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因幼儿心理及生理对建筑环境的特殊要求,绿色幼儿园建筑对环境和舒适、安全性的要求应高于对于节能的要求,而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和《绿色校园评价标准》CSUS/GBC 04-2013均无法满足这一特殊要求.本文结合幼儿园建筑的特点,对绿色幼儿园建筑评价体系及其关键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项目试点,为后续绿色幼儿园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在比较研究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建筑发展现状,提出分阶段和Q-L二维评价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综合采用AHP方法及Delphi专家咨询法,对绿色建筑评估的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能源、建材和水等各专项的技术专题研究;开发了配套的绿色建筑评估软件和包括建材、绿化和结构体系等在内的基础数据库;从而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通过在30多个工程项目中的试点评估,以及在多部国家和地方标准中的应用,检验了评估体系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1、引言绿色建筑是我国住房和城乡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而绿色建筑标识制度则是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抓手,对评估绿色建筑性能、保障绿色建筑质量、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调研和评估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发展现状、技术应用、成本水平、运作模式、实施效果等,有助于积累经验、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探索创新,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开展绿色建筑实践和评价工作的主要技术依据之  相似文献   

4.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和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和发展概况;阐述了绿色建材的概念及其性能要求;并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高层住宅建筑的大量建设,其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及使用时对环境的负荷是巨大的。本论文以国内外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对绿色建筑的评估指标为范畴,研究在我国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结构选型,并通过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绿色建筑平面、结构选型、低能耗围护结构配置等因素,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飞速,借助于国家的政策引导,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的建筑数量增速显著,但获得运行标识认证的建筑数量增速较缓,这主要受标识评定条件、建筑特征、建筑运行评估方法等因素制约。在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运行评估体系对比分析与借鉴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绿色建筑现状及特点,提出建立我国绿色建筑运行评估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的要求,从绿色建筑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策略出发,结合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实践,介绍在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的实际操作。通过相关数据统计了对示范楼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以期对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是当前各国最关切的建筑话题,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倡导重视环境、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绿色建筑文化理念将使建筑物本身更加具有长远价值。我国也逐渐引进了绿色建筑的概念。此前不久,成立于1971年的美国Mul-vannyG2建筑设计公司将绿色建筑整套系统的设计理论和评估方法引入我国。该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及首席设计师张铭对我国如何引入绿色建筑这一概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后评估处于起步阶段,而广西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工作基本是空白。在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建设的关键时期,急需对现有绿色建筑的技术设计方案、施工建设和运营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评估,掌握绿色建筑的实施运营效果,总结绿色建筑的评估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广西地区各类型绿色建筑项目实施和运营效果进行调研和研究,综合评估现有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在实际项目设计、施工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学术动态     
2009国际绿色建筑标准实践高峰论坛3月30日,2009年国际绿色建筑标准和实践高峰论坛在京举办。来自国内外绿色建筑相关单位的近300名专家、嘉宾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此次高峰论坛以探讨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现状与趋势为主题。来自世界范围内多个权威机构的相关专家,围绕国内外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发展与实践现状进行探讨与解读.剖析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相似文献   

11.
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维护城市生态,创造宜居环境和展示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城市建设中未被置于应有的重要位置。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在"绿色先行"理念指导下的北川新县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实践,以期对相关的规划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绿色大学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节能减排、创建绿色大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位于不同气候区的9所高校进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从绿色大学理念、绿色教育、绿色活动和绿色行为等各方面,分析绿色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应从宣传、教育、管理等方面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培育,促进绿色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13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颁布,绿色建筑规模化、区域化已成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为了实践绿色建筑的区域化发展,规划阶段需要创造有利条件,选取美国LEED、新加坡Green Mark以及国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规划阶段的相关要求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梳理出规划阶段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来为绿色建筑的实践创造基础条件,并结合天津市解放南路地区实践案例进行说明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王思元 《中国园林》2012,28(6):118-121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位于城乡之间的地域实体,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承担着城市边缘区的形态建构、社会空间融合、可持续发展维护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对城市边缘区及绿色空间进行了释义,总结出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格局的3种类型:"绿环/绿楔""镶嵌式绿块""绿色补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规划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绿色工业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工业建筑领域的内在要求。GB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未涵盖工业建筑,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成为工业建筑领域十分迫切的工作。通过与民用建筑比较,分析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特点及难点,总结了我国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方面的实践,提出应重视宣传推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企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建筑既影响建筑企业的需求也影响建筑企业的供给,同时还影响着建筑企业的使命。建筑企业要完成"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历史使命,需要相应的绿色企业文化的支持。绿色建筑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绿色理念、绿色制度和绿色产品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绿色行为。建筑企业需要从绿色建筑理念、绿色规章制度和塑造绿色企业形象等方面构建绿色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重要战略,对促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形势,并以绿色建筑标准化及关键技术标准化的视角,结合实际提出甘肃省绿色建筑产业标准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绿色经济的实施,鼓励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已成为当今建筑业发展的潮流,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通过比较和分析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建立适合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绿色建筑检测为绿色建筑评价实施提供了主要的数据支撑,是绿色建筑实施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着重介绍了重庆市《绿色建筑检测标准》的编制原则、框架以及内容,对于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的可操作性具有切实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