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国土面积60%的广阔内展开的。且自然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在此条件下搞大开发不可能平面推进,同时,区域的发展是要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要开发首先需要开发西部的城市。但是目前我国西部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经济发展也很不均衡,这样,探讨在如此条件下加速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步伐,同时避免走入误区和陷阱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下笔者结合印度的班加罗尔市的经验教训,谈一点儿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西部城市开发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大开发中 ,不是在西部广大地域平面推进 ,而要把城市问题提到重要位置 ,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和辐射作用 ,尤其要通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城市经济的增长 ,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进行开发 ,有利于选准突破口 ,形成区域发展的带动机制 ;有利于运用好市场经济机制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差距。因此 ,要及早进行西部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加快各大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与实施 ,给西部城市一个准确的定位 ,解决好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的发挥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发展缓慢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城市化水平低、增长慢,城市现代化低,中小城市成长滞后,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缺乏等特征。因此,加速西部经济发展,必须加速城市化进程,建设多极的、不同等级的区域中心,增强城市的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具体对策:第一,以资源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城镇成长;第二,提高西部民族地区的城市等级;第三,依靠已有的市区、县区和镇区,集中布局和发展地方企业;第四,因地制宜发展大城市,努力提高现有大城市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宗兴  刘科伟 《规划师》2000,16(3):70-73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面向21世纪做出的宏伟战略决策,它对于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今年开始,西部大开发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运作阶段。城镇作为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大开发中生产布局的重要依托,因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将必然导致城镇的发展进而促进区域城市化。另一方面,合理、有序并与大开发相协调的区域城市化发展也必将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在我国当前工业化超前于城市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并存的形势下,城市化的发展对于…  相似文献   

5.
西部城市的发展道路选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心尉  卢静 《城乡建设》2000,(11):32-33
加快西部开发速度 ,增强西部经济实力 ,是我国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城市作为地区发展的经济、文化中心 ,集中了地区绝大部分的人才和技术设备 ,理应在西部经济大发展中发挥其先导效应。正如因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和当前建设情况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城市化模式一样 ,西部城市也应该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选择适宜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一、西部城市发展的瓶颈1 .瓶颈之一———生态环境脆弱。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生态环境复杂 ,分别存在着不同的生态问题。如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区、西南长江上游地区以…  相似文献   

6.
以西北地区河谷地带城市为例,认识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特征,基于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从城市化道路选择、资源开发理念和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三个方面提出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阳光地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和韩国东南沿海区域发展历程的回顾,本文总结了国际沿海开发和城市化发展存在的共性规律。认为江苏沿海城镇发展要积极借鉴集中型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模式,有选择地培育深水港和门户中心城市,加强港口、一陆港产业和城镇的互动发展,加快以高速干线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江苏面临的区域形势与自然资源条件,形成多样化的动力机制,分阶段、有重点、按时序地推进区域开发与城市化进程。在汲取国际沿海开发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超前确定综合目标,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行“据点”开发,加强城乡统筹,及时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陈松群 《城乡建设》2000,(11):30-31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乘势而谋 ,完善思路 ,明确重点 ,制定规划 ,储备项目 ,分批实施 ,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昆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把“西部大开发、昆明大发展”作为全市人民的统一行动 ,确立大思路 ,争取大项目 ,提出大政策 ,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昆明城乡建设 ,重点是以环境保护和利用滇池为核心 ,构建“一主三卫”和一批小城镇有序组合的“城乡体系” ,以污水治理、绿化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突破口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两个建设 ,改善昆明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最终把昆明建设成融“春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美国"阳光地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和韩国东南沿海区域发展历程的回顾,本文总结了国际沿海开发和城市化发展存在的共性规律.认为江苏沿海城镇发展要积极借鉴集中型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模式,有选择地培育深水港和门户中心城市,加强港口、临港产业和城镇的互动发展,加快以高速干线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江苏面临的区域形势与自然资源条件,形成多样化的动力机制,分阶段、有重点、按时序地推进区域开发与城市化进程.在汲取国际沿海开发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超前确定综合目标,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行"据点"开发,加强城乡统筹,及时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至2010年,我国城市化比重将由29%上升到42.6%。特大和中等城市的比重将有所下降;西部城市极少的状况将有所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国家主管部门拟定的《中国设市规划》重点调整城市布局形成的框架。 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而城市分布很不均匀的现状,国家已决定对城市布局作重大调整。初步拟定的《中国设市规划》提出,调整布局旨在提高城市化质量,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管美兰 《城市建筑》2013,(6):179-17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疆地区的建筑市场也发展的越来越快。面对发展中的市场经济,传统的按时结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体制了。为了满足新疆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结算方式,全面推行计价规范结算制度。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经济发生变革,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结构形态的变化,都将深深影响着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意识及观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城市规划变化的总结、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新时期应有的城市规划转变与更新,以及在构筑21世纪城市规划时,应着重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日本建成遗产保护方法兼具有传统和现代特征,文章通过四个主要阶段来阐释日本建成遗产保护方法的发展过程:传统的修缮实践、明治时期现代建成遗产保护的开端、法隆寺修缮的转折点,以及当代的后续挑战。文章追溯了日本建成遗产保护方法的历史背景,通过各个阶段关键的修缮实例以及文献资料来剖析保护方法的特征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北京2049的研究目标期长达40年,以世界趋势和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为视野,分析国内外特大城市地区过去50年的发展过程,从历史中挖掘经验,同时进行发展战略研究,力求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条件,探索北京城市科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通过对马克思的时空观分析,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按活动的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实体、关系、信息和时间几个阶段。并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应该立足于城市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时间"将是其发展的核心,减少劳动时间的时空距离,增加自由时间的活动空间将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设计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同时对建筑抗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对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分析,根据不同情况,也需要进行不同的分析。因此,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文脉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文脉是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时空关联。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城市文脉的传承及发展,探讨了如何传承城市文脉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将边坡位移看成是一系列时刻t1,t2,t3,…,tn得到的时间序列,采用时间序列AR模型,对其进行模型识别、参数估计、位移预报。预测结果表明:AR模型实时建模的分析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边坡位移变形的动态变化规律,准确预报出边坡位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刘康康 《城市建筑》2014,(24):72-72
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对工程进度的控制与管理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使工程能够按时完工,相关负责人员对工程进度的监控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到位,对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要及时进行排除。  相似文献   

20.
李爱锋 《城市建筑》2013,(24):237-237,240
建筑活动是大量消耗能源的生产活动之一,在满足发展的同时也要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尝试就是推行绿色施工。本文探讨了实施绿色施工对于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阐述了绿色施工的原则,期望能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