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由原来蔓延扩展式的增量规划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如何有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存量土地,解决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用地需求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文章以城市用地功能评估和重构为导向建立研究框架,在初步分析研究区可承担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对用地功能拟合度评估和经济性评估的分析,得到研究区用地功能综合得分,并进行研究区功能体系重构和布局,随后以南京龙潭保税物流中心地块更新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此次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功能重构视角下的城市地块更新研究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地块更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整体框架的不断发展扩张,土地的开发使原本生态的自我调蓄能力丧失,致使城市"水问题"不断凸显,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在这大背景下,海绵城市规划的概念应运而生,但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层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研究更为有所欠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城市用地布局协调、地块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研究,期望以赣州市职教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将地块量化的海绵城市控制指标纳入控规指标控制体系,实现海绵城市控制要求的法定化,探索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老工业基地城市内"企业大院"用地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据所用地自身的空间结构特征,指出在城市功能转型、企业制度、土地制度改革驱动下,用地更新的必要性;随后从城市用地布局整体协调的视角出发,在充分尊重企业大院混合用地结构、社区文化认同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将其更新为城市街区的规划策略;最后通过实例,探索从企业大院到城市街区"溶解"的规划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数据时空熵的城市功能混合度识别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功能结构及其混合度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无论是对城市规划工程实践还是城市空间问题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结合出租车OD联系数据对北京城市功能混合的时空分异做初步识别与分析;进一步综合POIs与出租车GPS两种异构数据,使用信息熵模型,构建用于定量化评价城市功能混合度的空间熵与时空熵,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证明POIs空间熵与O点时空熵、D点时空熵均显著相关,这证明了两种熵结合使用进行功能混合度评价的合理性,最后基于两种熵的计算得出北京功能混合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来看以三环、四环为中心向外逐渐递减,传统的北京市核心区即中关村核心区、CBD、原东城区、原西城区、二环内,功能混合度最高,望京地区功能混合度较高,天通苑与回龙观地区功能混合度较低。整个分析结论基本符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初步实现了精细化尺度下对城市功能混合度的更准确的定量化识别与评价,可为城市综合功能提升提供支撑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秦成  毛蒋兴  车良革 《规划师》2010,26(8):109-112
以广西南宁、柳州、桂林等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进行城市紧凑度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城市紧凑度总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性大,其中城市用地状况是影响和制约当前广西城市紧凑发展的最大因素。应通过加快紧凑型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结构合理化、控制城市"郊区化"速度等措施,推动广西城市的紧凑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用地混合使用被认为是激发城市活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规划实践中对于用地混合使用的政策引导,对用地混合使用模式、测度方法和效果的探讨相对缺乏。本文梳理国外用地混合使用的概念内涵、类型、测度方法和效果实证,以期全面把握国际用地混合使用的研究前沿。在内涵和模式方面,用地混合使用的概念逐渐深化,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尺度,强调与空间条件相互作用的研究框架;在测度方法方面,众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测度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在效果实证方面,用地混合使用对慢行交通出行和居民健康活动具有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对安全和房价的作用还受其他条件影响,而对城市活力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流域尺度上的城市扩张会对河岸带生境产生显著的 负面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何种用地模式能更有效地支持河岸带 生物多样性。以汉江小流域武汉段为研究对象,从用地强度、 形态和布局3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用地紧凑度评价指标体系。根 据河岸带生境结构及其联系构建城市河岸带生境质量评价体 系。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探究子流域水平 上的城市用地紧凑变化对河岸带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 地紧凑度提升,河岸带综合生境质量显著降低;开发利用强 度、居住用地占比及土地利用混合度是致使河岸带生境变差的 主导因子;用地形态与布局的紧凑变化对河岸带生境质量的影 响不显著,且分形维度指数与河岸带生境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证明了在同等开发强度下,提升城市用地形态与布局紧凑 度是协同城市化与河岸带生物多样性提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下控规编制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落实海绵城市的具体策略。通过组织优化和指标控制等手段,结合我国大多数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开发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综合分析,保证海绵城市与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相结合。通过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能够有效解决城市水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消防站的合理布局与选址,是高效发挥消防救助力量、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基础。本文以《南京市消防站用地控制专项规划》为例,通过建立基于GIS的消防站布局优化模型,探讨了城市用地火灾危险等级,城市道路网密度、道路通行能力等影响要素对消防救灾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消防站布局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空间绩效是衡量城市用地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转型发展背景,提出空间经济绩效导向下的城市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思路,即在定量研究分析城市空间经济绩效的基础上,通过经济绩效和绩效空间的耦合分析,判读出城市绩效样本空间(高效空间生成元)和改进需求空间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作为构建新的城市空间经济绩效网络的依据,最后在地方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约束下提出城市用地布局的优化方案。研究将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宁夏固原市的案例研究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研究定量化和空间可视化,并为城市用地的优化布局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1.
