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建筑中的连廊经常使用单跨框架结构,而关于单跨框架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定量评价较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设计了17个连廊框架模型,分别进行基于动力增量分析方法的倒塌易损性分析,用倒塌概率和安全储备系数定量评价各模型的抗震倒塌能力。结果显示,相比同层数的双跨框架结构,本例单跨框架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冗余度高;1层乙类单跨框架结构,通过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或提高一度计算地震作用均能提高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使结构倒塌概率在可接受的范围,且提高一度计算地震作用比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更能提高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提高框架梁的抗震性能对提高结构抗震倒塌能力作用很小,而提高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能较大地提高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用安全储备系数归一条件下的造价来评价,提高框架柱抗震性能比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更经济。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调研,搜集和整理了我国近年来关于建筑结构地震倒塌易损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我国建筑结构地震倒塌易损性数据库。基于经典的Cornell地震风险概率计算公式,分别以谱加速度和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强度参数,计算了我国建筑结构的地震倒塌风险概率。通过与美国抗震设计规范FEMA P750和欧洲学者建议的关于建筑结构地震倒塌风险的相关要求进行对比,对我国建筑结构的地震倒塌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并未对结构地震倒塌风险做一致性要求,因此,我国建筑结构的地震倒塌风险概率结果分布较广;随着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等级的提高,其地震倒塌风险概率也随之增加;相比于美国规范和欧洲学者研究成果,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尚不能对结构的地震倒塌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王玉岚 《国外建材科技》2009,30(5):60-64,73
基于汶川地震造成的建筑结构震害分析,从正确进行建筑物选址、注重抗震设计、提高低烈度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全面实施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改造、提高学校和医院的抗震设防标准、开展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研究、推广和应用新型抗震建筑结构体系、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增强全民的抗震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能的措施。结果表明,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是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4.
《钢结构》2008,23(8):94-94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许多房屋倒塌以及重大人员伤亡,建筑的防震、抗震性能引发颇多关注。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推广使用隔振技术或抗震建筑,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对建设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在施工过程中,防震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做好防震措施,一方面可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居民的人身安全。本文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设计为切入点,对于当前我国建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提高我国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震丙类、小震乙类、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4个性能目标,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IDA)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进行了分析。以小震丙类建筑为基准,研究结果表明: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设计的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基本上能够达到“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6度设防时,按乙类建筑提高抗震措施或按中震性能目标提高设计地震作用,对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影响不大;7度设防时,按中震性能目标设计能显著提高结构的抗倒塌能力;8度设防时,提高抗震措施等级和提高设计地震作用都能够大幅提高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尤其按中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抵御加速度峰值1000gal以上的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建筑抗震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尤其是抗倒塌能力设计目标应根据其所在场地未来一定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性来设定。首先介绍了基于动力增量分析(IDA)的结构倒塌易损性分析方法,随后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分别给出了结构抗倒塌能力和结构所面临地震危险性的概率模型,进而根据结构在未来一定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倒塌概率,对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以一座7度抗震设防的RC框架结构为例,计算了该RC框架结构在3个同为7度抗震设防而地震危险性不同地区的地震倒塌风险,指出仅以抗震设防烈度作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依据所存在的不足,建议应基于一致倒塌风险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并提出了相关结构抗震设计方法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浅析建筑物倒塌的原因及防止连续倒塌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怡然  朱博 《山西建筑》2008,34(7):119-120
从建筑物在工程中的抗震设计问题、建筑抗倒塌设计的策略、建筑物发生连续倒塌的机理及防倒塌设计方法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不同的建筑物应根据其潜在的危险程度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以达到提高建筑物抗倒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建筑结构的倒塌可分为两种模式:建筑物侧向增量倒塌与竖向连续倒塌。本文论述了建筑物结构失效模式的如何辨识以及侧向倒塌能力点确定准则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现有的连续倒塌研究方法,尤其是基于备用荷载路径的竖向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为建筑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研究以及结构抗震性能评定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9,(22)
近些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大量房屋倒塌,很多人在地震中丧生。为了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应当在建筑结构设计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从汶川震害看建筑抗震设计应改进之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分析,总结强震作用下北川、映秀镇、汉旺镇三个重灾区房屋大量倒塌的原因,提出从规划设计源头上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思路:规划选址避开危险处,适当提高重点设防区建筑抗震设防标准,采用有利抗震的结构体系构造做法.  相似文献   

12.
郭振东 《山西建筑》2013,(34):69-70
针对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提高建筑质量的一些方法措施进行了研究,以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制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对建筑结构地震倒塌风险表征参数及其控制水准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工程设计与控制中,可采用规范GB 50011-2010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作为倒塌的判别标准,采用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超越概率表征建筑的地震倒塌风险,风险控制水准建议取10%;其次对基于统一地震危险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灾害直接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从地震灾害的统计数据中看,倒塌的房屋中大多数是缺少抗震加固措施的普通民宅.受经济、技术条件制约,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建筑物很难达到基本抗震设防要求,因此找到一种既经济又有实用价值的建筑抗震设计、施工方案,对改善农居建筑的抗震水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我国大地震的震级、场地与结构震害特点进行了概述,通过调查与分析建筑结构倒塌破坏的共性原因,提出了一些建筑结构设计的建议,以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大地震后,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很多房屋倒塌、损毁。灾区的地震烈度超过了当地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强大的破坏力是造成建筑物大量倒塌的主要原因。在建设中,除了按国家标准完成各种建设项目的抗震设计,还要注意到实验室的抗震设计在所有的建筑中的地位是很特殊的。由于实验室内存放有大量设备、仪器、药物、制剂等,如果一旦在地震中倒塌,除了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7.
刘砚山 《河南建材》2012,(1):142-143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表明,砌体和砌体-框架建筑的破坏倒塌严重,造成了重大损失。现阶段,郑州市都市村庄建筑以砌体和砌体-框架建筑为主,因此了解都市村庄建筑现状,对郑州市都市村庄建筑抗震性能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通过对郑州市十多个都市村庄的调查,分析了本地区建筑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都市村庄建筑抗震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的抗震防塌设计成为了现今建筑工程设计环节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简述建筑结构的抗震防倒塌设计基本要求和建筑抗震防塌设计的基本思想,探究了建筑抗震防塌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的特大地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震区建筑物80%以上倒塌,经济损失高达1900亿以上。因此规范、提高建筑物的防震抗震水平,制定小城镇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的必要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单跨框架结构大量存在于中小学建筑中,中小学建筑已提高到乙类设防,根据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框架结构不宜为单跨框架;乙类设防时,不应为单跨框架.单跨框架是一种抗震严重不利体系,缺乏冗余约束,易发生整体倒塌.若从构件加固层次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不但造价高、施工复杂,而且效果也不明显.加设支撑是一种改变建筑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