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苏清代戏场建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7):148-156
清代时,江苏的戏曲文化非常繁荣,演戏活动非常活跃。与之相应,戏场建筑也颇为普遍,成为当时独特而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但由于自然毁坏和人为破坏,目前大部分戏场建筑已不复存在。根据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作者初步判断江苏现存清代戏场建筑仅约40处。这些戏场建筑弥足珍贵,是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建筑遗产。该文主要分析和研究江苏清代戏场建筑的留存情况、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2.
程明 《中外建筑》2013,(7):60-64
清朝和民国时期,湖南长沙和湘漳韵戏曲活动十分兴盛,戏场建筑随之大量兴建。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着重研究了长沙和湘潭的戏场建筑发展、留存损毁状况、典型实例、戏场形式、建筑特点等。  相似文献   

3.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7,25(10):151-161
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观演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在大量实地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河南清代戏场建筑的留存情况、历史沿革、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4.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9,27(9):167-171
清代时山东戏曲艺术得到蓬勃发展,演戏活动非常活跃。与之相应,作为演出场所的戏场建筑也陆续兴建。但是,由于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大部分戏场建筑已被毁,现存者寥寥无几。该文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山东清代戏场建筑的基本情况,并选择现存有代表性的戏场建筑,分析了其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最后总结了山东清代戏场建筑的主要类型和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5.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12):176-187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悠久深厚。特别是明清时期,演戏活动非常活跃,大量戏场建筑也随之兴建。这些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观演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实地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陕西明清戏场建筑的发展沿革、留存情况、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6.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9,27(7):97-104
清代时,北京的会馆建筑得到迅速发展,会馆戏场成为重要的演出场所和戏场类型。该文根据文献,整理了北京现知的24座清代会馆戏场的资料,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北京留存完整的4座清代会馆戏场,归纳总结了北京清代会馆戏场的形式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方冉 《安徽建筑》2006,13(6):44-46,48
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戏场建筑较为兴盛;其地处中原地区,气候干燥,故遗留下来的戏场建筑的数量多,价值也很高。文章通过对晋南戏场建筑考察分析比较,剖析元和明清不同时期戏场建筑的发展状况、戏场建筑的群体布局、单体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4):37-44
清代时,皇家到处建造戏场建筑。这些戏场的规模差异很大,其中戏台(舞台)的形式有三层大型戏台、二层中型戏台、单层室内戏台等。由于特殊的观演关系,皇家戏场也有非常特殊的建筑形式。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北京清代皇家戏场建筑的历史背景、总体情况、建筑形式、典型实例、空间特征及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9.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6):114-124
明清和民国时期,宗族在祠堂中除了对祖先呈献一般的祭品外,往往还供奉演剧。所以,祠堂中常常建有戏场。浙江现存的传统祠堂戏场建筑就数以百计。祠堂戏场一般呈庭院式,戏台为其表演空间,正对中厅,两侧有看楼或厢廊。这些戏场建筑空间合理,装饰精美,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遗产。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浙江祠堂戏场建筑的文化背景、总体情况、建筑形式、典型实例、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10.
庙宇戏场是传统戏场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戏场类型,其观演品质受观演空间与建筑声环境相互影响,也就是传统建筑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综合运用历史建筑测绘、空间分析和声学测试和分析等方法对三座清代福州庙宇戏场展开研究。从测量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观演空间的封闭性对戏曲演出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成果为传统戏场的保护和活化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7,25(8):149-155
在世界古代剧场史中,中国传统戏场建筑别具一格,迥异于欧洲古典剧场的形式和布局.明清时期,安徽的戏曲文化非常兴盛,特别是明末清初形成的徽剧更是遍及全国,不少地方剧种受其影响,也成为近代京剧艺术的主要源流之一.与之相应,明清时期安徽的传统戏场建筑颇为兴盛,现今所留存者也颇有代表性.在实地考察研究安徽15处传统戏场建筑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安徽传统戏场建筑的留存情况、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和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12.
闫嘉 《建筑与文化》2016,(9):132-133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它共生的演艺场所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戏曲与用餐品茗相结合在中国由来已久。尽管现代商业在空间文化、消费模式、功能需求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传统戏曲与现代餐饮业的结合仍然有广阔的空间。文章从饮食与观戏文化结合历史开始,探讨二者结合模式在现代出现的两种形式,并对传统演艺空间的商业化运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9,27(3):134-141
该文论述了和中国历史上其他戏场类型相比,形成并兴盛于清代的戏园具有室内性、商业性、独立性等明显的特征,并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清代戏曲活动的中心之一的北京戏园的历史沿革、区位分布、空间格局、演出文化等内容,认为其戏园建筑数量众多,格局完整,功能完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上海清代晚期戏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9,27(1):155-161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后,上海开放为商埠,并很快发展成为国际性商业大城市。与之相应的是,各种戏曲剧种也纷纷涌入上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随着戏曲的发展,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戏园逐渐兴起,成为上海清代晚期最为重要的演出场所。清代晚期的上海戏园达百余座,数量居全国之首,在中国剧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根据大量文献史料以及当时的写实性画报中的形象资料,分析了上海清代晚期戏园的历史沿革、空间特征、建筑形式、观演形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