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走向自然的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建筑科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祖刚 《建筑学报》2001,(10):18-21
作者提出,要进一步认识到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本质联系,继承与发展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科学”(中国传统称其为营造)。文章着重从城市与园林、城市与建筑、建筑与园林三个方面论述了体现着城市、建筑、园林整体性的“建筑科学”,强调今后应加强三者的联系,发展这一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城市与建筑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世纪城市与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三个方面的“三位一体”,以促进建设事业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是一、确立“建筑科学”新概念,要“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强调下一世纪三者的综合;二、提高“建筑科学”管理水平,要“领导、业主、建筑科学技术人员”三位一体,强调提高领导、业主的建筑科学文化素质;三、落实综合系统持续发展,要“生态平衡、适宜人民、富有文化”三位一体,强调下一世纪要着重解决大多数人需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华中建筑》2011,(3):183-1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与区域建设突飞猛进,一方面域市化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一派建设的新气象:另一方面,种种“城市病”也日益凸显。出席日前在京举行的以“中国山水城市与区域建设——地理科学与建筑科学交叉研究”为主题的第378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钱学森先生的“山水城市”思想是解决城市与区域建设中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要理论创新,开展地理科学与建筑科学交叉研究,将为构建和谐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试论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学森在建筑科学领域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5个理论贡献;建筑科学定位的理论;建筑哲学定位的理论;建立园林学的理论;建立城市学的理论;建设山水城市的理论。研究、深化和完善钱学森这5个理论,对发展我国建筑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筑哲学概论(本体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学,它通过建筑哲学这个桥梁指导建筑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建立建筑哲学和建筑科学体系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和科普工作是建筑界的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论述了钱学森关于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的思路,我国住宅建设方面的七个脱节,建筑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城市、建筑与人的生存、发展等内容。(此为“建筑哲学概论”系列论文之一)  相似文献   

6.
作者论述了钱学森在建筑科学领域具有开创性的五个理论贡献:一、为建筑科学定位的理论;二、为建筑哲学定位的理论;三、建立园林学的理论;四、建立城市学的理论;五、建设山水城市的理论。作者认为,钱学森这五个理论,是建筑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五大理论课题。研究、深化和完善钱学森这五个理论,对发展我国建筑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世行  顾孟潮 《华中建筑》2008,26(9):256-256
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是建筑科学史、建筑理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创新。钱学森建筑科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建筑、园林和城市科学三个学科,同时,钱学森又用系统论的观点,把建筑科学分成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即将城市科学纳入"宏观建筑"(Macroarchitecture)层次,将建筑纳入"微观建筑"(Microarchitecture)层次。本书共分三个部分:即书信、论文和附录。第一部分是钱学森和大家来往的信件,共收入来往书信近480封,其中包括钱学森给大家的信件233封。第二部分是论文。本书收入钱学森院士有关建筑科学的著作9篇,从这些论文中可以领会到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的精髓。本书也收入了作者鲍世行、顾孟潮撰写的文章,反映了作者对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的研究和探索。最后部分是附录。  相似文献   

8.
徐倩 《华中建筑》2008,26(1):I0013-I0018
2007年10月15口,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人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其所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1月10-12日,以“探索中国‘山水城市’的科学道路与城市发展”为主议题的“全国第九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在洛阳胜利召开。在党号召的“建设生态文明”方针的指引下,这次“讨论会”的主旨在于从理论走向实践,倡导建立和谐的人居环境,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者论述了钱学森在建筑科学领域具有开创性的五个理论贡献:一.为建筑科学定位的理论;二、为建筑哲学定位的理论;三、建立园林学的理论;四、建立城市学的理论;五.建设山水城市的理论。作者认为.钱学森这五个理论.是建筑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五大理论课题。研究.深化和完善钱学森这五个理论.对发展我国建筑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钱学森与山水城市和建筑科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认为 ,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山水城市和建筑科学 ,堪称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最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方面做出的典范。钱先生对待城市、建筑、园林学术问题上的科学思路、方法、精神以及民主意识等多方面值得借鉴。论文具体介绍了钱先生自 1 958年开始孕育、准备 ,1 990年提出到发动山水城市这一未来城市模式构想研讨与实践的历程 ,以及钱学森先生提出建筑科学大部门思想和创识的理论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臧亭  李晓策  张浪 《园林》2021,(2):25-30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演进。伴随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演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立足当下,克服土地资源极缺等主要困难,艰难起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出一种高效集约、统筹兼顾的韧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展望中国两个百年目标及上海2035卓越全球城市目标,上海生态空间建设将以建设韧性生态之城为目标,努力营造更加"人民"、更加"生态"、更加"上海"的城市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2.
