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知识》2014,(9):20-21
本文通过对西安地铁二号线的五个站点的实地调研,结合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后,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平衡理念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城市空间开发建设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可为今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一些对理论和实践均有益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邓沿生  梁士举 《山西建筑》2014,(27):268-270
根据某地铁车站的施工特点进行风险识别,建立风险因素层析模型,采用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价,结合GB 50652-20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提出的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得出该地铁车站施工的风险等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车站施工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地铁18+22号线番禺广场站为例,介绍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的技术措施,并通过BIM技术对车站结构进行了模拟。通过实践研究发现,BIM技术在明挖法施工中的应用提高了施工安全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土岩组合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施工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岛、大连、重庆等岩石地区城市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也陆续展开轨道交通建设。岩石地区不同于软土地区在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施工中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依托青岛地铁三号线某车站基坑工程,运用事故树法对土岩组合地质条件下地铁基坑施工进行风险识别并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法建立三级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对该车站基坑施工风险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可为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地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地铁建设费用高昂,且公共交通的行业属性也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亏损。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是提高地铁运营综合收益、减少亏损的有效手段,但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地铁车站的商业开发不能影响其交通功能。因此,有必要在进行商业开发时,评估其对地铁车站交通运行的影响。本文以行人仿真为基础,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出发点,构建了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商业开发的行人交通影响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服务水平为评价指标,包含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仿真结果分析、优化改善等步骤。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定量化的反映商业开发对地铁车站交通功能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近几年基础建设投资的热点,国内很多大中城市已把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市政建设的重点。城市地铁车站建设受施工场地、城市交通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施工难度较大。为解决地铁车站施工难点,很多城市在地铁建设中采用了诸如盖挖逆作法等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本文在对某地铁车站工程坑中坑基坑施工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采用明挖半逆作法的特殊施工技术,简要分析了逆作施工节点做法以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动力照明工程建设现状,对地铁车站动力照明负荷的分类、设计原则、配电方式、电缆(线)的选择、敷设方式以及节能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地铁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工程环境复杂、事故易发等特点,近些年,地铁施工风险管理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本文首先对厦门地铁车站的建设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形成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以正在施工的高殿站点为例,通过WBS逐级分解得到的主要工序的失效状态,建立了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原理建立三级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并对该车站基坑施工风险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可为工程分级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运行管理中得到了应用,BIM作为当前国家建筑行业力推的新型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和管理手段,近年来逐渐扩展至城市轨道交通的全生命周期应用中。利用BIM技术对地铁车站进行通风、照明、人流疏散等建筑性能模拟分析,可以实现地铁车站的优化设计和绿色设计,同时该分析结果也为地铁车站建成后的绿色运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站基坑条件复杂,影响基坑施工因素多,导致地铁车站基坑施工中面临众多风险,针对地铁车站施工的风险问题,通过对地铁车站基坑施工风险分析,建立了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然后将突变级数法应用到地铁车站基坑施工风险分析中,相对于其他风险评价方法,突变级数法不需要计算权重,且是基于状态变量的动态评价方法,弥补了静态评价方法的不足,减少了主观性。并以天津凌宾路地铁车站为例,分析了基坑事故原因相互作用对事故的影响,对车站基坑施工风险概率进行了计算,同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处理,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基坑施工风险预防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呼和浩特市地处严寒地区,人们的出行对机动性车辆的依赖很大。基于此,呼和浩特市政府正式提交并通过了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使呼和浩特正步入地铁时代。论文主要阐述了百合路站"T字"换乘车站的结构设计,并对其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域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但这些地下车站施工建设均面临着周边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众多、环境保护要求高、交通压力大、施工场地狭小的困境。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深基坑的逆作法施工技术,为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施工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大量地铁车站基坑工程距离周边建构筑物较近。本文以分析基坑开挖引起临近建筑物变形为目的,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周边房屋安全评估的一些有用结论。  相似文献   

14.
吴文辉 《安徽建筑》2013,20(1):12-13,15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城市地铁、轻轨规划线路建设里程将达到2600km,预计建设投资达1.27万亿元。面对如此繁重的建设任务和巨大的投资压力,如何筹措资金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地政府的难题,沿线物业开发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种筹融资途径,已引起越来越多城市的关注与重视。文章通过阐述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物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物业开发特点、类型及实例,旨在为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市政技术》2017,(1):95-98
轨道交通车站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是城市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涉及多个交通子系统和主管部门,仅仅依靠轨道交通自身的建设评审,无法客观地评价轨道交通车站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方案的优劣,也无法在建成后进行优化调整。笔者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建设特点,提出了"对新建项目进行前评估、已建项目每5年进行后评估"的评估方法和流程,并结合天津地铁6号线在建项目和1号线既有项目进行了实际应用,相关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庄荣 《时代建筑》2000,(4):18-21
本文简要论述城市轨道交通中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原则。地铁车站组成以及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确定了各层次各个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4个预选方案进行了优化决策,结果表明方案三为满意方案。  相似文献   

18.
伴随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市中心区地铁车站紧邻周边建筑物进行基坑施工的案例愈发多见。文章结合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典型施工案例,对地铁车站施工前的周边建筑风险调查、评估,以及后期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阐述,有效控制了基坑自身稳定和周边建筑变形。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火灾风险等级各变量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火灾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递阶层次评价结构,并建立抉择评判集以量化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对广西南宁地铁1号线工程实例进行火灾风险等级模糊层次综合评判。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对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进行评价,能够对其进行多层次的分析研究,且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各类因子对地铁车站火灾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市政技术》2019,(6):162-165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是大城市居民出行不可替代的交通方式。为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需要构建高效、便捷的地铁车站交通接驳系统。因此,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交通功能、区域位置、服务对象、客流特征等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交通接驳方式以及交通接驳设施规模的测算方法。经过实践检验,该方法对提高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交通接驳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