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军 《供水技术》2009,3(6):59-61
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是提高城市供水水质的重要措施,介绍了天津市在城市供水水质监管上进行的大量探索和实践。通过建立水质监测网络,积极开展水质督察工作,有效保证了供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物联网概念和国内外水质监测技术发展现状,结合现有供水企业中水质监测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情况,提出了在线水质监测的发展方向,并设计了水质监测物联网应用的基本框架结构,该结构扩展了现有饮用水的水质监测范围,整合并完善了实际应用及研究中的主要水质监测技术和搭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物联网应用在水质监测中应关注和研究的若干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保证城市供水水源水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供水水质特别是配水管网水质,保证到户龙头水水质合格,是当前全面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重要任务.阐述了影响配水管网水质的主要因素、管网水质监测的主要指标、管网水质监测的现实意义、管网水质监测技术手段和管网监测系统的主要作用,并从水质仪表的选型以及水质监测点的合理选择方面分析了管网水质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供水企业管网水质监测与水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管网水质监测系统有助于为开展管网建模与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完善供水企业的水盾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福州市住宅二次供水水质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供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次供水引起的水质污染 ,提出了保障水质 ,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的数字化调控途径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信息的间隙性、被动性和延迟性特征,提出了管网水质数字化调控理念.从供水管网水质数字信息收集、管网水质信息的在线数字评估和管网水质模型构建方面对实现管网水质数字调控途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管网水质数字化调控技术在上海世博园区供水管网优化运行信息化平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市政供水管网水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志宏 《山西建筑》2010,36(4):210-211
分析了市政管网水质存在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通过具体事例探讨了改善供水管网水质的方法,以解决供水管网存在的水质问题,整体改善供水管网水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当前水质模型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论述了水质模型的建立方法与过程,以及水质模型方程的基本形式。这对于推动建立河流水质模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项菡 《供水技术》2008,2(2):58-59
阐述了管网水质稳定性、管网结构以及管网运行管理上的缺陷对水质的影响,并对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管网水水质,加强水质的控制与管理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建立出厂水水质稳定性评价体系,加大加快管网改造力度,优化管网运行管理,健全消防供水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江水水质是利用江水源热泵技术时必须考虑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影响江水源热泵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江水源热泵换热器结垢的水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主要水质指标及其取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作为水源热泵源水的江水水质类别。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检测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多个指标并同时满足的难度,提出了水质结垢潜能值的概念。作为水源热泵用水质综合评价指标,水质结垢潜能值既考虑了主要水质参数对水源热泵换热器结垢的综合作用,又能够简便快速地为工程应用中的水质判断和系统选择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水质预警系统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全面和实时掌握西江水源水质基本状况、变化趋势和规律,有效监控水源水质污染事故,强化水源水质监测和预警作用,以西江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为基础,在国内首次建成了具有三道防线(水源地取水口、鸦岗配水泵站和水厂入口)的水源水质预警系统,提高了对水源突发水质污染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对于保障广州市饮用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重点介绍了西江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水质指标选择、在线监测仪器配置、系统组成和基本特性,对城市水源水质预警系统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月龙  杨云龙 《山西建筑》2003,29(14):68-69
在分析源水水质的基础上 ,针对传统水处理工艺净化富营养化水源水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采用生物预处理工艺处理富营养化水源水的研究方案 ,并对研究方案水源水中的各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陶粒滤柱作为预处理工艺,考察了其对滏阳河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并确定了运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滤柱对各种藻的去除效果不同,且去除率随滤速的上升而降低;有机物的去除率受滤速影响不大,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生物预处理不但能够降低混凝剂的用量,而且使溶解氧增大,改善了水质。  相似文献   

13.
某大豆综合加工企业废水再生利用工程包括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工程,二级处理采用无机膜分离预处理/气浮/生物氧化工艺,深度处理采用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微絮凝直流过滤工艺,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冷却用水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标准,回用为生产车间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用水及厂区绿化用水。  相似文献   

14.
许多水厂已经或正在准备采用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BCO)技术来提高水质,由于对生化处理缺乏深入了解及受传统预加氯处理的限制,现在已经运行的生化处理工艺并不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在对预加氯与否所测得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流程生物氧化(EPBO)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
浙江石臼漾水厂优化净水工艺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石臼漾水厂的原水以氨氮、CODMn等有机微污染为主,为了提高饮用水水质,该厂先后进行了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强化常规混凝、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等技术改造,取得了稳定的运行效果,总的制水成本约增加0.29元/m^3。  相似文献   

16.
昆山市给水工程改善水质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昆山市的供水现状以及已实施的、将要实施的一系列改善水质的措施,包括:在全市实施区域供水,逐步用以阳澄湖为水源的规模化水厂替代分散在各镇、村的以地下水和内河、湖泊水为水源的水厂;实施水源生态保护工程,改善原水水质;改进水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对受到微污染的原水采用生物预处理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实施分质供水。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水源地嗅味物质频发、严重威胁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问题,对太湖某饮用水厂进行了从原水到出厂水的全流程检测,分析了原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含量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探究了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规律。原水中的主要致嗅物质为β-紫罗兰酮(β-Ion)、2,4,6-三氯苯甲醚(TCA)、二甲基三硫醚(DMTS)以及β-环柠檬醛(β-cyc),其主要源于藻类活动以及有机物的降解。DMTS含量与T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β-Ion含量与COD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并与叶绿素a(Chl-a)含量和UV254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饮用水厂处理工艺中,臭氧和生物预处理对TCA和β-cyc有一定去除效果;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主要嗅味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超滤膜过滤可对DMTS与TCA进一步去除。另外,在预处理、原水长距离输送、臭氧处理和清水池储存等过程中均存在嗅味物质含量回升的问题,应受到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生物预处理对饮用水致突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Ames试验分析评价了生物处理作为一种预处理方法,对水源水致突物质以及氯化致突前体物的去除效果;探讨了能效降低或消除饮用水致突活性的处理工艺。试验表明,生物预处理与传统工艺组合是一种降低饮用水致突活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陶位反应器对水源水生物预处理进行研究.试验研究了该反应器对水源水法度、色度、有机物、氨氮等的去除效果;分析探讨了水头损失变化规律;分析比较了生物预处理与其它处理方法对水源水中总有机物(TOC)的去除.结果表明,生物陶粒反应器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预处理设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乔勇 《供水技术》2009,3(1):40-41
针对海水淡化工程中的原水水质和出水要求,通过比较各种预处理方式,提出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采用超滤预处理工艺。介绍了超滤预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并与常规工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