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尾矿的力学特性与粉粒含量有关,但目前对粉粒含量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为了研究粉粒含量对尾矿力学性质的影响及其细观机制,通过显微观测、三轴试验和离散元模拟,研究砂粒和粉粒的显微特征,分析尾矿的临界粉粒含量,并讨论粉粒含量效应的细观力学机制。结果表明:砂粒和粉粒在粒径分布、棱角性和表面形貌方面存在差异,粒径小于30 µm的颗粒具有独特的显微特征;随着粉粒含量的增加,混合尾矿逐渐由砂性尾矿过渡到粉性尾矿,临界粉粒含量在30%~50%范围;理论推导证明,粉粒的粒径和弹性模量越小,相同力作用下的土体形变越大;从介观上看,粉粒含量的增加弱化了原有的强力链,是导致粉粒含量效应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揭示了混合尾矿的细观力学行为机制,为宏细观关联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尾矿配制商品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首钢迁安尾矿的材性,其尾矿人工砂石在普通商品混凝土、高密实混凝土及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与满意效果,对解决天然砂资源短缺和尾矿资源的利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铜尾矿对水泥生料易烧性及水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华  赵晶 《房材与应用》1999,27(2):8-9,15
本文研究了利用铜尾矿全代铁粉和部分取代粘土、石灰石配料时,铜尾矿对水泥生料易烧性有水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铜尾矿配料可明显改善生料的易烧性,对水泥强度的影响为早期强度较低,但后期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尾矿坝液化判别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尾矿坝液化判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尾矿坝在不同深度和不同沉积滩距离处的放大系数和折减系数来计算动剪应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考虑尾矿坝坝体的刚度和距离对液化特性的影响。结合大量的现场标贯试验和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细粒含量对尾矿材料液化特性的影响,并提出细粒含量对尾矿材料液化特性影响的修正公式。通过考虑上覆有效应力、钻孔直径、钻杆长度、落锤条件以及细粒含量等影响因素,对尾矿材料的抗液化强度进行修正。结合抗液化安全系数的概念,比较动剪应力和抗液化强度,判别尾矿材料的液化程度。使用Visual Fortran语言,编制与提出的尾矿坝液化判别方法相应的液化判别程序,便于该方法在尾矿坝液化判别方面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T/CECS 732—2020《铅锌、铁尾矿微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已经发布,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为便于理解标准条款的具体含义,正确贯彻实施标准的具体要求和规定,介绍了该规程的编制背景和意义,对规程的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铅锌、铁尾矿微粉技术指标、混凝土配合比和性能等主要章节条款进行了解释和说明,重点对铅锌、铁尾矿微粉的比表面积、需水量比、亚甲蓝值、活性指数、三氧化硫含量、氯离子含量、浸出重金属含量限值等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及成熟度作了阐述,以利于标准实施。  相似文献   

6.
尾矿胶结充填体的干缩、硬化过程易使内部形成初始缺陷,为研究含不同初始缺陷的尾矿胶结充填体物理、力学和破坏特征,在尾矿胶结充填体中加入不同含量引气剂(AEA)进行模拟充填体的初始缺陷,通过扫描电镜、XRD图谱、单轴压缩和声发射试验进行分析。运用尖点突变模型,根据应力–应变曲线求出不同初始缺陷充填体的突变预警区间,与声发射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加入AEA会使充填体内部气泡、孔洞、孔隙增加,导致初始缺陷增加,声发射信号数量大大减少;随着AEA加入,充填体压密阶段与全过程时间占比增加,弹性阶段与全过程时间占比减少,破坏过程中大尺度裂纹数量减少,增加了内部裂纹的无序性,从延–脆性破坏变为延性破坏模式;不同含量AEA充填体突变预警区间与声发射破坏前兆信息相对应,通过突变预警区间可以有效预测不同初始缺陷尾矿胶结充填体的稳定性,为矿山安全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5)
金、铂、钯均为稀有贵金属,原矿中共生或合金中共存,在矿山生产中基本只分析金的含量,而铂、钯很少进行含量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含金、铂、钯的合粒用王水溶解、萃取后进行金、铂、钯连续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矿床的形成与碱性杂岩体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杂岩体的成因、成岩时代、岩石类型以及岩体的含金性和部分同位素的特征分析,探讨了岩体与矿床的成岩关系。同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大量成矿信息,总结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四种尾矿的矿物组成,热稳定性、微量成分和加热过程相转变规律,确定四种尾矿的易烧性和活性。用四种尾矿配料的低热耗烧高强水泥熟料的机理,确定了尾矿配料熟料形成动力学。得出了尾矿配料和粘土配料的熟料形成的反应表现活化能和尾矿配料节能效果的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10.
