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新生 《华中建筑》1998,16(1):126-127
江陵玄妙观玉皇阁建筑结构浅析王新生作者单位江陵文物局玉皇阁是玄妙观中轴线上一座主体建筑,它在紫皇殿之前,三清殿之后。阁为三檐四角攒尖顶,顶上覆盖以宝顶座上所铸“大明万历庚辰吉旦”题记知为明神宗八年(1580年)建。据阁内“维修玉皇阁碑刻”记载,此阁在...  相似文献   

2.
林源 《建筑与文化》2008,(10):86-87
会仙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是一处由金、元、明各时期单体建筑组成的道教建筑群。本文通过对其中主要建筑的结构做法、构件特征、外观形式等的勘察和研究,提出了会仙观的时代特征与地方特征,并对其价值进行了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地方性道教建筑群的选址特点,并结合对山西武乡会仙观建筑群的勘察测绘实践,从道教修道成仙的思想和仙境模式的影响、崇尚自然的理念、理想的风水条件、良好的生态和实利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济源市地处河南省西北地区,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山和王屋山,为传说中愚公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境内有夏代原城遗址(少康迁原、帝杼居原时期)和轵国故城(春秋战国时期)等国家重要遗迹十余处。另外,由于济源地处山区丘陵地带,人为破坏较少,得以大批木结构建筑保存至今。据粗略估计,现存宋、元、明、清各代木构建筑百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其价值和数量均居河南省前列。其中单体建筑济渎寝宫(宋)、清源洞府门(明)、奉仙观三清大殿(金)、大明寺中佛殿(元)、阳台宫大罗三境殿(明)等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是研究我国建筑史和建筑特点的重要实物资料。近期,笔者对奉仙观三清大殿进行了勘查,并借奉仙观晋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际,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ARK的空间观     
“ARK”的意思是诺亚方舟。 给它取名的是日本的一个乐队──L’ Arc—en一Ciel/彩虹,这支以独特风格的摇滚 音乐受到业界瞩目的乐队和另一个日本娱 乐界和出版界大腕儿──角川书店一起营 造了这么一个载梦之舟。它是一个酒吧,或 者餐厅,或者俱乐部,反正是一个生活在抗 争和妥协中的都市年轻人夜晚可以去解放 自己的地方。有美酒美食,还有音乐。而且是 很特殊的音乐,因为出众的音乐,我们把 “ARK”也唤作“LIVE HOUSE”,一个强 调现场感的-推崇原创性的音乐工房。 到ARK的时候,北京来的朋友说:在 …  相似文献   

6.
依照轴线顺序介绍了河南地区清官式道教的建筑群体,从道观选址、平面布局、建筑形制等方面,分析了嘉应观的建筑形式及布局特点,归纳了河南官式道教建筑的一些特点,以及嘉应观建筑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独特之处,说明了其作为河南地区唯一敕建官式道教建筑的科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波峰  宋辉 《山西建筑》2007,33(10):42-43
结合齐云山的简要概况,详细阐述了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布局,并对齐云山道教建筑的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齐云山道教建筑注重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美化自然、追求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9,(11)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风格迥异。受文化、经济、地域、气候等因素影响,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多样,各有千秋,形成了两大主流。本文从历史、特点、结构、布局、色彩、植物六个维度分析南北方古典园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位于济源市荆梁北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奉仙观,其主建筑三清大殿取荆木做梁,俗称荆梁观。大殿采用我国金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典型减柱造法,殿内仅用二梁二柱撑起面阔五问、进深七椽的巨大屋顶,被中国古建筑专家刘敦桢先生誉为“手法豪放,运思奇特,至为罕见”。  相似文献   

10.
中轴对称是世界各民族早期共同的建筑构图方式,它给人以整齐严肃、有条不紊的视觉感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它也是礼乐制度的感性呈现。该文通过对巍宝山道教建筑平面布局以及空间形态的分析,充分论述中轴精神体现的对称性与礼制性等空间特性,说明了中轴精神不仅存在于巍宝山道教建筑的实体中,而且已形成一种深厚的建筑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黄乌燕 《山西建筑》2007,33(25):66-68
针对闽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及其悠久的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并从布局、施工工序和建筑禁忌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为研究闽南传统建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龙彬  颜虹 《重庆建筑》2013,(2):32-34
该文主要介绍了重庆市明代重点保护文物建筑东华观藏经楼的建筑现存概况。在对其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测绘的基础上,对东华观藏经楼残损状况及其文物价值进行评估,同时对藏经楼建筑环境和建筑本体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兴怀  成如刚  王卫琴 《山西建筑》2007,33(28):276-277
简述了施工阶段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性,对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详细的控制措施,以使工程在预算、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完成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高原地区作为我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藏文化广泛影响着该地区及其周边居住的各民族人民。代表藏传佛教具体形象的寺庙建筑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了这一区域最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集中而广泛地体现了这一地区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特点与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5.
朝天宫曾是明代北京最大的道观,也是道教中枢道录司之所在,但不幸毁于明末的一场神秘大火。在朝天宫短暂的历史中,仅留下存于童谣和文献中的只言片语描述。本文通过对这些仅存的史料进行考证,释义出朝天宫的兴建、功能、灾毁等情况,理清了从明初朝天宫到明末玄天观的演变以及在清初为了避讳而改成元天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再次更名为玉皇阁至今,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误解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16.
任阿娟 《山西建筑》2007,33(23):355-355,368
针对噪音对人类的影响,就施工企业如何保证在正常施工的前提下,不影响周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从而对做到文明施工进行了论述,指出施工企业应优化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工艺,以减少噪音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以已消失的广州元妙观道观园林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传统道观园林遗产在学术转型背景下的审美文化研究问题。梳理北宋至清初广州元妙观遗留的碑刻文本及相关文献,结合审美文化结构理论,从物质空间审美属性、社会教化审美需求、城市宗教景观审美活动三个层次的审美互动展开,以历代修缮活动为研究起点,总结元妙观空间演变的三个阶段特征;以道观命名、斋醮科仪和明贤祭祀为重要线索,揭示其社会教化功能;以文人诗词雅集描摹及城市景观集称塑造为蓝本,归纳广州城市宗教胜景审美意蕴的建构。认为已湮没典型园林所建构的审美文化是其遗产价值的重要表征,其研究为系统挖掘、整理和展示区域景观文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朱向东 《山西建筑》2007,33(14):1-2
就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基金项目——“山西寺观祠庙传统建筑研究”的科研课题展开讨论,认为寺观祠庙建筑遗存的文化渊源、价值体现、地域特色等是该课题所应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对该课题上述内容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旭  何兰 《山西建筑》2012,38(11):241-242
对东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锦州天后宫配殿的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研究,分别阐述了过厅檐口木雕与过厅外部斗拱彩画的特点及个性,指出该建筑装饰风格既延续了南方传统天后宫装饰特色,又具有北方清朝末期建筑装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