水土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持。现阶段我国的水土保持中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本文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下,分析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中,开放空间建设与恢复大都囿于城市现状,瑞杰斯特在《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一书中通过"为伯克利制定一个生态城市战略"提出了一些颇为大胆的设想与有益的建议。对该战略构想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与解析,并总结了其在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与恢复方面所给予的5点启示:了解城市自然史,重视生物多样性价值,认识到自然恢复的长期性,构建自然系统的完整性,考虑建设用地的系统撤回。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practices by LA PKU and Turenscape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discussing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theory in different types of ecoregions and typical habitats, and that of ecological process analysis methods in practice. Nearly 100 studied projects employed this theory to address different local ecological problems. But similarities could be found regarding the key ecological issues among similar habitats. Far from mainly addressing habitat protection issues at its early stage, the ESP theory by now has expanded its application to all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sub-process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related application at urban and regional scales, attempting to summarize 1) approaches to solving local ecological problems via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in a wider geographic range, and differences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modes in varied ecoregions; 2) ways to harmonize man–land relations and to achieve synergic development in typical habitats; and 3)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wider spatial range to the application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proce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sub-security-patterns, and the renewal of analysis techniqu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both the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SP theory contribute to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roviding valuable technical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5.
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城际轨道交通”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它既不同于属于干线铁路的快速客运专线,也不同于城市轨道交通,是属于区域性交通的范畴;论述了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的由来、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概括了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六方面影响;引导城市建立起生态型城市结构;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各大中城市间产生“同城效应”;可对市区人口进行有效疏散;可增加城市环境容量;能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土地开发;有利于解决大城市交通堵塞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伴随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以生态功能为主导 的魅力地区的战略价值也不断提升。国家层面,魅力景观区作 为整体品牌,能够融合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国家公园的自然 本底以及特色小镇的新经济产业,有利于在城市群以外的国土 空间寻求保护与开发格局的再平衡;城市层面,城市魅力圈凭 借良好生态环境与地域特色,与商务圈(创新圈)功能交叠并着 重引领新生产生活方式。在对魅力地区的价值再认识、发展路 径与制度保障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家魅力景观区和城市魅力 圈2类魅力地区的战略价值与规划引导,并以杭州为例展示城 市魅力圈的发展路径,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时期不同层级魅力 空间的营造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展开,着力保护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全民共识,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安全格局对保护生态系统稳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规合一的内涵,本着“一张蓝图”的原则,将城镇开发边界线、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划定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融合,构建哈尔滨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应用三线划定的研究方法来综合识别生态空间,以期为哈尔滨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及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祝浩翔  秦华  王海洋 《中国园林》2022,38(6):109-114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在当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城市生态修复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能为城市生态空间植被恢复提供潜在种子来源,且低成本、可持续、生态效益高的土壤种子库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以城市绿地、城市湿地、城市废弃地等主要城市生态空间为对象,论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特征、影响因素和实践探索,梳理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技术体系,包括修复模式、技术路线及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利用土壤种子库技术进行城市生态空间植被恢复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合适的工艺与方法开发、生态修复和景观化融合等方面,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城镇化发展的阶段入手,提出了城市发展质量的阶段性内涵.以江苏为例,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构建了涵盖经济可持续、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宜居建设四个方面的可测评、可衡量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了基于绿色优先的正向-逆向数据标准化和基于市民关注度的层次分析指标权重值方法.通过江苏各城市发展的指标值数据标准化以及指标权重计算,对江苏省各设区市和县(市)城市发展质量的单项质量以及综合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根据江苏省城市发展质量的体检评估结果,对江苏省的城市发展提出了区域差别化发展、重点市县节点培育、宜居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经济转型和制度革新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的重要政策调控工具,将有力地支撑国家的转型发展。本文认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和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在此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成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国土空间规划应在优化配置供给侧要素、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实现全要素管理自然资源等三个方面落实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应包括城乡空间发展、城市品质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