5)
标志性建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重要特点,人们往往能够通过它来解读一个城市的性格和历史文化。分析河南地域内标志性建筑空间形态和文化内涵,从而创造高品质的城市景观空间系统、弘扬中原文化,创造有特色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