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震动了大半个中国,考验了中国政府,也考验了中国人民。在大灾面前,我们的政府果断冷静,急人民所急,帮人民所需,解人民所难。我们的人民心系灾区,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不惜一切代价,克服重重困难,在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出现在灾情第一现场,感人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相似文献   

2.
陈铭意 《山西建筑》2009,35(22):349-350
对重庆市人民公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民公园综合改造设计的目的、原则及基本设计构思,详细介绍了重庆市人民公园综合改造的规划设计,以使人民公园的开发建设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0):50-51
安康市汉滨区法院作为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团"制度试点单位,经过7年的试点,在实施方案制定、人民陪审团成员人才库筹建、工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人民陪审团审判的启动机制单一、人民陪审团成员组成不适当、人民陪审团意见仅为合议庭裁判时的重要参考、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赋予当事人选择人民陪审团审判的权利、完善人民陪审团成员遴选、将人民陪审团意见作为合议庭裁判时的重要依据、创新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机制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经历了1966年大地震的邢台人民感同身受。在第一时间里,邢台人民与灾民人民的心紧紧相连:捐款,献血,一线抢险,援建过渡安置房……邢台人民激励着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勇气。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5):274-275
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来分享的问题,是一个执政党发展的性质和本质问题,体现的是对待发展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决定发展思路、发展决策、发展战略、发展着力点的总开关等方面阐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经验所在。本文从依靠力量在人民、执政根基在人民、发展理念为人民、发展目标为人民、思想准备为人民、工作方法尊重人民等方面阐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经验所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5)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政府应当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的政务信息与社会和人民紧密相关,应当增强其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当前我国政府通过行政立法、电子政务、微博问政、等方式丰富了政务信息公开的形式,拓宽了民意监督渠道。同时,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更好的服务人民,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4):269-271
作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我们的每一次改革都是围绕着切实满足人民的需求来推进,因此,改革中的实践和理论是我们继续进行改革的宝贵财富。十九大正式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为了有序高效的深化改革,我们需要紧紧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需要时刻倾听人民的呼声,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人民是唯一的吗?人民是人还是民?人民是谁?对人民的审视,关联着现代国家的行政合法性与正当性,也构成了公共性的价值根基。基于学术史的梳理,重新将"人民"引入行政学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在理论和实践取向上,"人民"总是在形式和口号上成为行政目标的代名词,其价值蕴涵经历了数次内部的分化与流变,最终实现了行政公共性等同于人民权力与价值的理论确认。"人民至上"作为一种行政价值,在实践和价值的双重维度上引领了我国公共生活与行政变革的良序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中显示出正当性与确证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程晓丽 《住宅产业》2021,(2):26-26,58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苏海明始终关注着人民所需,站稳人民立场,代表着人民利益。“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2021年,他带着同样的期盼,又一次来到了全国两会现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174-175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民众参与司法,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重要体现,设立初衷原为监督监督者,在以往的试点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可是随着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将何去何从成为该项制度最大的困境,人民监督员制度既然是人民行使监督权的体现,就应继续发挥作用,寻找新出路。  相似文献   

11.
何艳玲 《城市规划》2024,(1):4-11+20
人民城市建设是对城市治理如何实现人民更美好生活的回应,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城市的深刻体现。目前关于城市发展的理论从城市的公共价值、城市发展问题等进行了较系统论述,但结合城市中的人民属性对超大城市的复杂治理及如何回应人民需求做出清晰解释尚不充分。人民城市的建设与人民需求的回应在本质上与城市权利的分配有关。据此,基于城市权利理论可以理顺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人民性的认知,同时基于具体治理场景的分析也能够发现城市中人民的共有需求,即街头繁荣、烟火气息、线下欢聚,常人可达、情感共鸣。这五大需求的提出和实现,为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也可能让城市更贴近人民、更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4)
<正>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意蕴双传学在1月19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党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党的根本立场,也具有鲜明的方法论价值,对于推动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道理的有力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4):123-130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广西进行了民主建政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广西的民主建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军管会时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期,再由人民代表会议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民主建政在政治上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标志着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同时,民主建政还激发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增进了人民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对顺利完成各项社会改造和民主改革、恢复与促进国民经济的任务,以及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珂  董长安 《建筑电气》2010,29(2):28-31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的特点,结合规范的具体规定和人民防空地下室平战结合的使用要求,论述了人民防空地下室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几种与电气专业有关的人防专用设备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宪法所确认和包含的根本方针和准则。这些原则决定了宪法发展的基本方向,规定了公民行为的根本准则,确定了立法活动的基础和指导方针。1.人民主权原则。我国《宪法》第2条确认了这一原则,并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宪法》第2条一方面宣告了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
陪审制度最初来源于英国,后来美国、德国、日本也借鉴了陪审制度。我国在清朝末年引进了类似的陪审制度,马锡五审判方式体现了陪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陪审的重要性。虽然,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经过很多次改革,但仍存在问题。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法》,给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注入了新的血液,继而也给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带来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仕杰 《广东建材》2007,(9):280-281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实施,捍卫了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7)
园林建设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园林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探讨园林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园林施工科学管理对策,以此促进城市园林施工规范建设,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9)
<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系列要求的提出,更加突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了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高度自觉和对群众路线的牢固把握。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牢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善用群众路线这一法宝,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治理之中,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4,(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筑行业在不断寻求能够有效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掩蔽等需要的途径。近年来,国家和建筑行业对人民防空地下室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将人民防空地下室的设计和施工放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位置。我国的人民防空地下室的建筑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严重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将对人民防空地下室建筑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