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杭州现有生态带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绿带的保护模式,尤其是中国香港的城市郊野公园的规划、管理模式,提出实施郊野公园建设是积极保护杭州现有6条生态带的最佳形式与途径.从郊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就建设郊野公园的体制、机制问题作了探讨,并就现阶段保护杭州生态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熊丹 《中外建筑》2012,(6):78-79
凯文.林奇在60年代写的《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本文通过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对汉口的城市意象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汉口特有的一些城市要素,从而更好地了解城市意象,以及未来武汉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计立红  王勇 《住宅产业》2007,(11):101-104
1前言人类眼中的大千世界,色彩是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只要拥有正常的视觉和必要的光照条件,人们便能够感知五彩缤纷的万千色彩。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们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当今城市发展中,日趋严峻的城市色彩污染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城市公  相似文献   

4.
传统园林文化在人居环境背景下如何阐释和建构是当下的热点课题.在现代人居的高密度形态下,延续传统山水造园的理念亦存在着诸多现实的矛盾.通过对杭州"庭院深深"住区原地形处理与环境设计案例分析,探讨"新城市山林"的主题建构及其之于当代城市高密度住居环境营造的机遇与矛盾,并从空间形态、游憩功能和健康环境营造等方面进行相关的设计实践和问题探讨,以延伸其现代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功能以及美学娱乐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像杭州西溪湿地这种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幽雅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能给人们提供许多视觉美学享受,是一种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更应该谨慎合理地开发。通过对杭州西溪湿地开发前后景观特征的影响分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形态指数的量化方法探讨了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中的景观特质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以杭州西湖东岸城市景观规划为例,探讨中观尺度滨水自然景观与城市人工景观的关系,运用合理的视觉评价方式,从"景"和"观"两个方面分析,寻找恰当的景观提升方式和途径,就城市景观的管理提出了"景+观"双向调整、建筑高度控制、群体形态优化等一系列具有建设性、可持续的调控策略,对滨水开敞景观的城市设计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林 《江苏建筑》2012,(5):1-2,5
文章以雍正年间《浙江通志》和1995年编纂的《杭州市志》为素材,从古今地方志对杭州的城市记述出发,对其中的城市意象加以阐述,并简要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浅析城市河流水上旅游景观——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晶  倪琪 《华中建筑》2010,28(3):122-124
随着城市河流功能的不断完善,其水上游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在回顾我国城市河流水上旅游产生历程基础上,针对其现阶段面临的景观问题,对水上旅游景观体系的建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以杭州为例,从景观设计学角度分析水上旅游景观规划的理念、方法和优秀经验,以指导其他城市构建科学合理的水上旅游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调查研究——以杭州城市河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思思  倪琪 《华中建筑》2012,(7):121-123
该文实地调研分析杭州主城区城市河道,从生态河道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生态护坡建设与植物配置出发,结合具体实例,重点探讨生态护坡建设的原则、分类和形式;将河道植物分成河岸植物与水生植物,详细分析植物配置形式,阐明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及其与滨水景观小品的搭配,为后续的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作为雨水管理的主要压力和重点区域,是城市海绵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该文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杭州城市道路绿地的雨洪排放模式、管理效果进行分析,提出适宜杭州城市道路绿地的LID技术措施,并对城市道路绿地设施如何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沈实现 《风景园林》2018,25(5):43-47
针对当前乡村景观设计"千村一面"的现象进行剖析,反思美丽乡村建设的困惑。提出传统造园中的相地和借景理论是乡村景观设计的核心基础,乡村天然地具有山林、江湖等自然资源,同时又因村民世代居住而流传下宗族起源和文化认同,这给予设计师难得的机会去挖掘、思考和创作。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也应该以新的语言和技术去创新和探索表达场地特征,当代而又本土的乡村景观。此外,还以皂溪村、龙坞茶村、下杨村3个案例来具体探讨实践过程中的相地之理解和借景之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宏俊  宋霖  黄晓 《风景园林》2018,25(11):23-28
以寄畅园的借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寄畅园外部山林地造园环境的基础上,剖析寄畅园借景的景观与空间特征,以及这一借景景观与地形环境的关联性,揭示水系山势纵横之间的正面全景与侧面景深的组合关系,并在对拙政园、赖久寺庭园等中日园林布局的例证分析中,展现所隐含的山水因借的布局模式。同时梳理历史文献中关于寄畅园借景的变迁过程,指明园林布局对借景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睿隆  边谦  孟兆祯 《中国园林》2021,37(1):133-138
“琼华仙玑”是第十届江苏省园博会仪征室外展园,以《园冶》“时宜得致古式何裁”作为设计的指导纲领,以“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强调的“借景”作为核心理法。以《园衍》“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序列”包含的明旨、问名、相地、布局和理微等环节展开设计,在“美丽中国”建设的情境下对古代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在当代展园的承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城市空间中的自然山水景观视觉价值与重要性受到更多关注.以城市山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种基于混合精度模型的定量视觉分析框架,从"观"与"被观"2个方面提出了若干视觉量化指标.结合南京紫金山案例研究,从客观角度深入分析紫金山在南京老城中的空间视觉特征,利用基于混合精度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获...  相似文献   

