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随着污泥处理处置标准的提高,为解决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对七格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了试验,其中包括污泥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结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完成的污泥直接焚烧燃烧、排放特性试验,七格污水处理厂建立了100 t/d的污泥循环流化床一体化污泥焚烧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为七格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焚烧工程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最终处置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最终处置几种方法的列举分析、优缺点比较 ,推荐污泥干化焚烧方案 ,供工程方案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温州市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剩余污泥对环境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综合考虑污泥特性及城市实际情况,温州市最终选择了占地面积小、减量化效果最好的干化焚烧工艺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式.对温州市污泥干化焚烧工程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并简要给出了投资和预计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污泥的填埋、焚烧、土地利用、建筑材料利用等几种主要处置方式的分析,结合淮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特性,指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应立足于各地实际,在兼顾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处置与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6.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地情况,综合比较了某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的好氧发酵方案和深度脱水方案,选取污泥深度脱水方案为该污水处理厂的阶段性污泥处理方案,将污泥安全处理后土地利用作为永久性方案,最终达到将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唐明星 《山西建筑》2011,37(14):192-193
结合工作实际,对比国内外污泥处理的先进经验,对几种处置方法进行了列举分析,并通过优缺点比较,提出了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与利用的最佳方案,以减少污泥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途径探讨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52  
针对上海城市污水厂的污泥出路问题 ,结合当前的污泥处置技术及发展趋势 ,在进行了污水厂污泥特性及经济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上海市今后的污泥处置发展方向 :以农用为主 ,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污泥的填埋与焚烧处置。  相似文献   

9.
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提出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随着福州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产生的污泥量也呈很大的增长趋势,目前各污水厂污泥最终处置的方式是通过污泥浓缩脱水之后运送至红庙岭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但由于污泥高含水率,产生的渗滤液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污水厂污泥的最终处置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污泥处置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市的实际情况,根据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提出城市污泥近远期处置方案,并对处置方案作出可行性分析,使污泥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生、特性、处理和处置问题。概述了污泥处理和处置方法的进展,并结合广州市污泥成分复杂、资金利用等实际情况,提出了近远期结合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逐步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11.
许洲 《中国给水排水》2005,21(12):98-99
介绍了上海市石洞口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焚烧处置系统的调试方案和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主要系统的调试方法及协调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采用焚烧工艺处理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可行性,在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建设了规模为100 t/d的污泥焚烧处理示范工程,并进行了冷、热态调试。冷态调试结果表明,系统关键设备如干污泥螺旋输送机、焚烧炉、复合干化器等的测试数据与设计值吻合。热态调试结果显示,复合干化器内温度均匀,含水率为79%~80%的湿污泥在复合干化器内破碎和干燥程度良好,干污泥颗粒最大直径为3 mm5,0%的切割粒径为0.32 mm。干污泥即时进入循环流化床焚烧炉焚烧,焚烧温度为860℃。可见,采用循环流化床一体化焚烧技术处理污泥在工程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依据国家环境排放标准,对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100 t/d循环流化床一体化污泥焚烧炉进行了热工性能测试和污染物排放测试.热工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污泥焚烧炉的燃烧效率>98.5%.烟气污染物排放中各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其中,二(口恶)英类物质的排放浓度在0.017 ~ 0.03 ngTEQ/m3范围内.焚烧系统产生的灰渣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可按一般固废利用或处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管理现状及问题,指出存在污泥处置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管理思路及主体单位责任不清,欠缺有效的污泥监管手段等问题。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运输单位、污泥无公害化处理设施、泥量核对为一级指标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监管体系。该监管体系具有清晰性、完整性、责权明确性和监督互查性等特点,能够实现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制订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标准,对污泥农用时重金属浓度指标实行分级控制.根据作物试验结果,并结合我国农田土壤的实际情况,对毒性强、危害大的重金属元素从严控制,对毒性和污染风险小的锌和铜,则适当放宽限制;对种植非食用农作物的农田,也适当放宽重金属浓度的限制.另外,增加了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病原菌、腐熟度和污泥施用时间、施用量、禁用区域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6.
污泥处置的目的是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的。目前在世界各国,填埋、农用、干化和焚烧是污泥处置的几种主要方法。近年来,污泥焚烧技术成为处理污泥的主流。通过对镇江市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鉴定分析,并对污泥焚烧方式和污泥焚烧的基本条件加以分析,可知该厂污泥不属于危险固废,混合焚烧是该厂污泥合理的处置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活垃圾与污泥混合堆肥是国家科技部组织的研究项目。介绍了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混合堆肥实验研究的实验设施、实验方法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温度、含水率、pH、C/N、通风量、配比等工艺参数结论,为工程应用积累了数据,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methods of sludge technology,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ose discussed by Ashton in 1904. The paper also plots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of the current technology over the last century, particularly those methods of treatment which were mentioned by Ashton but were not in existence at the time.
The 1990s have been a most interesting era, and have probably seen more changes in sludge technology than any other decade this century.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will be due to the cessation of the sea disposal route which,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was used for about 30% of the total sludge production in England and Wales and approximately 76% of the total sludge produced in Scotland.  相似文献   

19.
在实地调查上海部分企业工业废水污泥产生量、污泥性质、处理及处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上海工业废水污泥处理、处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必须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措施法规,使污泥的产生、处理、处置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产品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林地用泥质>(CJ/T 362-2011)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时对林地用泥质的要求,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品林地用的泥质、取样和检测等要求.污泥的林地利用不直接涉及食物链,因此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指标的要求比<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的低.与园林绿化的场地相比,污泥林地用的场地较远离人类活动场所,对污泥中的一些污染物限值没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CJ 248-2007)要求的那么高.对泥质的理化指标(杂物含量)也在农用泥质基础上放宽.但考虑到林地用的特殊场合,标准中规定了施用场地的坡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