优化城市消防站布局规划灾害救助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消防站的合理布局与选址,是高效发挥消防救助力量,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基础.本文以<南京市消防站用地控制专项规划>为例,通过建立基于GIS的消防站布局优化模型,探讨了城市用地火灾危险等级,城市道路网密度、道路通行能力等影响要素对消防救灾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消防站布局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洪赟 《城市建筑》2013,(8):1-1,7
城市控规希望通过制定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的布局实现对城市发展有效的预控,就必须考虑如何让土地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如何让土地经济最大化,需要在城市控规中运用土地整理的方法对城市土地进行经营性安排和管理,使其对城市用地布局及土地利用的预测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用地是城市社会与城市经济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用地是城市建设与发展基本条件,研究城市用地布局模式的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有效的协调城市各项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认识和创造城市绿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 《华中建筑》2001,19(1):89-91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整体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在保障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城市绿地的现存问题、评价价值、重要作用和相关解决办法的分析,希望在城市绿地的价值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引导城市用地布局朝着健康、持续的人居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下以扩张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人地矛盾,这一问题在建设用地困难的城市中尤为突出,小微绿地可以在有限建设面积下填补服务盲点,提供高效的游憩服务。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上重要的山地城市,绿地建设受诸多因素限制。本研究从场地可达性、空间服务效率与空间使用效率三个维度构建小微绿地空间效率测度体系,以地块为研究单元,对十堰市小微绿地空间效率进行测度。基于空间效率与游憩需求的匹配结果识别需求点,从碎片化的绿斑与“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中选取潜在小微绿地建设点,以实现最大覆盖范围为目标,综合运用K-Means模型与LA位置分配模型,针对现状“低效率—高需求”地块进行小微绿地选址与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十堰市现状有限小微绿地的覆盖范围下,低效率与较低效率地块数量分别占总数的19.1%与20.2%,大量的服务盲区更是造成了绿地的供需失调;(2)63.45%的地块处于低效率与高需求的矛盾状态,居民的游憩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研究通过模型优化,在保持现有绿地布局的基础上,新增113处小微绿地,实现最大范围覆盖城市需求点。对比优化前后的结果表明:(1)空间效率方面,低空间效率地块由46块减少至29块,较高空间效率地块由59块增至138块,高空间效率地块由31块增至101块;(2)空间效率与游憩需求匹配方面,低效率—高需求地块的数量占比由63.45%减少至17.73%,达到预设目标,优化后的布局提升了居民享有小微绿地游憩服务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李海凤 《规划师》2012,28(Z1):20-24
我国目前的新城建设存在"千城一面"、功能分区过于明确、道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避免以上问题,新城的城市设计应采取一系列的激活策略,包括运用混合功能理念,增加小尺度街道,塑造特色空间。上海嘉定新城"紫气东来"重点地块城市设计运用以上激活策略,通过平面混合、垂直混合、时差混合、共享混合4个维度实现功能激活;通过完善车行系统、构建三维立体步行网络,实现交通激活;通过重点刻画城市意向五要素、塑造个性城市空间,实现空间激活。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中心城区夜间活力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夜间活力是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繁荣程度和人口活力的集聚程度的重要反映。对城市夜间活力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满足城市居民活动需求显得日益重要。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上海中心城区的夜间活力展开定量探索,可视化地表达城市夜间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变化规律、不同类型夜间活力的分布差异,并对不同半径范围内的用地布局混合度与夜间生活活力值的相关性变化进行定量测算,探讨用地布局对夜间活力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的夜间活力主要呈现出商务区块状集中、内环内连绵成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城市夜间活力的主要业态为商务办公、酒店住宿、夜间娱乐休闲场所、批发市场、快递物流等,且不同类型的夜间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公共设施用地的大范围集聚正效应略强于居住用地,相反工业用地在周边的集聚具有负效应作用。地块自身以及其距离500m以内的公共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混合布置对地块的活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可为城市夜间活力提升策略中的用地混合、业态布局等方案拟定提供方法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7,(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需抓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结合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具体情况,采用理性的、定制化的"供给管理"方案,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按照中央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文章首先分析了2016年各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城市规划领域取得的成效,以及需求侧导向下我国城市用地功能布局仍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土地竞租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来揭示问题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城市用地功能布局方面的优化;最后结合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面对城市空间的高度集聚以及用地类型的日趋复杂,如何高效科学地识别大规模空间用地类型,成为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基于此,本文从业态功能和城市形态学视角出发,交叉利用建筑形态及业态POI大数据,突破目前已有的业态赋权模型识别方法,在进行空间校准、TF-IDF变换和数据库建构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方法,对不同类型、规模、区位的城市进行系统性的有监督深度学习与智能识别,将城市用地精细识别至国标最小类。同时,从形态指标、布局形态、特殊形态等维度嵌入智能规则,并通过置信度标注、调研反馈和系统自优化等方法,来进一步提高识别的精细度与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前置研究内容,为城市用地、人口和产业布局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以甘肃省某市为例,运用生态学理论和GIS技术,将研究区划分为低敏感区、中敏感区和高敏感区3个等级,进一步分析土地资源的可承载人口,并划定生态功能分区,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发展建议,为城市用地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