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顺应国家对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新形势,满足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才需求,笔者依次梳理了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历程的演变:即工程硕士——工程类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统一招生的历程,并通过比较分析、文献研究、归纳分析、调查等研究方法,比较国内外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市场对工程类研究生的需求特征,探讨适应新时期我国工程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期对工程类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改革提供借鉴,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扩招使得生源更加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我国高校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研究生的布局结构也不均匀。因此,我国应该采取多元化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3)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了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一个值得深思与探讨的课题。本文对教育发达国家——英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阐述英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与学位、学院导师制和学生自主创新的培养等,希望能给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带来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培养有特色、高质量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文章以重庆大学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分析了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确定了以行业发展为导向的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形成了以知识、能力、素养为核心要素的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改革实践的成效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4)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以下缺陷:综合素质不达标、培养目标制定存在偏差、培养方案实操存在较大缺陷,这些因素对研究生就业与升学造成较大的阻碍。为适应国家对人才结构的调整,培养具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促进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发展,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从课程教学、导师、学术环境、学术团队建设、实践应用等方面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以切实提高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
在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的长期性的基础上,指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属性特点及其模式形成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加速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2)
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以学术型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较小,并且难以跟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就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遇到的问题,提出如何培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建议,以便能够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强的综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提出通过系统构建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特点的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建立了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框架,分析了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要点,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以期为提升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6)
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作为我国当前体育教育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科学培养体育硕士研究生,可以展示出我国现有体育教学水平。但是由于在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对于培养类型、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受阻。针对于此,需要及时的完善培养对策,以此提升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本文针对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策略研究进行了分析,旨在本文研究帮助下,能够更好地为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策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宋昆  赵建波 《建筑师》2014,(7):5-11
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在解读教育部和住建部相关指导文件, 比对国际建筑学专业教育常规做法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学制年限、教学框架、主干课程 等方面探讨了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学特点,初步 建立一套适应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前,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还存在偏重理论学习而忽视专业实践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两院一体化"办学模式下的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从培养模式的创新入手,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增设建筑设计专题与开放设计等课程,在实践环节上采取联合设计与联合科研等措施,解决校企联合培养中培养目标滞后,课程设置指向性不强,以及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业建筑工程为设施农业领域的一个专业方向。文章以该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按专业硕士学位型培养要求,通过结合课程与教材体系、职业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以及创新精神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完善课程设置的构架内容、教材体系等,采用双导师制及创新团队的方式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用实践基地的建立方式和内容作为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培养方案、学制、专业与课程设置等方面,文章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该校在本科阶段一般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培养模式,并设置单学位与双学位并重的学士培养机制,课程学时和学分设置紧凑,学生选修课程自由而宽泛。研究生阶段分为课程研究生(硕士)和研究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两个培养层次。课程研究生通过完成课程学习,修满指定的学分即获得学位;研究型研究生一般没有学分要求,但对论文的研究质量和创新性要求高,体现了"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通过对该校一流学科工程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为国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生是中国高级人才的主要力量,研究生教育质量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文章对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主要分析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强调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重点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高校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流向与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说明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多方面比较,并阐述了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措施。通过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项目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了校企合作导师团队的构成与运行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改革与特色课程建设、学位论文选题及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推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交通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以“两新一重”为指导,以适应新时代智慧交通发展要求。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应紧密贴合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鼓励交通运输工程各二级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推进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性改革。以现行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行业和高校两个角度出发,围绕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交通基础设施方向研究生应具备的四项核心能力:知识迭代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适应能力。针对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叉方向研究生特点,紧扣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以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学科交叉为主要措施;以支撑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以管理办法、导师团队、实践平台为坚实后盾,保障改革措施能够切实落地。“三支撑”与“三保障”互相有机联系,共同致力于提升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构建了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叉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际探索案例为依托,介绍了该案例在国际教育、学科交叉和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效,指出了培养模式探索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智慧交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背景下,为实现研究生家国情怀培育与知识能力提升的融合培养,本文依托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提出了研究生"文化耦合"培养模式,阐述了特色课程平台、多元研学实践平台和高水平资源平台以及学科文化建设。通过教学活动、学术活动和学术榜样三个耦合点,分析了文化耦合机制和家国情怀养成实践,可为高校研究生落实立德树人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