15.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是对中国优秀园林文化的传承.通过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四字景题的分析,探索植物景观景题造词方法及规律,提出了四字景题创作"画面感、意境美、重植物、合尺度"的基本评价标准及景题创作方式.认为在景题创作时可以借鉴诗词、楹联和古典园林景名,收集与归纳景题常用字词等,运用诗性思维,使植物景观具有...  相似文献   

16.
赵梅红 《山西建筑》2006,32(14):346-347
解释了借景的概念,阐述了借景的五种类别,分析了借景及借境的案例,阐明了借景这一造园手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增加园林景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葛顺志  沈实现 《中国园林》2024,40(3):138-144
洞窟景观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然界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洞窟景观,之后陆续产生了人工开 凿,或在天然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而成的洞窟。以杭州西湖风景 名胜区洞窟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 然人文资源,整理出洞窟所处的重要景点地理位置及其所涉及 的园林景观要素、历史人文面貌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洞窟自身 空间形态特点及成因的分析,将其从文化、天相、空间的多样 性等方面讨论洞窟景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孟兆祯 《风景园林》2018,25(11):12-13
逢寄畅园建园490周年,颇有感发,遂浮想命笔,以表挚贺。寄畅园为明代遗构,布局自然简约,景面文心,是鲜有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通过明旨、相地、问名、布局、理微、余韵、借景等方面分析寄畅园之造园理法,并着重分析寄畅园筑山、理水之要点。  相似文献   

19.
王睿隆 《风景园林》2020,27(2):116-121
虎丘是苏州乃至中国重要的风景名胜,它的开发自春秋时起历代未有断绝,积累的丰富的文史资料与遗 迹使得研究其从自然山体向名胜发展的历程成为可能。分析了两宋时期虎丘的成就,将两宋时期作为虎丘发展历程的中间节点,以春秋至两宋时期作为研究范围。充分挖掘史料,考证了该时期较为准确的景点形成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5个重点阶段的理景背景、理景实践、理景手法以及理景特征等,发现虎丘在春秋至魏晋时期由于权属的改变曾2次转变理景方向,确立了以景区为理景方向后,唐宋时期由着重外部向着重内部理景发展,且理景手法不断完善,最终在宋代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20.
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以水的复活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通过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双管齐下”的方式来实现长桥溪的水生态修复,同时坚持生态和美学并重,充分利用长桥溪流域的微地貌和水动力作用,将科学净水技术与园林造景艺术巧妙结合.介绍分析了该园的设计思路和建成后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期望能为我国的小流域分散性生活污水净化和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