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从乡土民居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关系视角,探讨在政治移民导致的居住地理环境发生变迁过程中,黔中屯堡岩石民居通过就地取材、改造山地地形、调整居住模式的方法,成功解决了继承民族居住文化与适应陌生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而分析特殊政治军事属性、固有建筑形制、特定地理条件等三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和交融,塑造出屯堡岩石民居的多重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安顺屯堡民居建筑结构主要分为木质结构、石头结构以及石木结构三种类型,不同材料的房屋构件有着其特定的构成形式。为了更好地探讨屯堡民居建筑结构的装饰艺术,文章介绍了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起源和形式,探究了屯堡民居建筑结构装饰样式,以期为安顺屯堡民居建筑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3.
王蕾蕾  何颖娴 《南方建筑》2006,(12):114-115
贵州安顺屯堡民居是一种特有的民居的形式,它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及地理环境的背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安顺屯堡民居文化的形成、探讨了安顺之所以能够将民居形制保留下来的原因,并简要介绍了屯堡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理念与地缘特征的高度融合--聚焦屯堡建筑及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江萍  曹春霞 《华中建筑》2004,22(3):123-126
地处贵州安顺的屯堡民居群落是我国民居聚落当中个非常有特色的民居体系,通过对屯堡民居的落聚特征、文化背景以及屯堡建筑的机理、构造、取材等方面的解析,针对如何体现城市历史的连续性,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积累,体现我国民居聚落种井然有序的新陈代谢过程,提出了屯堡民居古城保护些措施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贵州安顺地区的屯堡民居是我国一个独具特色的民居群落,通过对其聚落、建筑所蕴含的的战争和移民文化的解析,揭示政治丈化背景和地域环境对建筑形式的深厚影响。  相似文献   

6.
最初的黔中屯堡形成于明朝初年,是“卫所制度”下由外地征发至黔的军士就地屯驻营建、并经过600余年发展演变而成,其民居非常具有特色。为了总结屯堡民居的系统化、类型化特征,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详细测绘、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概括了贵州安顺地区屯堡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基本形制,分析了各种民居类型的形成演变过程。文章的主要结论是:当地民居普遍形成了以“三合院”、“四合院”为基础的平面布局和石木结合的结构与立面形式,合院式民居是构成聚落的基本单元;铺面、随地形变化的院落、组合院落、碉楼-院落体系、外来文化影响下的院落等是基本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屯堡村落还形成了一种由“小院”而“大院”最终构成“村落”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7.
安顺屯堡1肇始于明朝的军屯,以妇女服饰、地戏、城堡式民居等为特征;石头民居的外皮引起了民居发展的误读。文章在调研和方志的研究分析基础上,结合经济—人口—居住的相互关系,剖析了屯堡民居的发展进程:明朝屯军为军队编制,享受营房保障;清朝裁卫并州之后,屯军由军转民,住宅也转化为自建;人口、经济的增长先后带动了住宅的横向和竖向扩展;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次变化与波折。  相似文献   

8.
王璇  石田  侯方 《山西建筑》2008,34(14):50-51
在总结徽州民居形式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徽州民居完美体现了自然环境、传统哲学思维、大文化村传统、地域风俗文化的融合,并从徽州民用建筑的形式语言出发,挖掘徽州民居建筑的景观价值,以期对中国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郎维宏  黄榜泉 《建筑》2008,(5):67-68
贵州安顺屯堡民居形成至今六百年来仍保留着明代汉族古建筑的特征,其精美而独特的装饰艺术对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屯堡民居的垂花门、木雕窗、石地漏等主要装饰构件,更显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徽州传统民居的形式、功能等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需要。为进一步获取住户对徽州传统民居的现代宜居性居住诉求,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徽州地区400户传统民居住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徽州传统民居现存状态,并依据住户的居住诉求对徽州传统民居现状问题进行总结。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民居在营造耐久、布局适用、自然环境、安全、经济、人力因素等方面均存在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木雅民居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其营造方式受其所处的环境、气候、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体现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和营造智慧。本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木雅民居营造的工序流程和技艺要点,再现木雅民居营造过程的原真性。  相似文献   

12.
王福云  李泉涛 《工业建筑》2005,35(Z1):43-45
从环境总体设计到住宅的适应性设计等七个方面讨论了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防老”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
黄禹康 《住宅科技》2010,30(7):21-24
传统民居建筑保护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通过对凤凰古城沱江镇的传统民居建筑应顺于自然环境、共存于自然生态的建筑理念,是对当代住宅建筑的发展与传统民居建筑的保存中能否寻找共存的建筑文化环境的可能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民居建筑在人居环境、道路交通和公共设施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开封市双龙巷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调研、资料收集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开封市旧城区改造及对传统民届保护的总体规划要求,通过建筑布置设计、围护结构改造,自然通风组织等设计方案,使双龙巷传统民居的人居环境在可持续改造后更具舒适性、安全性和节能性。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传统民居地域特质与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着重分析了四川盆地传统民居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民居的空间形态特征和营建技术特征;提出其地域特质的形成因素主要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多元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庾汉成 《工业建筑》2011,41(7):50-53
太阳能供暖是太阳能利用领域中比较简单实用、行之有效并且在经济上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一种应用技术。在村镇住宅建设中应用,对节约能源,保护大气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细致地研究传统民居与自然融合的特点,是现阶段编制村镇规划的基础,是在村镇规划层面指导太阳能供暖技术在村镇建筑建设中应用的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17.
杨丽 《住宅科技》2011,31(11):53-56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地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提高,生态环保成为建筑设计新的主题。文章介绍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民居的民族特色和生态设计思想。吊脚楼民居是朴素实用、生态有机、充满活力的建筑,其建筑精髓值得我们传承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受传统哲学思想支配,体现了传统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本文从阐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观念着手,分析了湖南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揭示了湖南传统民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中隐含的中国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最后指出了传统民居的生态环境在当今和谐社会宜居社区的规划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浙东南传统民居是浙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色。气候、地理等生态要素对浙东南传统民居有重要的影响。浙东南传统民居的选址环境、形体布局、结构构架、节点构造、材料利用等方面都体现了对生态的适应。研究浙东南传统民居如何适应当地生态有助于深入认识传统民居地域性。  相似文献   

20.
天水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天水城市的文化民俗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作为文化载体的民居建筑也因此呈现出北雄南秀的风格特征。天水民居拥有数量众多而又风格独特的明清时代土木结构四合院居民院落群,这些传统民居设计精巧,布局严整,营造着一种质朴的意境和书香气息。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天水民居建筑遗产文化的精髓,以此推进天水的城市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