将铁尾矿砂代替天然河砂制备水泥砂浆,通过测试其浆体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指标,分析了铁尾矿水泥砂浆的材料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铁尾矿砂浆比天然河砂砂浆流动性降低,而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更高。水养条件下,铁尾矿砂浆发生膨胀,而天然河砂砂浆收缩。自然干燥状态下,两类试件均发生明显收缩现象。50次冻融循环及酸、碱溶液浸泡下,铁尾矿砂浆表现出较好的抗冻性和耐酸碱侵蚀性。随铁尾矿中可磁选颗粒含量增加,铁尾矿水泥胶砂试件早期力学性能提高,28d龄期时则降低。28d龄期时不含可磁选颗粒的铁尾矿水泥胶砂试件具有更高的无害孔含量,有利于提高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江西银峰尖金矿选矿试验与生产实践情况,阐述选矿流程,强调粗粒金早收多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相关系数和旋转因子分析认为,金家金矿Au、Bi、Ag为主要成矿元素,Au与Bi关系密切(正相关),Au与Co呈负相关。Au、Ag、As、Bi、Hg、Mo、Sb是找矿指示元素。在矿体与围岩的界面处,大部分元素如Cu、Pb、Zn等都显示异常,为围岩中的元素受深熔、变形作用向构造区运移在断裂带两侧集中的结果,对金成矿起到一定的作用。金家矿床不同地段原生晕组合不同,刘屯(Ⅰ)原生晕为两套组合,即矿体晕和矿尾晕;金屯(Ⅱ)原生晕为三套组合即矿上晕、矿体晕、矿尾晕。运用元素组合特征,分析剥蚀水平,可有效指导下一步找矿。  相似文献   

13.
隈子金矿床与辽河群盖县组合金硅质体关系密切,硅质体属于变质分异而成。矿床成因类型为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大阶段:原始分散型矿源体阶段、变质再生型矿源体阶段、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成矿阶段。辽南大多数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与隈子金矿相似。初步建立了这类与变质—岩浆作用有关的系列金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金矿床包裹体中气晕、离子晕特征及其垂直分带性,根据金矿成矿成晕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点和金矿床气晕、离子晕的分带规律建立了金矿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的叠加晕模型,总结出了应用包裹体地球化学找金的指示参数和盲矿预测及判别金矿剥蚀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驾鹿矿田既有葫芦沟蚀变岩型金矿,亦有石英脉型金矿。太华群地层、断裂构造以及岩浆活动是矿田金矿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太华群秦仓沟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含丰富的成矿元素,是金矿的初始矿源层。矿田内呈东西向的朱家沟断裂为区域性深大断裂,是成矿的导矿构造;北东向构造最发育,不同级次北东向断裂是金矿的导矿、配矿和容矿构造;南北向断裂是东西、北东向大断裂派生的次级容矿断裂,亦是石英脉型金矿的赋存场所。燕山期岩浆活动对成矿起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东西向朱家沟断裂与北东向主干断裂交汇的三角地带是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6.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产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第四、五层之间的互层带和大石桥组三段五层与盖县组地层的接触面上。矿化类型为含金黑云变粒岩型、含金硅质岩型。矿体受层滑断层控制呈层状、似层状。地质特征和测试数据显示,容矿岩石黑云变粒岩、硅质岩是辽东裂谷中晚期海底火山-喷流作用形成的地质体。它既是矿源岩又是赋矿层,是经印支期重熔花岗岩热动力改造作用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土工合成材料与细粒尾矿界面作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有色金属铜矿的细粒尾矿为加筋填料土,利用拉拔试验,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带和土工格栅)在填料土不同密实度、含水量及垂直荷载作用下,土工合成材料与填料土的界面作用特性,以及细粒尾矿加筋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依据地洼成矿理论对河南省金矿的成矿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认为省内金矿床多属岩浆热液再造富集型多因复成矿床。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和不同型式、不同规模、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控制了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分析了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指出了找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陕西秦岭泥盆系金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秦岭泥盆系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已探明超大型、大型多金属矿床十余处,近年来又相继发现一批中—大—特大型金矿床。该区金矿的控矿条件为地层岩性和构造,特别是脆-韧性剪切带。总结了秦岭泥盆系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矽卡岩型金矿床地质研究和勘查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统计和研究,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同矽卡岩型金矿床地质勘查与研究的进展和问题。认为,无论是矽卡岩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成矿构造背景、物理化学条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还是含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都与碰撞造山成矿模式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